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青面兽杨志也是个人物。他原本是杨家将后人,武艺超群,忠君爱国,在朝内也有着制使的官衔。不巧的是,心血来潮的皇帝要修造万岁山,就派他押送花石纲。谁曾想到,送货的船在黄河里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回去也没法说清,就干脆跑了路。
但是,作为体制内人,他为官的梦想始终没有磨灭。适逢皇帝赦免罪犯,他急忙拼尽全身力气融资,通过特定的渠道活动,意图复职。结果呢,钱财散尽,事情没有办成,还被高太尉给轰了出来。马瘦毛长,人穷志短。咋办?就准备把家传宝刀给卖掉,换取些银两,先解决温饱,再寻找翻身机会。
都说祸不单行,这话在杨志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卖刀期间,当地的小混混牛二犯贱,想利用无赖手段夺取杨志的宝刀。是可忍孰不可忍,杨志当街就把这个泼皮送到了阎王那里。当然,杨志也成为杀人犯,直接发配到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里,他得到留守梁中书的赏识。
这梁中书在朝内有着庞大的人脉关系,岳父蔡京是当朝太师。为了给岳父贺寿,他决定献上大量的金银财宝,并让杨志负责押运,还承诺,事办成了,不会亏待他。得此机遇,杨志不敢怠慢,并提出相应的运输策略。谁知,晁盖,刘唐,公孙胜等人也制定好策略,要把送给蔡京的这大笔不义之财截下。
最终,生辰纲被夺走,杨志也不得不登上梁山入伙。小说归小说,但小说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影射。施耐庵恐怕都想不到,在随后的若干年里,竟然活生生的出现这样的事,有人不仅公然把献给万历皇帝的钱给截了,还把负责办案的湖广巡抚直接打死在公堂上,当真是惊动朝野。
这事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他坐稳位置后,采取过河拆桥,让不少昔日功臣命丧黄泉,包括王弼将军。他当年可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王弼死后,朱元璋内心才想起他的好。当下做出补偿,让他的后人世袭官职。从实际效果来看,让不少旁人羡慕嫉妒恨了。
到了万历登基后,王弼的后人王守仁,王锦袭上奏说,当年王弼和楚王关系非同寻常,王弼出事前,把大量的财宝委托楚王保管,现在请皇上给现任楚王朱华奎下旨,要求他归还王家固有的财产。你说,这是件多么荒唐的事。可是,昏庸贪财的万历竟然深信不疑,当即对朱华奎展开调查。
真相很快大白于天下,查抄了整个楚王府全部财产,也没有王弼后人所说的那么多。万历很尴尬,很扫兴。楚王朱华奎为了尽快了却此事,就主动提出拿万两白银上交国库。这钱呢,对于楚王不算多,但是以朱蕴钤为首的亲人却觉得不爽,这是典型的欺负人啊。他们商量后,干脆把这笔银子给抢劫下来了。

负责此案的是湖广巡抚赵可怀。他把抢劫人员抓获后升堂审理。作为犯罪嫌疑人,朱蕴钤却不*赵巡抚,不单公然顶撞,最后拎起手上的枷锁砸过去,导致赵巡抚当场不治而亡。朱蕴钤之所以这么嚣张,那是有原因的。他不单和楚王朱华奎交情颇深,更是是太祖的嫡系子孙,平日是横着走的主。
但是他未曾考虑,抢夺皇帝的钱是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得到奏报后,万历这次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顾忌,立刻以谋反罪名给弄死了。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楚王朱华奎也清楚难以逃脱干系,选择含恨自杀。万历对莫须有生事的王家后人却只是给予打回原籍的处罚。
以至于后来的重臣吕坤都上书说,王守仁和王锦袭是盖世的神奸。籍贯相距数千里,却冒充是王弼的子孙;事情相隔300年,却妄称接受寄存的财产。其间伪造圣旨,假传诏令,明地欺骗圣上,暗中陷害亲王,有的人像楚王含恨自杀,陛下拿什么话来告慰高皇帝?这两个贼人罪当诛杀,仅停止命令回归原籍,我担心万众惊讶生疑。

不管怎么着,在皇帝专权的年代,皇帝的话就是律法,掌握着绝对的生杀大权。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贪赃枉法他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是触动了他关键的权威,天王老子也不成。与皇帝讲理法,很多时候是难以行通的,更可况还有犯罪事实攥在人家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