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原著吧 关注:13,702贴子:468,185

封神原著相关干货及延伸私货兼谈改编,与诸道友探讨(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个大楼,抛砖引玉
单个主题占一楼,道友好货也非常欢迎,并且能够收集到道友的好货才是此帖的真正意义所在,希望同好不吝赐教
本人开的所有这种大帖统一规矩不能骂人,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不能爆粗
关于藏私与袭用:
没准道友可能在写封神相关的同人或者正统大作,而讨论到一些主题时可能您的私货非常赞(干货大多是有典籍或是论著的,所以干货里边私的成分少,不怕被别人拿去),那您想要藏私也可以理解,衷心希望可以大方分享出来
如果道友分享的私货被袭用了,希望也能大度一些,毕竟可能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或者也有受道友启发茅塞顿开的情况,分享在这个帖子里只能记录您成文的时间
如果有其他道友分享的内容而您想取用的,最好能知会一下分享者,当然您觉得对方不会同意或者怕麻烦之类,那也没办法了
每一楼的内容不会写得太详细,因为要详细那可能都是一篇论文,非常受欢迎或者实在有必要可能多写一些,这对道友们分享干私货也是一样,有几个关键词很多就能自行查阅了
干货:多指确定或可能性很大的内容,或是典籍中的出处以及他人所作有依据的论述
私货:多指个人自身对某内容的看法与创意等,甚至可能是完全脱离原著的
改编:与原著不一致的都是改编,改编可大可小,有合理与胡扯之分
有需要或比较明确时笔者分享的内容会标注干货、私货、改编
不定时更新,欢迎诸位道友积极讨论分享,尽管本帖可能比较硬核,也欢迎纯娱乐


IP属地:浙江1楼2019-05-26 13:14回复
    封神演义原著的取材与借鉴
    《武王伐纣平话》
    公认的故事雏形
    《列国志传》前十回
    存在争议,即成书的前后,或者存在一个《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共同借鉴的文本,《列国志传》借鉴《封神演义》的可能性很小
    《三教搜神大全》
    确定,重要素材来源
    《太公金匮》
    不确定,但可能性较高
    《史记》殷商部分
    不确定,但《史记》太厉害,各种涉及历史的作品都有可能参考它
    《逸周书》
    不确定,恐怕是没有的
    《山海经》
    不确定,虽然可能没有,但《山海经》太厉害,很多传说源头于此
    《西游记》
    争议巨大,实际上内容相似处较少,诗词因袭没准是书商编辑干的
    《三国演义》
    过五关,虽然不确定,但痕迹较明显
    《水浒传》
    王英、扈三娘、琼英部分,虽然不确定,但痕迹较明显
    《刘锡沉香太子》
    提诗亵渎、月老情节,虽然不确定,但有相似度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确定,这个确定只是按常理来讲
    《诗经》
    不确定,但古代读书人会这个问题不大
    《孟子》
    确定,明朝《孟子》是删减版,删减掉的内容封神里从人物口中说出来
    梃击案
    明朝三大案之一,有说三大案在封神里都有隐涵的,笔者认为只有梃击案相似度较高
    肯定还有更多,欢迎道友补充


