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述】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川的风永远恣意,敕勒川的草海万里无垠,生于斯长于斯,让项述身上既有草原男人的豪放与勇武,又有继承自母亲的缜密与聪慧。
项述是草原诸胡之首,是敕勒古盟的信仰,他常把情义与责任看得比命还重,他会因被汉人误会而愤怒,也会因无人来救而失望,陈星之于他,就像鸿俊之于李景珑、小多之于项诚,是暗夜里温暖的灯火,不过分灼人,也不过分耀眼。他所倾心的,是风雪中赶去接生,靠上他胸膛的陈星,是南下建康的船上,与他互诉衷肠的陈星,也是夏夜的星空下,醉倒在他怀里的陈星。
众人合力屠蛟,项述被执念所困,出魔后面对陈星的质问,只问一句:“在你心里,就没有别的念想了么?”——这是二人之间最大的矛盾。陈星觉得看不透项述,项述也一样,自己这般在意陈星性命,陈星却想也不想便慨然赴死,百般试探亦不能让陈星明白他的心意,项述又怎么能不心寒愤怒。
然而深爱一个人,又怎么忍心让他在天下与自己之间做选择,不能让陈星做选择,便只能项述自己来做,于是项述抢先一步做了陈星想要做的事,让万法复生,让神州大地不再被蚩尤所掌控,也让心爱的人活下去。
最让我有所触动的,是项述将拓跋焱安排给陈星,并让他代替自己的位置。
拓跋焱是个非常温柔妥帖的人,在暮秋节向陈星求爱之前,他已经为两人扫除了一切障碍,意图打消陈星的顾虑,然而最后还是被拒绝了,陈星教拓跋焱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仿佛也是拓跋焱这一生的判词。把陈星交给这样的拓跋焱,项述心里想必是十分嫉妒且无可奈何的,当初陈星拒绝拓跋焱的那番话,可以说也一并拒绝了项述,让项述迷惘惆怅,不敢表明心迹,于是暮秋节过后的大雪,他只携陈星去滑雪,却丝毫不提其他,敕勒古盟人人皆知大单于对陈星有意,只有陈星自己不知。
然而项述又与拓跋焱不同,他既然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车罗风,自然也能很快辨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襄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敕勒川,陈星这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的认知。项述曾问陈星:“汉人是不是都像你一样?”其实他早已知道,陈星是不同的,陈星的豁达和坚定,都是他平生仅见,因此这一问,非是求个答案,而是在问自己:他为何如此特别?此时在他心中,已然把陈星和其他人区分开来,陈星不是受他保护的族人,亦不是需要制衡的任何一股势力,他仅仅是陈星而已,聪明机敏、永远包容,他的心中有天地,眼中是山海。
【陈星】
我觉得陈星这个人物很难写,他要豁达,要乐观,要有挣扎,也要始终坚定,写得太平和显得冷漠,写得太激烈又显得跳脱,他得是一个人之将死的状态,又得是永远充满希望的。在敕勒川时陈星说,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是会做驱魔师,或许这就是上苍选上他的理由,而前往建康的路上他却说,如果有得选,也许他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这证明哪怕清醒如陈星,拥有的亦不是毫无破绽的信念,这世间的怨气不断冲击着他、打磨着他,使他逐渐看懂了自己的心,勇敢直面宿命给予他的狂风暴雨。在陈星身上,既有心灯所赋予的神性,也有使命重压下无所适从的人性,他始终不曾因不甘和惧怕而放弃,大抵是因为,人活一世,不仅要活个生死、活个输赢,还要活个对错。好在这世间仍有一人在乎他胜过一切,愿孤身一人救他于万军之中,也愿倾尽所有换他活下来的机会,把他放在与天下苍生等同的位置,并同他说,拯救神州不应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寂寞的少年时期以及死期的临近,让陈星在项述身上寄予了太多感情,项述对他而言,是朋友、是兄长,也是爱人和依靠,暮秋节上蓦然生出的那种寂寞感,无非是因为这个男人身处热闹之中,而这个男人不属于他,热闹也不属于他。这种感情介乎于直白与含蓄之间,颇有几分缠绵悱恻的意味,爱意随着心意的明晰而放肆倾泻,让他不由一时心酸无奈,一时又欣喜怅惘。
喜欢一个人,那人自然就会变得特别起来。以前看大秦帝国,赢驷将玉佩赠予魏纾,让魏纾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每每端详那玉佩,便念起: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那是何等的情意缱绻。如今陈星看项述,也是一般无二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说他与别人不同,说他生机勃勃,似鲜花绽放。
【生死善恶】
悠悠天地,芸芸众生,善与恶多能彼此印证,光与影总是相互依存。吕仲明在辩法时曾问:积善为何?吉藏言道:为的是自身之福,行善,行恶,俱在人心一念。吕仲明却道非也,行善本身,不为的什么,只为己心自在。
一如冯千钧叹息陈喆好人没好报,陈星却告诉他,人之所以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好报,又如陈真列出驱魔师这个职业的百般不好,最后却只有一句,为了世界和平。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驱魔师以自身作引点一盏心灯,并以普照世间的光芒驱散长夜的黑暗,这是个非理想主义者不能为的职业。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川的风永远恣意,敕勒川的草海万里无垠,生于斯长于斯,让项述身上既有草原男人的豪放与勇武,又有继承自母亲的缜密与聪慧。
