宇宙战争吧 关注:7,325贴子:234,613
  • 23回复贴,共1

【太阳系殖民】关于星球殖民与太空城的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技术在现在至未来三四百年,差不多是太阳系大开发初期。
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半永久性的大型太空城如何建筑,位置分布该如何选择。
岩质行星或卫星的殖民城市(穹顶or地下城?)
火星是否有环境改造价值?
如果有该如何进行?
木土海天这一类液态巨行星有什么开发价值?
矮行星,小行星该如何利用
瞎镇一堆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3-12 22:30回复
    如何建筑改成如何建造以及大体结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12 22:32
    回复
      倒数第二张是火星?倒数第三是金星?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12 22:43
      收起回复
        我感觉有terraforming的技术能力的话早就先往自身下手了
        先把人给义体化了,再进一步上传意识,最后……
        有机体,为时已晚!
        所以我一直感觉太空殖民的主角未必是原生人类,所以不好说殖民前景是怎样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13 00:52
        回复
          一直觉得行星改造是极度的浪费(浪漫主义情怀),有这些时间跟资源完全可以建造更多的空间站更多的舰队
          机械神教可能是最后的归宿


          IP属地:上海5楼2019-03-13 09:59
          回复
            人类想要在宇宙长期居住没有重力是不行的的,那么至少自转模拟是最低要求,但离心惯性作用毕竟不是重力,结构体太小就要用大的角速度补偿,但会形成明显的重力梯度,并会因人的运动方向改变产生失/负重感(比如你上厕所会觉得费力),过强的科里奥利力不但影响生活工作还会罹患上运动病。
            要降低这种影响,那么自转速度不能高于1分钟圈,而最小半径则要在为894米以上(不考虑打羽毛球需求),但说实话这个速度还是快了点,因为空间站要考虑进出只能走轴线,外圈接不了飞船,这很影响效率,那么降到10r/min应该是要的。半径需要近100公里,中空桶型结构的话,至少几百亿吨起步吧,不过个没有几百万人也没必要建这么大,不知道到时能不能提供几百万人的工作,接下来只有运输整体构件拼装还是挖空大型小行星哪个成本低的问题了,原来我靠比较倾向把小行星推到L点再建造,但是这样会浪费最少80%的工质用在不需要的载荷上,似乎还是在轨道工厂加工大型主构件再拼装比较合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3-13 17:25
            收起回复
              愚昧的地面改造土著,食我气球空间站拉


              IP属地:新加坡8楼2019-03-14 19:02
              回复
                固态行星视情况选择直接骑脸或建地下城,气态巨行星造太空城


                IP属地:江苏9楼2019-03-26 23:56
                回复
                  有没有可能利用大质量星体在卫星上产生潮汐的方式,来在空间站平台上形成重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10-02 14: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