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19年6月11日。历史上的6月11日,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接踵而至的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分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改良生产技术。全国各地先后引入了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及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海军──北洋水师。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亿三仟万两白银。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各省举人收到此消息,群情激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效果,但是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1898年6月11日,在慈禧太后默许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表明变革决心,戊戌变法由此开始。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及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涉及教育、经济、军事、政治及各项制度等多个层面。
然而康有为等人的手段过于激烈,威胁到满族统治,加上光绪帝有意通过维新派夺回权力,且有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建议将慈禧太后囚禁、暗杀等传闻,从而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为首的清朝当权保守势力担心变法中的“合邦”计划最终会导致中国被日本和英国瓜分,步上朝鲜乙未事变的后尘,因而发动了戊戌正变。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有溥,六人于9月28日被弃市于菜市口法场。

光绪帝被软禁于瀛台,慈禧重新当政。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仅仅经历了103天,就此夭折,史称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