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中专未分配吧 关注:16贴子:215
  • 4回复贴,共1

由计划体制末期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引发的思考多年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计划体制末期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引发的思考
多年来,全国各地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惩处贪官、懒官、庸官及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各地市、县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更是此起彼伏,引起了社会各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人士的密切关注。
伴随着这类上访事件的增多和问题的深入,很多多年来被忽视和潜藏的矛盾及问题逐一浮出了水面:当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基层官员的不作为问题、当前基层信访工作者落实国家信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更是急需进一步加强“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工作的警示,而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历史处境极其尴尬,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教育体制转型期的前夜。为了稳定教育体制转型前夜的教育秩序,他们被许以与昔日学兄学姐同等的毕业待遇为承诺而步入校园。这些毕业生遍布每一个地、市、县,有数万人之多,涉及地域之广、规模之大让人慨叹。在他们毕业之后,中国教育体制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对他们则选择了遗忘。而今,社会不了解他们的处境,故而对这一群体的信访行为产生了质疑;基层的群众了解他们的处境,但因自身深处社会的最底层,只能空有同情之心,而无有伸出援手之力。
这个群体中,有的人已经上访了几年,有的人则已经上访了十几年。他们个人的信访行为均没有引起当时各级基层领导的重视,没有谁曾为他们说上一句话,办理一件实事,更没有把他们的信访事宜向上级反映或立案调查。一次次的上访,一次次地陷入绝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曾走过正规的信访之路,但是,因为生活在最底层,没有关系,没有地位,每一个人的上访均以失败而告终。于是,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目的是为了引起逐级领导的注意,他们团结起来一起上访,形成了某些领导口中的“群访”;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坚持上访,又成了某些领导常说的“屡次上访”;由于各级领导以逃避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越级上访:本地政府不管,去市里;市里没解决去省里;省里不行去北京;一次不解决就再次,再次不解决就第三次,三次不解决就四次、五次……反反复复,当相关官员沉浸在教育改革的喜悦之中时,这个群体则被遗忘在艰辛的上访路上。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的行为给地方抹了黑,纯属无理取闹!
还有人说:你们早干嘛了,现在上访?!
更有部门官员恐吓他们:你们再上访,就通知公安局把你们抓了!
或许,当年这些官员为了体制转型在作出毕业待遇的承诺时,没有想到承诺是需要兑现的;可能那时想到的最多的是:几年之后,这是一群手无寸铁的大中专毕业生。
这是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的就业政策得不到落实是他们的过错吗?
他们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吗?
问题并非是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历史性和显性,且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很棘手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的调查难度不大,但由于其广泛性,在深入基层彻底清查取证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尽管调查取证理论上可以进行,但这要触及到某些基层领导的切身利益;尽管按照政策办事不难,但需要清查档案,那么原来存在的“假档案”和“顶替”现象则将暴露无遗,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某些领导的仕途和官声政绩。
如果把上访事件看作是对腐败问题的揭露,那么其暴露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探究吗?
无论是渎职不作为、舞弊作假、以权谋私还是贪污受贿等,都是切实存在也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法制和新劳动法的普及与实施。如果把上访看作是一场战役,那么,这场战役则是一场弱势群体为维护自身权益同腐败分子、某些腐败官员之间的战役,无论成败与否对各级政府都是一种警示——惠民政策要切实落实,弱势群体不可忽视!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以解决民生问题,面对中国社会人口老龄这一客观现实,广大待分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正处在年富力强的青壮年阶段,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群体,其生存状况和权益亦应受到重视。
有些人,有些事,都可以选择性的遗忘。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则不能被遗忘。无论谁都无法成为社会的唯一,却都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组成部分。
这个群体客观存在着,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也切实存在着。 或许,他们将永远被遗忘在时光的岁月里,而对地方政府诚信和行政能力的质疑却无法让人遗忘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09 14:12回复
    我是吉林省洮南市的,我们这委培和定向生安置了,统招生不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12 09:17
    收起回复
      可怜,有谁能关注一下我们的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13 23:50
      回复
        招生时说好的统招统分,毕业后让把你户口往公共户籍上一扔了事,20多年不管不问,土地被抽,工作无着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国家不统一出台政策,这种状况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几届的统招统分生真是历史的弃儿么?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1-04-13 0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