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年
一曲小戏唱到一半,他微有些走神。依旧是手支着脸颊,不露出倦怠的样子,只略侧了侧目光看身边的女子,青环碧佩,纤袖微扬间浅浅一抿小银盏中的梨花白。
她并不是爱戏的人,然而他曾是。昔年每逢春将暮,瑶光殿中设了戏台。红氍毹若水汤汤,自戏台之上一直流至座前,悲欢离合随波而下。
娥皇说的:“每逢春暮时节,花归鸟困,好不伤感神思。且又天气渐渐的热了,拈针作绣亦觉不耐,书画工夫又不是娥皇所长。倒不如听一台小戏,倒可解得些闷。”
“那么,从嘉也要来——”女子于妆镜前微扬下颌,眼波媚然,在低头从妆奁中拿起眉笔的他耳边轻轻语,纤手揭开盛着螺子黛的小圆瓷盒。
清润的墨色点上眉睫,轻轻一顿,算作他给她的答复。
娥皇一笑,转而思想着去看戏时的妆容。
“从嘉,画涵烟眉……”
暗黄色旧铜镜里美人的容颜,似水流年。
一场戏一唱十载,末后断了三年,再开场时,已不复旧时容貌旧时人。
“一春将暮,人本就觉得倦些,而况触目流水落花之景,未免沾染神思。臣妾想,不如就在这柔仪侧殿设一戏台,挑几本精致小戏,权作给六宫诸嫔解解乏。更要请国主赏光。”
素色宽边绣花锦衣,水纹碧百摺罗裙因风荡漾若微笑蔓延。
他落了最后一笔,笑:“为何偏不说你自己?”
几案上并无丹青,他闲闲地调些颜色。
“自然臣妾也跟着沾些光儿。”
他微笑不语,起身走至临窗泡茶的女子身边:“那么不许你穿青碧之色,只照那宣纸上的颜色择了衣裳穿去。”
“国主不喜欢?”
“若那真正的青衣羞得不敢出场,我们岂非没了戏看。”
女子的眉目有一瞬的沉寂,终究舒眉笑了起来。
“那么,国主同意去——”
戏看到一半他想起那天的事来,觉得有些不妥,似乎有意拿她比戏子。然而她终究也没说。他复又看向台上去,只觉远远地似罩在琉璃匣子中的一般,彩绣辉煌的泥人儿,颔首掩袖,只看不清悲欢。不比在瑶光殿的旧戏台。
瑶光殿,娥皇逝后他亲手封闭了它,别人自然更不提起,就是她,也只轻描淡写地说出在柔仪殿设戏台罢。新的颜色不动声色地便盖住过去了。
渐渐便觉得无味起来。
眼波游离,正对上她的,只好彼此一笑。
她未必看不出他的不耐,就像他看得出她的索然一般。只是如今六宫同看戏,没有主位先退了的道理,这也是不比昔时可以随意了。
“且敬国主。”
她换了温水里新湃的杯来。素玉杯,绿蚁酒,皓腕凝双雪。他一笑去接,却错过,小玉杯在袖口上拂了一下,打翻,一路在他的白衣上蔓延出青碧的枝蔓来。
她连忙笑立起身来。
“臣妾酒后无状,万望国主宽恕。”
“不当紧,不当紧,”他亦温然笑,“方才恍惚了些没好生接住,如今换一件便是了。”说着扶了内侍的手立起身来,好在四座宫嫔正看那台上戏子云愁雨恨,一时也无人理会。她早转身嘱咐那跟着的澄心堂众人:“好生服侍国主。我这里便不跟去人了。”
走出数步,转过的回廊把锣鼓之声遥遥抛了在后面,他方觉头目清爽些。初夏的凉风穿过层层浅碧深绿而来,蓬蓬地吹起他的衣襟,那些轻浅的绿痕便好像是风留下的足迹。
“都不必跟来了。”
他独自向柔仪后殿而去,回廊的尽头处他转首回望,丝竹管弦,韶华极盛,那中心的座位空下了一个。遥遥看她,似乎转首对身后的女官低声吩咐着什么,或许是点下另一场戏。他不可察觉地叹了一叹。原来再精致的戏,总也是喧攘的,可是之前没有察觉到。十年都没有。
或许因为不是在瑶光殿。
他突然很想念瑶光殿,铜镜里映出的泛了暗黄的日子,冬日梅花影下,谁的眼波遥递若月光清朗。他立住脚,看夕阳从叶子中间慵懒地洒下些晃动的光斑来,他伸出双手似要去掬起,手心里满是那旧的金色。
戏台那里,他是不再去了的。
他放下手心的金色来,缓缓迈开了脚步。
国后身边的女官匆匆离去,她受了吩咐去知会澄心堂的宫人不必等候国主,可以自便,另外,让瑶光旧殿附近的宫人,快些清理一下宫门前的道路。
繁华中心,是谁的目光,似流水携带哀伤无所断绝,随着消失的身影走了很远。
很抱歉,本来是想你像从前快乐地听戏的,我不懂得为什么却让你悲伤。
是我的错吗?大概是这样的吧。而你却不能离开,这更是因为我了。
所以,重光,还有一件事情抱歉。
我并不是因为失手,才把酒洒在你的衣服上……