    IP属地:浙江2楼2019-05-26 13:16
    收起回复
      封神榜
      全书核心法宝,可能有时缺少存在感,但无争议是最重要道具
      配套设施封神台,配套法宝打神鞭,关联法宝引魂幡、百灵幡
      封神榜的一个探讨:榜上是否有名字,三种观点
      一、有全部名字
      二、一个名字都没有
      三、有部分名字
      二、三其实是现代人的发散思考,古人思路比较简单,即观点一、有全部名字
      可能说服不了一些人,但有全部名字其实是没多少问题的。首先因为打神鞭,所以必定有名字。部分名字看似有一定合理性,但补充生成名字存在不合理性,古人也不会这样复杂地去考虑
      另一个问题是榜上是否有神职并一一对应好,两种观点
      一、有且都对应好
      二、封神时由元始天尊勅令附加
      未有定论,不过两种都影响不大,甚至都没几个人在意
      通天教主让弟子不要下山意义何在?
      因为神位只有三百六十五,超过的不会封神
      通天教主知道哪些弟子榜上有名,但不可能光对没在榜上的弟子说不要下山,他只能对所有弟子说不要下山,其实下山有可能死了连封神榜都上不了
      是否可以偷看封神台上张挂的封神榜?
      不可以,有弥封
      古人有文化的一般科举应试过,对弥封啥样大致是知道的,榜上的名字都是封条贴住的看不到
      封神榜最后共封三百七十一位神,去掉四大天王与哼哈二将这六位佛门,刚好三百六十五之数
      在封飞廉恶来前写到“子牙封罢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毕”,其实是错的,是后来版本校对改出来的错误,钟评本为“子牙封罢三百六十三位正神已毕”,这才是正确的
      封神榜并没有隐藏妖不能被封神这样的规则,钟评本老榜单也是有妖上榜单的
      虽然没有明说,但寿终正寝是不上封神榜的,封神榜都是死于非命包括自杀
      龙须虎在钟评本老榜单没有封神,封神演义很矛盾的一点就是封的神经过多个版本的修改,并且仍旧没有非常完善,也就应该允许继续改编


      IP属地:浙江3楼2019-05-26 13:19
      收起回复
        商末局势及方国关系
        封神作者的历史把控有限,下文所述主要是为改编封神故事提供一个参考和比照
        原著: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
        原著为了营造落差,所以把商末写得和盛世差不多,类似民间传的“商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
        但实际上只《史记》记载的商末就是处于衰落期,而从考古发现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人祭的减少可能是帝辛倡导减少人祭的缘故,也有可能是战争获得的俘虏减少了,当然帝辛征东夷时俘虏很多,应该还是帝辛反对人祭的结果
        青铜器的减少表明方国进贡与贸易的青铜减少了,使得商民转用陶制器皿变多,但酒具陶制依旧很多,说明农业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
        基本可以说商对周边方国的控制力减弱,再加上帝辛继位带来的内部斗争,绝对是内忧外患
        原著: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
        商北方为鬼方,或者九方,也就是原著中的东伯侯姜桓楚,按九侯、鄂侯、西伯三公来排
        鬼方虽然商王有打赢过,但达不到征服的程度,也一直是需要防备的方国
        原著:不防东海反了平灵王。飞报进朝歌来,先至武成王府
        东海基本可以认为是东夷,正是东夷侵入了王畿才使得帝辛发动了征伐东夷的战争
        据闻东夷与商有亲缘关系,是划好了地界约定的,东夷坏了规矩
        根据考古专家的说法,商对于周边方国的控制是采用据点式,而商有过多次迁都,这些旧都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为据点
        从四方向来分析商据点:
        北方:抵御鬼方,存在一个九侯,似乎可以认为九侯是商在北方拉拢的一个方国诸侯,多为游牧部落,所以文明遗址不明
        东方:条约与亲缘关系的东夷,打败过但未能征服,直至帝辛征伐东夷获胜
        南方:鄂,鄂侯,盘龙城文明,该遗址与商文明有交融关系,可以认为是商控制南方的重要据点,盘龙城为商前中期,但这么一个城在商末也不会说没就没
        西方:刺头集中地!第一刺头的就是西伯,多次攻打商,最后终于成功了;第二刺头羌方或者羌民,与商世仇不共戴天;第三刺头古蜀,三星堆文明,地理上易守难攻,与商的关系本应是互不侵犯,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西周说服最后加入了灭商战争。第一与第二刺头都被商重创过,但服是不服的,而第三刺头长久以来是和平的,所以商西方据点可能只有崇和彭少数几个,其中崇即崇侯虎,而彭后来被西周策反也当了二五仔,当然彭本来也是被商重创后臣服的
        这样的局对帝辛并不简单,要笔者来破局的话从结果反推得出的结论就是各个击破式的狂杀,先弱后强斩草除根,但帝辛没有这么做,他表现出一种妇人之仁,是的你没有看错,暴君纣就是太仁慈养虎为患最终殒身的,当然也有可能商当时已经衰落到没有足够的力量赶尽杀绝了,只能放这些刺头活着期盼他们能不跳反,又或者帝辛打算先除去东夷大患再对付西边,可惜来不及了,或者说被西周打了个先手


