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0,858贴子:73,731,884
  • 9回复贴,共1

民国文人风云----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李叔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道民国的文人,总会有那么几个闪亮的名字,鲁迅,胡适,沈从文,林语堂,徐志摩啦等等很多。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李叔同,也是日后的弘一法师
鲁迅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赵朴初说:“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说:“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李叔同精通琴棋书画词曲戏,弟子丰子恺也是一代散文大家。现在流传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就是李叔同写的。不叭叭了,分享一下李叔同的连环画传记


1楼2019-06-09 07:53回复

    5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东地藏庵前的一个富裕家庭里,自述浙江平湖人。他幼名成蹊,字叔同。据说李叔同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喜鹊衔着一根墨绿的松枝,飞来放到室内。
    6 他的父亲李筱楼见了大喜,认为这是吉兆,预示儿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于是他一下子买来很多鱼放生。鱼贩子听到这个消息,纷至沓来,鱼盆溢出的水,在李家门前汇成小河。
    7 李筱楼当时年近七十岁,进士出身,在天津经营盐业,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富豪。李叔同的生母王夫人则很年轻,是侧室,才二十来岁。李叔同有两个哥哥。大哥年长他近五十岁,早逝;二哥李文熙年长他十二岁。
    8 李筱楼晚年喜欢做一些善事:创办“义塾”,免费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就学读书;设“存育所”,在冬天收容乞丐;创“备济社”,抚恤贫寒孤寡。父亲的乐善好施对李叔同的童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9 李叔同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六七岁时,二哥教他识字读书,后又跟随家馆老师学习,打下扎实的古文功底,以至后来有“文章惊海内”之誉。他还天天练字,因而日后在书法上也很有建树。


    3楼2019-06-09 07:58
    回复

      15 许幻园在自己城南草堂的家里辟出一部分,邀请李叔同全家一起居住,并把亲自题写的“李庐”二字的匾额挂在了李叔同的书房里,于是李叔同有了“李庐主人”等新的别号,后来有《李庐印谱》《李庐诗钟》问世。
      16 他们五人结成了“天涯五友”,并且留影,题为《天涯五友图》。许幻园夫人——才女宋梦仙在合影上为五位友人赋诗题咏,她给李叔同的题咏是“李也文名大如斗,等身著作脍人口;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
      17 李叔同的诗文冠绝一时,闻名沪上。1900年,他和许幻园、张小楼、朱梦庐等书画名家,在福州路组建“海上书画公会”,并且每星期出版一期书画报,这是上海书画界最早出版的报纸。
      18 这年底,二十一岁的李叔同有了长子李准。青春得子,他非常高兴,母亲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四年后,次子李端出生,但不幸的是,此时李叔同的母亲身患重病。1905年3月10日母亲去世时,李叔同正上街买棺材,无缘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19 李叔同将母亲的灵柩送回天津。他力排众议,尽除一切繁文缛节,为母亲举行了新式追悼会,弹唱哀歌,致悼词,移风易俗,“办了一件奇事”。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楼2019-06-09 08:00
      回复

        20 1905 年秋天,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他考入当时日本最高层次的美术学府——东京美术学校,师从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画。同时他又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通过艺术来改变社会风气,这是李叔同的理想。
        21 不久,他又向戏剧家川上音二郎学习戏剧,并和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春节期间,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赈济淮北水灾,发起义演。春柳社公演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
        22 李叔同在剧中饰主角茶花女。当报幕员宣布了演员名单后,大家都惊讶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由一位男士出演,难度很大啊!他能把女人演好演活吗?他能打动观众吗?
        23 帷幕徐徐拉开。巴黎郊外的一所厅堂内,玛格丽特正坐在沙发上,这时有人敲门,她站起来开门。只见她束着细腰,秀发披肩,粉红色的女西装和白色拖地长裙相映衬,让人惊叹,这正是他们期待的茶花女。
        24 由于李叔同扮演茶花女这个角色,在剧中表演逼真、感情真挚,获得了许多人的欣赏。日本一位元老级戏剧家在演出后来到后台,他握着李叔同的手说:“我被你的演出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要坚持下去,你的前景不可限量!”


        6楼2019-06-09 08:01
        回复

          25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公演话剧。首演的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几位青年立即加入了春柳社。不久,春柳社有了第二次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
          26 在日本期间,李叔同还收获了与一位日本姑娘的爱情。当五年半的学习生涯结束后,他偕同新夫人一起回国。他先回老家天津,又到上海,其间参加过南社的雅集。1912年,李叔同应聘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

          27 在第一师范学校,李叔同教的是图画和音乐。本来这两科是被忽视的,但李叔同来了之后,课余但闻歌声琴声,假日会看到学生成群结队去写生。原来,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李叔同吸引了过去。

          28 李叔同讲课和别人有些不一样。当上课的预备铃响过之后,同学们笑着闹着跨进教室,已经看见他们的先生端坐在讲台前,于是各自低下头,悄悄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认真地听先生讲课。
          29 李叔同高而削瘦的身体,穿着灰色长袍;宽阔的前额,细长的眼睛,露出威严而又和蔼的表情。曲谱早已整齐地摆在钢琴上面。上课铃响过之后,他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课就开始了。


