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其实在论坛里写过一篇转载,后来因为莫名其妙被归类为广告贴删除了,现在空余时间来再整理下。
首先我认为在种植体上的选择不应该超越医生的选择,毕竟这只是个材料,真正重要的肯定是医生,比如做心脏搭桥或者 开颅的手术,肯定是找好医生大于是否用进口材料,归根结底材料只是个设备,医生决定以后的生长路径和长效判断。
武断的只去看种植体,当然这种问题也体现在各大门诊的报价单上,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医生的选择上,放在患者面前的只 有种植体选择。甚至有的患者直到上手术台前都还不知道是谁给做手术。
简单的说下种植前一般需要准备的资料及事项:
1.CT是必须有的,过去如果设备不齐全没有的话也做,但是现在CT已经不是什么稀奇设备,如果一个门诊连CT都买不起, 那他的种植病历累计肯定是不够的。患者也最好配合拍CT不要拿着个医院里的片子就去找医生种植,电脑里的CT远好过这 些。CT的辐射量也就是2个小时飞机的量不要小题大做。
2.近期的血常规报告。安全你我他。
3.积极的沟通和了解自己主治医生的资料及背景最好也见面沟通下,当然对于医生来说其实看好CT和你身体报告就足够了 。
以上几点是最基本的。可能有些门诊或者医生有自己的操作习惯也是可以配合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切入主题。种植体
1965年Branemark教授在动物实验的时候发现了钛合金的骨结合现象,从而开创了种植学这个学科,直到今天发展出了近 百个种植品牌,彻底改变了人类缺牙的修复思路。所以所有的手术思路都是基于这个原则进行开展的。
我个人把种植体分成4个阶梯。
第一梯队:瑞士ITI(Straumann),瑞典NOBEL,德国ASTRA(拥有独特的表面处理,有完备的各种形态植体形状加工能力工 厂,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份额,有海量的文献临床数据,有大量的熟练掌握配套工具能完成种植的医生)
第二梯队:欧美国家居多CAMLOG,Bego,AB TECH,ABt,3I........不一一细数(有标准的SLA或者SLA+的表面处理能力,部 分有完备的各种形态植体形态加工能力,市场规模及份额比较小,医生比较少配件及后期容易产生问题)
第三梯队:韩系比较多部分欧美Dentium,Dentis,Newbiotech.Osstem,ICX......(有标准的SLA表面处理能力,产品系列不 多植体形态加工上主要以仿造为主,精度相对低后期机械故障多,主要占据低端市场)
第四梯队:国内品牌及一些非主流品牌(具体的不加以列举多数临床实验并不多,不建议患者去尝试,很遗憾国内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的份额非常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医院尝试性的在使用,根据部分临床医生的建议可能还是观望为主)
主要分类方式:表面处理>接口形态>植体功能形态
这个是判断一个种植体价值的主要思路方式,当然这个是相对简单的,实际会复杂的多,因为那么多年来已经演变出很多的型号及配件,真的要分出个369等对一个一般的医生来说是很难得,不可能用过所有的种植体。
表面处理当属ITI的SLAtive最好,解决了碳氢化合物的附着问题。逆天的加速了骨结合的速度所以属于市场顶级的表面处理。ASTRA的OsseoSpeed其实跟NOBEL的TiUnit差不多但略好,因为文献上说表面处理的纳米级别更高更干净,NOBEL的就是阳极氧化处理方式,但也算独具匠心。但凡有自家表面处理绝活的品牌,在市场上的价格不会便宜。也是很多人认为种ITI就要选亲水的本质原因。普通的品牌就是使用SLA酸蚀喷砂或者多次酸蚀,以增加种植体表面面积为主要思路。
接口形态:现在最主流的是摩氏锥度的方式,其他的方式往往就更便宜些。NOBEL过去使用的3通方式基本也已经淘汰,欧美国家还是在坚持使用自己的一些方式,韩国基本就是紧跟抄袭的步伐。
植体形态:这个主要是NOBEL提倡的一些思路,有赖于军工厂出生,对金属的加工能力实属上乘,Active系列更是把这个有点发挥到了极致,独有的形态可以让种植前的备洞变的简单,自体骨的保留更多,有自攻功能的往往比骨友善设计的形态价格高些,但ITI马上可能引进的BLX系列结合了同样的形态设计,等过检后市场可能有更大的波动。另外要补充下,以色列是玩形态的高手,Active前身就是ABt家的,同属以色列的其他品牌,也把各种设计玩的很眼花缭乱。
这里还要提一句所谓的种植体发炎的问题。诚然这个问题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的本质真不是由种植体来决定的,钛金属本身不会发炎,会发炎的是周围的骨头及软组织,炎症主要是菌斑形成的,只要做好正常刷牙及牙线基础的预防工作,这个问题并不会很突出,至少在我院这类情况是很少很少的,临床病例也不多,良好的洗牙刷牙宣教及术前术后用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杜绝这样的问题,也希望患者们不要随便夸大这个东西的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不要避轻就重。