        IP属地:浙江4楼2019-05-26 13:20
        收起回复
          善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5-27 08:30
          回复
            北游记呢?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5-27 08:36
            回复
              反倒把新一些看到的内容忘掉了,尴尬
              封神演义原著的取材与借鉴(补一)
              《北游记》
              确定,可能是《北游记》本书,也有可能是其前身玄帝伏魔故事
              《南游记》
              基本确定,可能是《南游记》本书,也有可能是其前身华光天王故事
              《东游记》
              不确定,封神作者保不齐四游记都看过
              《列女传》
              不确定,由于封神中周三母是错的,恐怕封神中内容未源自《列女传》本书
              感谢道友提醒,作补一,欢迎更多回复


              IP属地:浙江7楼2019-05-27 14:18
              收起回复
                说到衍生作品还是要大力推崇六部春秋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5-27 21:13
                收起回复
                  封神故事,实际上起源于真武大帝,据道书上记载,殷商末年,六天魔王反乱,太上八十二化身,金阙化身真武大帝下凡,蹑坎步离,足踏龟蛇,降伏六天魔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27 22:39
                  收起回复
                    姜子牙
                    吕尚、姜尚、吕牙、吕望、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太公涓、齐太公、太公、单呼牙、师尚父、飞熊
                    这货这么多名字,一看就超级厉害
                    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正神格:兵圣 (注:兵圣也与孙子的神格重复)
                    (神格是笔者研究我国神话系统所自行定义的一个概念,可简单理解为神的资格与职能,前面的正表示正统神以作区分,另有上古正神格、封神格、神格、仙品等,尚不完善,但后面楼层可能还会出现,在此稍作解释,并有另一概念神性,神的性能与力量)
                    民间传为:百家祖师
                    封神演义一般意义上的主角,这个主角第六回才在对话中出现,第十五回才正式登场,从写作手法上讲是相对少见的,换到现代作品中主角光出现晚就是个吹点了
                    姜子牙在封神中的实力表现很迷,封神由于水平有限,未能很好表现出姜子牙的谋略,而法术水平姜子牙设定就不高。改编的话可以大幅加强姜子牙的谋略,因为“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并有“太公阴谋”,至于法术适当加强即可
                    从辅佐六王和剪商阴谋开始干货私货混搭的我编封神,放飞自我开始
                    网上资料说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恐怕是不对的,按时间线应该是
                    商 文丁
                    商 帝乙
                    商 帝辛
                    周 文王
                    周 武王
                    周 成王
                    笔者比照过封神年表,按封神反推得到的子牙出生比史实早正好整十年,如果采用史实年龄则子牙在三十二岁前刚好可以仕官辅佐两任商王,然后上昆仑山学道,只是学道时间由四十年变为三十年,我觉得这个十年没掉换来辅佐两位商王的改编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子牙在前两位商王时做了什么大事呢?
                    文丁时,计杀季历,有点像“公子献头”,季历攻商失败被俘后变成了人质,当时他正值壮年,不死并且商不放人则西周完全受制于商。吕尚献奇策,这也暗合了历史上季历的奇怪死亡
                    帝乙时,帝乙归妹,吕尚献策帝乙促成商与周的正文三台婚姻,使剑拔弩张的商周关系缓和,也使商对周的警惕放松,给了周喘息的时间
                    上述为本人的胡说与乱编,并且是子牙“下大棋”的布局,你没有看错,就是下大棋
                    一方面防备商王察觉破绽,一方面有求道之心,辞官上昆仑山,三十年后,再次回到朝歌的他不再叫吕尚,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姜尚
                    本来年事已高,再仕官有点难,机缘巧合下竟然因为占卜再次成为殷商臣子。下大夫期间交好比干;离间了微子、箕子与帝辛的关系;安排胶鬲遇姬昌并使其成为自己离开朝歌后布置的棋子;最后成功营救出姬昌
                    上昆仑山前通过妻子娘家的关系把长女送至羌方,促成长女与姬发的正文三台婚姻,完美解决了羌方与西周的摩擦,联合对付共同的敌人殷商
                    谎称自身姜姓与九侯继任者姜文焕的亲缘关系,以及当时为救九侯姜桓楚所做的努力,博取姜文焕信任并许以西周能给出的利益,成功得到鬼方的助力
                    以本身东夷(东海)没落贵族的身份在东夷运动,成功诱使东夷侵入王畿,是商王发兵征伐东夷的导火线
                    至此大棋已布局完成,机会到来,姜尚亲率军马急袭朝歌,牧野一战身先士卒驾车截断商王师与前驱的奴隶,使引领奴隶的箕子得以顺利倒戈,大败商军
                    早已收到姜尚指示的内应微子与胶鬲阻断了帝辛东、南两方向的退路,帝辛无路可走自焚于鹿台
                    这才是笔者心目中的“兴周灭商,以弱胜强,皆出太公之谋也!”这才是太公阴谋智冠天下的兵圣姜子牙
                    当然,以上十九为笔者虚造,如与将来更多历史发现有所吻合的话,可能权力的游戏就是这么回事


