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无极吧 关注:181贴子:18,616
  • 17回复贴,共1

《论宝钗》:解析宝钗的“群芳之冠”地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宝钗》:解析宝钗的“群芳之冠”地位!
本文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

甲戌本第5回眉批: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03-18 15:18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18 18:09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3-19 18:0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3-20 08:1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11楼2019-03-28 08:45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12楼2019-03-28 0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