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矿中,不只是一所普通中学,它还是聚集了全区乃是全国优秀的教师。可以说,东罗矿中,是一个人才的摇篮。先数一下考上更高学府进行深造的老师吧。自从我记得起,就有韦立宪、蒋品群、任旭彬、张刚铭、黄静等几位考上研究生,并且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无限的光辉来。还有很多老师改行腾飞,就我所知,有刘达芬、邓大东、李钦才等人走上教育行政之路,有梁尚明、林鲁文、蒙海威等多人已经成为父母官。还有很多老师,从这里走出,走到全国各地任教,他们是属于背井离乡的一群,也是志在四方的好汉。我能记得的,有刘笛、粟发新、黄礼南、陆善高、陈小英等一批人在珠三角,有陈茂等在防城。还有很多人在南宁,如陈建合、杨清雄、韦志果、等等。至于调到崇左和扶绥县城的,就更多人了。还有一些人,我真的不知道他们如今身在何方,如黄飞等。
曾经呆在东罗的这些老师,对东罗矿中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东罗矿中的幸运。这些人,都是来自全区各地的。他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所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校园这一片美丽的土地上。在那个年代,这些人没有考虑过多的个人利益。他们乐于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矿中学子。比如,黄飞老师那份执着,那份书生意气,那份张扬,恰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获得自信;陈建合老师上课的那份潇洒,那份聪明,那份幽默,让数学这一科变成趣味无穷;李华铭老师不温不火,慢条斯理,但却能摄住学生的心灵;伍广成老师那份钻劲,那份系统,那份严谨,从来就是培养学生走上优秀的师者;还有陈茂、刘笛等的语文课,向来是课堂笑语不断的;……
有时候,我不由地想,东罗的学生,能遇上这些老师,是他们的福份,是他们三生修来的福份。也可以说,这是上天派来送给他们人生中最好最美的一份大礼。矿中也因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有矿中这样的学习氛围,才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是学子的幸运,还是矿中的幸运。我只知道,这些老师,本来与矿中无关的,至少在他们大学阶段。但一纸令书,就让他们毕业后结缘于矿中了。从此他们就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个偏远而又古老的小镇的子弟同胞们。其间,他们也有彷徨,也有痛苦;年纪大了,家在哪里?漂泊无定,何处是归宿。尤其是在他们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个去处之时,矿务局和学校还一味地关拦,让他们在洒完青春之后,还无法获得人生的一个固定去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情。但,幸运的是,能走的老师,最终也都走了,虽然所去之处,并不一定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地方,但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能有一个归宿,就够了。
那时,我与他们一样,静静地坐在校园的绿茵上,和几个同事一起东扯西谈着学校的这些老师。想着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地方奋斗,想着他们曾经在东罗矿中留下的一些回忆。那份感觉总是很美好很温馨,然而也在不断地感慨与伤感。东罗,矿中,这个地方让我们有缘相聚,也不过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站台。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站台遇上不同的人,我们所幸的是在这一点遇上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同事。那么,每一个人的下一站,下几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么一次美丽的擦肩而过的矿中,珍惜我们这一份美丽的情缘。同时,深深地祝福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在人生的很多个站中,能遇到更美丽的情缘,更优秀的同行。
而,总有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如果,仅仅如果,把这些老师再集中起来,给予他们足够的环境足够的条件足好的生源,让这些老师在一起工作,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那么,这样的学校会有多大的成就会有多大的效应?我不知道,我只是在想,他们肯定敢跟何一所最好的中学一争高下,而且,我也相信,他们有能力有信念去竞争。哎,只是个不切实际的想象罢了。
愿曾在这里或正在这里工作的老师们身体健康,生活如意。
(小山十年青春就洒在这里了)
曾经呆在东罗的这些老师,对东罗矿中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东罗矿中的幸运。这些人,都是来自全区各地的。他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所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校园这一片美丽的土地上。在那个年代,这些人没有考虑过多的个人利益。他们乐于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矿中学子。比如,黄飞老师那份执着,那份书生意气,那份张扬,恰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获得自信;陈建合老师上课的那份潇洒,那份聪明,那份幽默,让数学这一科变成趣味无穷;李华铭老师不温不火,慢条斯理,但却能摄住学生的心灵;伍广成老师那份钻劲,那份系统,那份严谨,从来就是培养学生走上优秀的师者;还有陈茂、刘笛等的语文课,向来是课堂笑语不断的;……
有时候,我不由地想,东罗的学生,能遇上这些老师,是他们的福份,是他们三生修来的福份。也可以说,这是上天派来送给他们人生中最好最美的一份大礼。矿中也因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有矿中这样的学习氛围,才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是学子的幸运,还是矿中的幸运。我只知道,这些老师,本来与矿中无关的,至少在他们大学阶段。但一纸令书,就让他们毕业后结缘于矿中了。从此他们就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个偏远而又古老的小镇的子弟同胞们。其间,他们也有彷徨,也有痛苦;年纪大了,家在哪里?漂泊无定,何处是归宿。尤其是在他们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个去处之时,矿务局和学校还一味地关拦,让他们在洒完青春之后,还无法获得人生的一个固定去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情。但,幸运的是,能走的老师,最终也都走了,虽然所去之处,并不一定是他们最为理想的地方,但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能有一个归宿,就够了。
那时,我与他们一样,静静地坐在校园的绿茵上,和几个同事一起东扯西谈着学校的这些老师。想着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地方奋斗,想着他们曾经在东罗矿中留下的一些回忆。那份感觉总是很美好很温馨,然而也在不断地感慨与伤感。东罗,矿中,这个地方让我们有缘相聚,也不过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站台。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站台遇上不同的人,我们所幸的是在这一点遇上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同事。那么,每一个人的下一站,下几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么一次美丽的擦肩而过的矿中,珍惜我们这一份美丽的情缘。同时,深深地祝福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在人生的很多个站中,能遇到更美丽的情缘,更优秀的同行。
而,总有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如果,仅仅如果,把这些老师再集中起来,给予他们足够的环境足够的条件足好的生源,让这些老师在一起工作,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那么,这样的学校会有多大的成就会有多大的效应?我不知道,我只是在想,他们肯定敢跟何一所最好的中学一争高下,而且,我也相信,他们有能力有信念去竞争。哎,只是个不切实际的想象罢了。
愿曾在这里或正在这里工作的老师们身体健康,生活如意。
(小山十年青春就洒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