项述是草原诸胡之首,是敕勒古盟的信仰,他常把情义与责任看得比命还重,他会因被汉人误会而愤怒,也会因无人来救而失望,陈星之于他,就像鸿俊之于李景珑、小多之于项诚,是暗夜里温暖的灯火,不过分灼人,也不过分耀眼。他所倾心的,是风雪中赶去接生,靠上他胸膛的陈星,是南下建康的船上,与他互诉衷肠的陈星,也是夏夜的星空下,醉倒在他怀里的陈星。
众人合力屠蛟,项述被执念所困,出魔后面对陈星的质问,只问一句:“在你心里,就没有别的念想了么?”——这是二人之间最大的矛盾。陈星觉得看不透项述,项述也一样,自己这般在意陈星性命,陈星却想也不想便慨然赴死,百般试探亦不能让陈星明白他的心意,项述又怎么能不心寒愤怒。
然而深爱一个人,又怎么忍心让他在天下与自己之间做选择,不能让陈星做选择,便只能项述自己来做,于是项述抢先一步做了陈星想要做的事,让万法复生,让神州大地不再被蚩尤所掌控,也让心爱的人活下去。
最让我有所触动的,是项述将拓跋焱安排给陈星,并让他代替自己的位置。
拓跋焱是个非常温柔妥帖的人,在暮秋节向陈星求爱之前,他已经为两人扫除了一切障碍,意图打消陈星的顾虑,然而最后还是被拒绝了,陈星教拓跋焱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仿佛也是拓跋焱这一生的判词。把陈星交给这样的拓跋焱,项述心里想必是十分嫉妒且无可奈何的,当初陈星拒绝拓跋焱的那番话,可以说也一并拒绝了项述,让项述迷惘惆怅,不敢表明心迹,于是暮秋节过后的大雪,他只携陈星去滑雪,却丝毫不提其他,敕勒古盟人人皆知大单于对陈星有意,只有陈星自己不知。
然而项述又与拓跋焱不同,他既然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车罗风,自然也能很快辨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襄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敕勒川,陈星这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的认知。项述曾问陈星:“汉人是不是都像你一样?”其实他早已知道,陈星是不同的,陈星的豁达和坚定,都是他平生仅见,因此这一问,非是求个答案,而是在问自己:他为何如此特别?此时在他心中,已然把陈星和其他人区分开来,陈星不是受他保护的族人,亦不是需要制衡的任何一股势力,他仅仅是陈星而已,聪明机敏、永远包容,他的心中有天地,眼中是山海。
【陈星】
我觉得陈星这个人物很难写,他要豁达,要乐观,要有挣扎,也要始终坚定,写得太平和显得冷漠,写得太激烈又显得跳脱,他得是一个人之将死的状态,又得是永远充满希望的。在敕勒川时陈星说,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是会做驱魔师,或许这就是上苍选上他的理由,而前往建康的路上他却说,如果有得选,也许他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这证明哪怕清醒如陈星,拥有的亦不是毫无破绽的信念,这世间的怨气不断冲击着他、打磨着他,使他逐渐看懂了自己的心,勇敢直面宿命给予他的狂风暴雨。在陈星身上,既有心灯所赋予的神性,也有使命重压下无所适从的人性,他始终不曾因不甘和惧怕而放弃,大抵是因为,人活一世,不仅要活个生死、活个输赢,还要活个对错。好在这世间仍有一人在乎他胜过一切,愿孤身一人救他于万军之中,也愿倾尽所有换他活下来的机会,把他放在与天下苍生等同的位置,并同他说,拯救神州不应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寂寞的少年时期以及死期的临近,让陈星在项述身上寄予了太多感情,项述对他而言,是朋友、是兄长,也是爱人和依靠,暮秋节上蓦然生出的那种寂寞感,无非是因为这个男人身处热闹之中,而这个男人不属于他,热闹也不属于他。这种感情介乎于直白与含蓄之间,颇有几分缠绵悱恻的意味,爱意随着心意的明晰而放肆倾泻,让他不由一时心酸无奈,一时又欣喜怅惘。
喜欢一个人,那人自然就会变得特别起来。以前看大秦帝国,赢驷将玉佩赠予魏纾,让魏纾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每每端详那玉佩,便念起: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那是何等的情意缱绻。如今陈星看项述,也是一般无二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说他与别人不同,说他生机勃勃,似鲜花绽放。
【生死善恶】
悠悠天地,芸芸众生,善与恶多能彼此印证,光与影总是相互依存。吕仲明在辩法时曾问:积善为何?吉藏言道:为的是自身之福,行善,行恶,俱在人心一念。吕仲明却道非也,行善本身,不为的什么,只为己心自在。
一如冯千钧叹息陈喆好人没好报,陈星却告诉他,人之所以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好报,又如陈真列出驱魔师这个职业的百般不好,最后却只有一句,为了世界和平。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驱魔师以自身作引点一盏心灯,并以普照世间的光芒驱散长夜的黑暗,这是个非理想主义者不能为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