          7楼2019-06-09 08:02
          回复

            30 如果有人在课堂上不听讲而看别的书,下课后,李叔同就用很轻但很严肃的声音让那名同学留下来,说:“同学,以后上课请不要看别的书。”然后微微鞠一躬,说:“你出去吧。”那位同学满脸羞愧,知道自己错了。

            31 一次上课时,有一个同学放了一个屁,旁边的同学都不禁掩鼻。下课时,李叔同一样用很轻但很严肃的声音说:“以后放屁,请到门外去。”说完又是一鞠躬。同学们忍不住都笑了。
            32 李叔同在一师期间,注重对学生的培养。著名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都曾在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是李叔同一手培养起来的。丰子恺后来回忆,跟从李先生弹琴,如果弹错了一次,李先生会看他一眼,这一看比什么都让人害怕。

            33 刘质平和李叔同之间,情谊更深。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刘质平将刚作的一首曲子呈李先生指正,李叔同约他晚上8点35分音乐教室见。刘质平比约定的时间早到,冒雪在门外伫立静候。8点35分,教室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从里面出来说:“你很准时,一分不差,现在可以回去了。”
            34 李叔同以是否准时赴约来考察这个学生,此后师生之间的感情日深。刘质平家中贫寒,在日本留学学资无着时,都是李叔同供给的。后来李叔同出家时,将音乐书籍和洋服都送给了刘质平。


            8楼2019-06-09 08:04
            回复

              35 李叔同在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与夏丐尊、经亨颐等同仁很是相投。夏丐尊在学校担任舍监兼修身课教师。有一次,学生宿舍里有人丢失东西,大家怀疑是某个学生所为,却没有证据。夏丐尊为这事很苦恼,便去向李叔同讨教。

              36 李叔同习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所以他对夏丐尊的回答很是特别:出一张布告,让小偷来自首,如三日内没人来自首,足见舍监诚信不够,当以死来殉教育。夏丐尊问:“那学生如果不来自首呢?”李叔同认真地说:“那只有自杀了。”
              37 夏丐尊一听,心里一凉。虽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学生到底会不会来自首,李叔同是没有把握的。而他可是上有老母,下有妻小的,怎么能一死了之呢?他想想自己是做不到的,于是只好放弃了。
              38 1915 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同时,还兼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课。这一年,他写了较多的诗词,最著名的要数《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9 当时,夏丐尊从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一种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能使人除旧换新,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一次闲谈,夏丐尊说起了断食,李叔同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做一次尝试。


              9楼2019-06-09 08:05
              回复

                40 到了寒假,李叔同由工友闻玉陪同,在虎跑定慧寺断食,共十八天。第一周,每日逐渐减少食量,由两碗而一碗而半碗而断粒;质也渐薄,由饭而粥而汤而水。第二周,除饮泉水外,完全不食。第三周,一反第一周之序而行。
                41 断食期间,李叔同仍天天写字。三周里,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但是笔力并不比平日减弱。他不但没有痛苦,而且心境非常清静,感觉灵奇,能听人所不能听,悟人所不能悟。

                42 这以后,李叔同常以居士的身份,寄居在定慧寺里习静。恰在这里,马一浮介绍一位朋友在寺里出家。李叔同目睹这件事,大受感动,便皈依佛教做了在家弟子。但夏丐尊说:“与其不僧不俗的样子,索性做和尚,倒爽快!”
                43 夏丐尊原本说的是牢骚话,不料李叔同一听,却省悟了过来。暑假里的一个晚上,他把夏丐尊、丰子恺、刘质平、王平陵等几个人请去,对他们说:“我已经向学校辞去了职务,就要离开这里了,一些身外之物,赠送给各位留个纪念吧!”

                44 李叔同一一作了分配:收藏的印章全部赠送西泠印社;油画作品寄赠给北京美术学校;画谱、画书、画具都送给丰子恺;曲谱、乐理等音乐书籍送给刘质平;文集、藏书和文艺作品送给王平陵。


                10楼2019-06-09 08:07
                回复

                  70 不料入净峰寺时,被传贯和尚拦住去路。传贯说:“师父今日都在静心研究法理,要不先不要打扰师父了吧。”两位来客认为这也无妨接待客人,并且他们有一些问题想向高僧请教。但传贯还是没有同意,二人只得无功而返。

                  71 第二天,庄校长正在教室上课,突然看见门外有一位和尚。庄校长急忙走出去,这才认出原来是昨天阻拦他的和尚传贯。传贯说:“我把事情告诉师父后师父严厉批评了我,我是奉师父之命,特来赔罪。”他从怀里取出一本《华严经》和弘一手书的四条幅赠送给庄校长。

                  72 经过此事后,他们成了朋友。平时,每天下午1时半,弘一总要讲经弘法,庄校长得知后,就和上山聆听。有几次讲经的场面很大

                  73 不过到秋天时,净峰寺主持去职他往,弘一认为在净峰的缘也尽了,便回了泉州。这年年底,弘一患上重病,由弟子传贯陪侍,住在晋江草庵。弘一开始发高热,并且臂疮一起发作,出了很多脓血,几乎九死一生。
                  74 因为病情很重,弘一写下遗嘱。这时,另一位弟子广洽来看他。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我有没有念佛。”广洽为师父的话所感动,随后他陪同师父到厦门南普陀寺,每日到厦门市区就诊。


                  18楼2019-06-09 08:26
                  回复
                    可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6-23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