首先我认为在种植体上的选择不应该超越医生的选择,毕竟这只是个材料,真正重要的肯定是医生,比如做心脏搭桥或者 开颅的手术,肯定是找好医生大于是否用进口材料,归根结底材料只是个设备,医生决定以后的生长路径和长效判断。
武断的只去看种植体,当然这种问题也体现在各大门诊的报价单上,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医生的选择上,放在患者面前的只 有种植体选择。甚至有的患者直到上手术台前都还不知道是谁给做手术。
简单的说下种植前一般需要准备的资料及事项:
1.CT是必须有的,过去如果设备不齐全没有的话也做,但是现在CT已经不是什么稀奇设备,如果一个门诊连CT都买不起, 那他的种植病历累计肯定是不够的。患者也最好配合拍CT不要拿着个医院里的片子就去找医生种植,电脑里的CT远好过这 些。CT的辐射量也就是2个小时飞机的量不要小题大做。
2.近期的血常规报告。安全你我他。
3.积极的沟通和了解自己主治医生的资料及背景最好也见面沟通下,当然对于医生来说其实看好CT和你身体报告就足够了 。
以上几点是最基本的。可能有些门诊或者医生有自己的操作习惯也是可以配合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切入主题。种植体
1965年Branemark教授在动物实验的时候发现了钛合金的骨结合现象,从而开创了种植学这个学科,直到今天发展出了近 百个种植品牌,彻底改变了人类缺牙的修复思路。所以所有的手术思路都是基于这个原则进行开展的。
我个人把种植体分成4个阶梯。
第一梯队:瑞士ITI(Straumann),瑞典NOBEL,德国ASTRA(拥有独特的表面处理,有完备的各种形态植体形状加工能力工 厂,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份额,有海量的文献临床数据,有大量的熟练掌握配套工具能完成种植的医生)
第二梯队:欧美国家居多CAMLOG,Bego,AB TECH,ABt,3I........不一一细数(有标准的SLA或者SLA+的表面处理能力,部 分有完备的各种形态植体形态加工能力,市场规模及份额比较小,医生比较少配件及后期容易产生问题)
第三梯队:韩系比较多部分欧美Dentium,Dentis,Newbiotech.Osstem,ICX......(有标准的SLA表面处理能力,产品系列不 多植体形态加工上主要以仿造为主,精度相对低后期机械故障多,主要占据低端市场)
第四梯队:国内品牌及一些非主流品牌(具体的不加以列举多数临床实验并不多,不建议患者去尝试,很遗憾国内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的份额非常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医院尝试性的在使用,根据部分临床医生的建议可能还是观望为主)
主要分类方式:表面处理>接口形态>植体功能形态
这个是判断一个种植体价值的主要思路方式,当然这个是相对简单的,实际会复杂的多,因为那么多年来已经演变出很多的型号及配件,真的要分出个369等对一个一般的医生来说是很难得,不可能用过所有的种植体。
表面处理当属ITI的SLAtive最好,解决了碳氢化合物的附着问题。逆天的加速了骨结合的速度所以属于市场顶级的表面处理。ASTRA的OsseoSpeed其实跟NOBEL的TiUnit差不多但略好,因为文献上说表面处理的纳米级别更高更干净,NOBEL的就是阳极氧化处理方式,但也算独具匠心。但凡有自家表面处理绝活的品牌,在市场上的价格不会便宜。也是很多人认为种ITI就要选亲水的本质原因。普通的品牌就是使用SLA酸蚀喷砂或者多次酸蚀,以增加种植体表面面积为主要思路。
接口形态:现在最主流的是摩氏锥度的方式,其他的方式往往就更便宜些。NOBEL过去使用的3通方式基本也已经淘汰,欧美国家还是在坚持使用自己的一些方式,韩国基本就是紧跟抄袭的步伐。
植体形态:这个主要是NOBEL提倡的一些思路,有赖于军工厂出生,对金属的加工能力实属上乘,Active系列更是把这个有点发挥到了极致,独有的形态可以让种植前的备洞变的简单,自体骨的保留更多,有自攻功能的往往比骨友善设计的形态价格高些,但ITI马上可能引进的BLX系列结合了同样的形态设计,等过检后市场可能有更大的波动。另外要补充下,以色列是玩形态的高手,Active前身就是ABt家的,同属以色列的其他品牌,也把各种设计玩的很眼花缭乱。
这里还要提一句所谓的种植体发炎的问题。诚然这个问题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的本质真不是由种植体来决定的,钛金属本身不会发炎,会发炎的是周围的骨头及软组织,炎症主要是菌斑形成的,只要做好正常刷牙及牙线基础的预防工作,这个问题并不会很突出,至少在我院这类情况是很少很少的,临床病例也不多,良好的洗牙刷牙宣教及术前术后用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杜绝这样的问题,也希望患者们不要随便夸大这个东西的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不要避轻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