                    IP属地:浙江11楼2019-05-28 11:48
                    回复
                      四游记这种跟风之作凭什么断定在封神之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5-28 15:51
                      收起回复
                        三个公
                        太公望、申公豹、赵公明
                        谈之前又要引入三个封神相关的理念或者说思路
                        一、巧合,封神是一部充满了巧合的作品。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的,那么不算作巧合,问题是难以证明是否是作者有意;还有许多从作品雏形以及取材处继承过来的巧合;随着研究深入、考古发现所新生的巧合
                        二、杂糅,封神的故事与角色是不同出处取材加工、借鉴拼凑以及本身原创所形成的,其中代表就是哪吒,但各种可能的材料列出来却弄不清作者是用了甲还是乙
                        三、模糊,封神里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东西很多,有些书中没有明确写出来的真是怎么解释都行
                        假若是对封神本书的研究则需要一定程度上解析这几点,但改编则可以从中展开更多细节
                        太公望
                        源自于西伯昌对姜子牙说的“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存在的问题是这个“望”字被认为就是子牙的名,这就很奇怪了,按理句中的“望”指盼望的意思,与太公连一起称呼子牙还算是合理,单取“望”字结合出名字“吕望”就很怪,或者说有巧合子牙真的名“望”还是说被赐名“望”
                        封神原著中“太公望”只出现一次,我认为作者不知道太公望就是姜子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有且只有一次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玄机暗藏,并且出现的位置也特殊
                        话说西伯文王薨,于白虎殿停丧。百官共议嗣位,太公望率群臣奉姬发嗣西伯之位,后谥为武王
                        咱们用太公望称呼子牙较少,多数是太公,倒是岛国喜用太公望,也不知何故
                        子牙相关前文已述不少,后文可能还会涉及,此处就不多赘


