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桃花湾马迹 马鸣齐2019.3.修改 .
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
桃花湾内岂无花,吕政马来拦不住。
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
茫茫秦事是也非。万一问花花解语。
这虽是平淡的像诗一般的一首词,却是蒋捷的一首高作。他巧妙引用秦始皇东巡到马迹山的传说,结合众所周知陶渊明描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理想天堂的《桃花源记》故事。从侧面来痛斥吕政的暴行。我们可以领略他造语的奇巧,用字的精深。
上阙的前三句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洞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作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魏、晋。”
两文的人物、时间、地点都好相似,而其寓意大相庭径。陶潜作的《桃花源记》是描述秦人避乱在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地方——桃花源,《桃花源记》被后人以“世外桃源”进行赞誉。而蒋捷的《桃花湾马迹》: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中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虽然同样写秦人为避战乱来到桃花盛开的地方,不同的是,一个在山中,由洞口而入;一个在太湖之中,是隔水神仙洞府,只有飞霞能到,应趁坐舟楫才能到达。避世的条件桃花湾比陶潜的“桃源地”更为优越。都是与世隔绝之处。蒋捷特别强调这里也是桃花盛开的地方,花中堪避世都是避世在花中而遭遇却大不相同。笔锋一转,选用吕政马来拦不住。用桃花湾点题一半,上阙就此结束。
吕政,有三个说法:一曰嬴政,即秦始皇;二曰赵政,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幸姬于邯郸在正月所生子名为政,姓赵氏。三曰吕政。相传其母原为吕不韦之幸姬,有娠后献给庄襄王后所生;也有因为其为政残暴狠毒,所以人们对他痛恨而藐视他,以吕姓丑化他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的贬称。上阙桃花湾为什么抵挡不住吕政的马来?吕政是暴君,其马又是如何?
下阙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告诉友人明天与你一起穿过花丛,突出一个花字,强调桃花湾是桃花盛开的地方,理应避世的好去处。到桃花湾去做什么?去看霜蹄剜石处。这里有一个典故,马迹山原来隶属常州府,原名夫椒山。相传昔日秦始皇东巡,在南麓跃马会嵇(会嵇,古宜兴也名会嵇,现浙江绍兴有会嵇山,也有会嵇的地名。待考)时,其御马踏在岩石上,石上被挖出四个坑,形似马迹印。后来夫椒山更名为马迹山。其山石为马迹石,作为一个景点供游人观赏。桃花湾,现名桃花,都在无锡马山龙头渚公园内。
词里没有涉及吕政如何暴政,蒋捷巧妙引用传说典故,选用其御马的霜蹄,霜蹄原来认为是马蹄毛色是白色,经过细敲,这个霜是有讲究的。霜是冷酷无情,它是摧残植物的杀手,它能够使植物枯黄、落叶直至死亡。这个蹄就是冷酷无情的蹄。它能把无辜的岩石剜、刨成坑,使其伤痕累累,行为的残暴令人发指。最后以茫茫秦事是也非,万一问花花解语。因为这是传说,如果对是非的判断感到迷茫、困惑,要知真相如何,只有去问花,花是长期生长在这里的见证人,万一花能回答,真相就一清二楚了。语言的婉转,是他造语的奇巧。同样是一个花,能不能避世,是遭遇的同不同。桃花源里,吕政没去,几百年来,安居乐业,誉为世外桃源。桃花湾里同样桃花盛开,避难条件比桃源地优越,虽然没有写吕政如何残暴,只写吕政马来,霜蹄剜石,连无辜的岩石也被剜成坑,伤痕累累,坐骑如此,其主子的残忍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在这暴力无敌,避世无地的环境里,生存之艰辛就不言而喻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暴君的刻骨痛恨,这里也可以显示出他用字的精深。
无锡地图:
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
桃花湾内岂无花,吕政马来拦不住。
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
茫茫秦事是也非。万一问花花解语。
这虽是平淡的像诗一般的一首词,却是蒋捷的一首高作。他巧妙引用秦始皇东巡到马迹山的传说,结合众所周知陶渊明描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理想天堂的《桃花源记》故事。从侧面来痛斥吕政的暴行。我们可以领略他造语的奇巧,用字的精深。
上阙的前三句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深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洞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作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魏、晋。”
两文的人物、时间、地点都好相似,而其寓意大相庭径。陶潜作的《桃花源记》是描述秦人避乱在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地方——桃花源,《桃花源记》被后人以“世外桃源”进行赞誉。而蒋捷的《桃花湾马迹》:秦人占得桃源地,说道花中堪避世。桃花湾内岂无花?虽然同样写秦人为避战乱来到桃花盛开的地方,不同的是,一个在山中,由洞口而入;一个在太湖之中,是隔水神仙洞府,只有飞霞能到,应趁坐舟楫才能到达。避世的条件桃花湾比陶潜的“桃源地”更为优越。都是与世隔绝之处。蒋捷特别强调这里也是桃花盛开的地方,花中堪避世都是避世在花中而遭遇却大不相同。笔锋一转,选用吕政马来拦不住。用桃花湾点题一半,上阙就此结束。
吕政,有三个说法:一曰嬴政,即秦始皇;二曰赵政,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幸姬于邯郸在正月所生子名为政,姓赵氏。三曰吕政。相传其母原为吕不韦之幸姬,有娠后献给庄襄王后所生;也有因为其为政残暴狠毒,所以人们对他痛恨而藐视他,以吕姓丑化他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的贬称。上阙桃花湾为什么抵挡不住吕政的马来?吕政是暴君,其马又是如何?
下阙明朝与子穿花去。去看霜蹄剜石处。告诉友人明天与你一起穿过花丛,突出一个花字,强调桃花湾是桃花盛开的地方,理应避世的好去处。到桃花湾去做什么?去看霜蹄剜石处。这里有一个典故,马迹山原来隶属常州府,原名夫椒山。相传昔日秦始皇东巡,在南麓跃马会嵇(会嵇,古宜兴也名会嵇,现浙江绍兴有会嵇山,也有会嵇的地名。待考)时,其御马踏在岩石上,石上被挖出四个坑,形似马迹印。后来夫椒山更名为马迹山。其山石为马迹石,作为一个景点供游人观赏。桃花湾,现名桃花,都在无锡马山龙头渚公园内。
词里没有涉及吕政如何暴政,蒋捷巧妙引用传说典故,选用其御马的霜蹄,霜蹄原来认为是马蹄毛色是白色,经过细敲,这个霜是有讲究的。霜是冷酷无情,它是摧残植物的杀手,它能够使植物枯黄、落叶直至死亡。这个蹄就是冷酷无情的蹄。它能把无辜的岩石剜、刨成坑,使其伤痕累累,行为的残暴令人发指。最后以茫茫秦事是也非,万一问花花解语。因为这是传说,如果对是非的判断感到迷茫、困惑,要知真相如何,只有去问花,花是长期生长在这里的见证人,万一花能回答,真相就一清二楚了。语言的婉转,是他造语的奇巧。同样是一个花,能不能避世,是遭遇的同不同。桃花源里,吕政没去,几百年来,安居乐业,誉为世外桃源。桃花湾里同样桃花盛开,避难条件比桃源地优越,虽然没有写吕政如何残暴,只写吕政马来,霜蹄剜石,连无辜的岩石也被剜成坑,伤痕累累,坐骑如此,其主子的残忍就可想而知了。人们在这暴力无敌,避世无地的环境里,生存之艰辛就不言而喻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暴君的刻骨痛恨,这里也可以显示出他用字的精深。
无锡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