一曲小戏唱到一半,他微有些走神。依旧是手支着脸颊,不露出倦怠的样子,只略侧了侧目光看身边的女子,青环碧佩,纤袖微扬间浅浅一抿小银盏中的梨花白。
她并不是爱戏的人,然而他曾是。昔年每逢春将暮,瑶光殿中设了戏台。红氍毹若水汤汤,自戏台之上一直流至座前,悲欢离合随波而下。
娥皇说的:“每逢春暮时节,花归鸟困,好不伤感神思。且又天气渐渐的热了,拈针作绣亦觉不耐,书画工夫又不是娥皇所长。倒不如听一台小戏,倒可解得些闷。”
“那么,从嘉也要来——”女子于妆镜前微扬下颌,眼波媚然,在低头从妆奁中拿起眉笔的他耳边轻轻语,纤手揭开盛着螺子黛的小圆瓷盒。
清润的墨色点上眉睫,轻轻一顿,算作他给她的答复。
娥皇一笑,转而思想着去看戏时的妆容。
“从嘉,画涵烟眉……”
暗黄色旧铜镜里美人的容颜,似水流年。
一场戏一唱十载,末后断了三年,再开场时,已不复旧时容貌旧时人。
“一春将暮,人本就觉得倦些,而况触目流水落花之景,未免沾染神思。臣妾想,不如就在这柔仪侧殿设一戏台,挑几本精致小戏,权作给六宫诸嫔解解乏。更要请国主赏光。”
素色宽边绣花锦衣,水纹碧百摺罗裙因风荡漾若微笑蔓延。
他落了最后一笔,笑:“为何偏不说你自己?”
几案上并无丹青,他闲闲地调些颜色。
“自然臣妾也跟着沾些光儿。”
他微笑不语,起身走至临窗泡茶的女子身边:“那么不许你穿青碧之色,只照那宣纸上的颜色择了衣裳穿去。”
“国主不喜欢?”
“若那真正的青衣羞得不敢出场,我们岂非没了戏看。”
女子的眉目有一瞬的沉寂,终究舒眉笑了起来。
“那么,国主同意去——”
戏看到一半他想起那天的事来,觉得有些不妥,似乎有意拿她比戏子。然而她终究也没说。他复又看向台上去,只觉远远地似罩在琉璃匣子中的一般,彩绣辉煌的泥人儿,颔首掩袖,只看不清悲欢。不比在瑶光殿的旧戏台。
瑶光殿,娥皇逝后他亲手封闭了它,别人自然更不提起,就是她,也只轻描淡写地说出在柔仪殿设戏台罢。新的颜色不动声色地便盖住过去了。
渐渐便觉得无味起来。
眼波游离,正对上她的,只好彼此一笑。
她未必看不出他的不耐,就像他看得出她的索然一般。只是如今六宫同看戏,没有主位先退了的道理,这也是不比昔时可以随意了。
“且敬国主。”
她换了温水里新湃的杯来。素玉杯,绿蚁酒,皓腕凝双雪。他一笑去接,却错过,小玉杯在袖口上拂了一下,打翻,一路在他的白衣上蔓延出青碧的枝蔓来。
她连忙笑立起身来。
“臣妾酒后无状,万望国主宽恕。”
“不当紧,不当紧,”他亦温然笑,“方才恍惚了些没好生接住,如今换一件便是了。”说着扶了内侍的手立起身来,好在四座宫嫔正看那台上戏子云愁雨恨,一时也无人理会。她早转身嘱咐那跟着的澄心堂众人:“好生服侍国主。我这里便不跟去人了。”
走出数步,转过的回廊把锣鼓之声遥遥抛了在后面,他方觉头目清爽些。初夏的凉风穿过层层浅碧深绿而来,蓬蓬地吹起他的衣襟,那些轻浅的绿痕便好像是风留下的足迹。
“都不必跟来了。”
他独自向柔仪后殿而去,回廊的尽头处他转首回望,丝竹管弦,韶华极盛,那中心的座位空下了一个。遥遥看她,似乎转首对身后的女官低声吩咐着什么,或许是点下另一场戏。他不可察觉地叹了一叹。原来再精致的戏,总也是喧攘的,可是之前没有察觉到。十年都没有。
或许因为不是在瑶光殿。
他突然很想念瑶光殿,铜镜里映出的泛了暗黄的日子,冬日梅花影下,谁的眼波遥递若月光清朗。他立住脚,看夕阳从叶子中间慵懒地洒下些晃动的光斑来,他伸出双手似要去掬起,手心里满是那旧的金色。
戏台那里,他是不再去了的。
他放下手心的金色来,缓缓迈开了脚步。
国后身边的女官匆匆离去,她受了吩咐去知会澄心堂的宫人不必等候国主,可以自便,另外,让瑶光旧殿附近的宫人,快些清理一下宫门前的道路。
繁华中心,是谁的目光,似流水携带哀伤无所断绝,随着消失的身影走了很远。
很抱歉,本来是想你像从前快乐地听戏的,我不懂得为什么却让你悲伤。
是我的错吗?大概是这样的吧。而你却不能离开,这更是因为我了。
所以,重光,还有一件事情抱歉。
我并不是因为失手,才把酒洒在你的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