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吧 关注:447贴子:3,118
  • 11回复贴,共1

章莹颖案结果出来,首先想到了《十二怒汉》这部电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章莹颖案结果出来,首先想到了《十二怒汉》这部电影
只能说,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具有两面性。所谓追求的公平正义,虽然能做到不污蔑好人,却很难做到不放过恶人
记得当年大学时期看这部电影时,对影片中陪审团追求公正、严谨的态度非常感动。但结尾嫌疑人被判无罪释放时,我当时也心存疑问: 陪审团的争论结果,应该指向的是尚需进一步取证候审,而一步从"不能证明有罪"跨到"被判无罪",是否跨度过大了呢?陪审团中至始至终为嫌疑人开脱的那位陪审员,他的推测和论点也有很多是基于主观臆断,假如因此而让犯罪行为属实的嫌疑人逍遥法外,那这种制度难道不是对"人道主义"的过度阐释吗?
反观张莹颖这一案件,这次罪犯的犯罪事实证据确凿,罪大恶极,陪审团的作用不再是决定这个恶魔是否有罪,而是决定是否执行死刑。然而问题是,这次他们的作用,并不是"避免冤枉无辜的人",而是"决定是否从重惩罚恶人"。那么美国司法这种从轻易,从重难的定罪方式,究竟是在避免"多数人的暴政",还是给予了少数伪善者或者虔诚的天主教徒抑或别有用心的人过大的权力??
被告方律师给出的不应执行死刑的理由里竟然还有"被告是个聪明而有礼貌的人",我认为纵使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对"善"的莫大讽刺。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曾讽刺律师这个职业就是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这在被告方辩护律师的言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少数拿钱办事的人,和少数伪善者,利用司法权利,成为了本应注定伏法的人的免死金牌。而只要十二名陪审团中有哪怕一个这样的人就会导致这种结果,这概率也未免太高,可是这对受害者和其亲属而言,还有人道可言吗?
所以本人观点,美国对人道主义的过度阐释和对生命权利的过度保护,必将成为其文化中的糟粕,值得反思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19 12:47回复
    陪审团就是个笑话。还一票否决。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7-20 14:45
    回复
      我赞同陪审团制度,小学3年级时候我和另外两个朋友被一个老头冤枉过偷国家光缆,那时候光缆是个啥玩意都不知道,也不懂怎么辩解,太小了根本不知道咋回事,然后就被学校知道,说警察来找过他们了,然后我们班主任只是询问了我们一下还好没做处理,但是仍然对我们人格造成很大影响,让同学们不信任我们,现在回想一下大概能猜出老头污蔑我们的原因


      IP属地:北京3楼2019-08-27 17:57
      回复
        我先叙述一下当天我们放学后的经过。放学后我们三个人结伴骑自行车回家,路上遇到过路两边挖的大坑,放下书包,下去探险,坑里很多碎石块,在碎石块中捡到过几个圆形的铁片,当飞镖玩。然后我们爬上坑,去旁边的小麦地里找了个地方挖了个小坑藏起来,而且那时候小麦高度不到10厘米,埋在一颗高度半米左右的小树,用时不到5分钟,然后离开


        IP属地:北京4楼2019-08-27 18:06
        回复
          那时候小因为他也就是老眼昏花,真的太年轻了,长大之后想起来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既然他看到我们三个在挖国家电缆,为什么不出声呵止我们直接选择报警,是怕打不过我们三个1米2的小孩,被我们三个携带书包,或者扛起自行车反杀么


          IP属地:北京5楼2019-08-27 18:10
          回复
            原因有几个:
            1.找存在感,没人说话,长期孤寡,看我们三个玩的开心心生嫉妒
            2.报复家长,因为他认识我或者我的两个朋友,所以才找到我们学校,既然认识,也不呵止我们,直接报警,很有可能是报复我们家长
            3.小心眼,报复我们,因为我们三个在小麦地里藏东西时候,可能踩过的小麦地就是他家的,然后他报复选择报警
            但是第三种可能性不大,常规来说如果看到有人踩自己家的庄稼,会第一时间出来呵止,而不是报警,所以,1.2钟可能性最大。
            就因为他的诬陷导致我们三个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都背负着小偷的罪名,实在可恶,对童年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如果他活着,我想杀了他


            IP属地:北京6楼2019-08-27 18:17
            回复
              不经历过被诬陷是不明白其中到底对自己多大伤害的,从小背负着小偷的骂名,没有朋友,感觉世界都在怀疑自己的痛苦应该能体会到。所以我赞同宁可放过1000个恶人,也不要冤枉一个无罪的人


              IP属地:北京7楼2019-08-27 18:20
              回复
                然而这与陪审团制度无关。中国法系也讲究“疑罪从无”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1-01 05: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