                        IP属地:浙江13楼2019-05-29 22:22
                        回复
                          申公豹
                          封神里地位相当微妙的角色,无法判断作者爱不爱这个人物,但有不少读者是爱的,假如让我来改编的话我会非常爱这个角色,他浑身写满了“叛逆”——逆天、逆命、逆道
                          然而读者并不喜欢当国师的申公豹,也不知为何电视剧改编时都喜欢硬给戴个国师帽子,感觉当上国师编剧要感动得尿了似的,俗套至极。全书只有“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一句含糊些,但这是对已经身为丞相的子牙说的,从没说过他申公豹想怎么怎么样
                          飞首畅游五岳三山,跨虎访道异士圣贤。三寸舌下说动兵马,八虎车上总领万仙!
                          这或许才是申公豹之所爱!
                          与申公豹差一个字的“申屠豹”在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中都有,他因为是豹尾所以单名一个豹字,下述皆以非巧合为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与申屠豹一齐出场的还有薛延陀、尉迟桓、要来攻等,确实申屠豹这个名字比其他几个要好一些,但应该不是作者选择它的唯一原因,并且除了申公豹,其他几个角色被删得一点影都没有
                          三个兽,虎豹熊,飞虎、公豹、非熊,并且这三个兽在甲骨文中都有,当然封神作者不可能了解甲骨文,这是封神的又一个巧合而已
                          申姓是子牙的一个关联姓氏,恐怕作者也是不知道的,这是封神的又一个巧合
                          屠字是子牙的一个关联职业屠户,恐怕也是一个巧合,“屠”字不甚好,不像一个道者名字,所以作者就打算换一个字,换哪个呢?
                          公字如本次更新小标“三个公”,但怕是还不够些,蛛丝马迹在《三教搜神大全》中的金鼎申真人处,殷交的师父金鼎申真人可能衍化出玉鼎真人与申公豹两个重要角色
                          申是猴,这个作者是必定知道的,“申”是如何“公”联系起来的呢?线索来自《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宋代作品封神作者不好获悉,但明初瞿佑作有传奇《申阳公》,申阳公在文中就经常被简作“申公”,它还是孙悟空的本源之一,是的,常被讹传为豹精的申公豹可能更是一只猴精
                          分水将军,一是因为在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中布的水星寨,二是申真人住在水帘洞,可不得分水吗
                          飞首术,猴子砍头不死就不消我多说了
                          虽然已经说过三遍,但上述可能全部都是巧合,假若这些巧合有一半是有意为之,说明封神作者心思非常厉害,要是大多是有意,封神作者直升大神(忽略文笔)
                          (岛国漫画作品中太公望灵魂分出去王奕,但其实分出去的可能该是申公豹)


                          IP属地:浙江14楼2019-05-29 22:23
                          收起回复
                            赵公明
                            在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中都有,一齐出场的还有钟仕才、史元格、姚文亮、刘公远,也就是五瘟,除了赵公明,其他几个角色被删得一点影都没有
                            这次几个名字差不多,也就是因为“公”字被作者选中,而刘公远显然是赵公明名气大一些
                            赵公明与申公豹一样,是在封神演义中被增加戏份与大幅提升水平的角色,并且都是骑虎的,毫无疑问作者很爱这个角色,这一点与申公豹可能不同
                            赵公明原本为瘟神,秋瘟赵公明感觉比财神要酷一些,当然大家更爱财神,据传元明之际赵公明已经开始向财神转化,这比封神演义要早一些,但是赵公明在封神中的出彩使得他财神的位置坐得很正,这应该是没问题的
                            笔者受90版封神榜电视剧以及岛国漫画、游戏影响,赵公明一直印象是美型与强大,但实际上他长得和钟馗应该差不多
                            因为法宝定海珠的存在,所以笔者对赵公明的改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赵公明是因为定海珠提升了修为,压制了自身原本负极的洪荒之力也就是瘟神力,外貌逐渐由凶神恶煞的愤怒相变得内秀俊美起来,直到失去定海珠,没了定海珠原本潜伏的恶力一下子如决提般涌出,赵公明重新展露出瘟神形态,此时陆压教子牙使用钉头七箭书,注入大量的诅咒力,诱发瘟神力暴走,赵公明最终被自己的神力反噬而死
                            而燃灯也是类似的发展,原本是像伊芙利特一般的蛮神,得到定海珠后最终升华成了象征光明的定光佛


                            IP属地:浙江15楼2019-05-29 22:24
                            收起回复
                              楼主说的沉香宇宙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9-06-01 04: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