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73贴子:953,253

回复:静坐初期姿势注意与如何克服乱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1】
打坐是实践法,需要自身真正投入其中体会才行。。对于心还狂躁不安的初学打坐者,直接说法基本上没有多大意义。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对于虚妄中的心,是没有感觉的。。虚妄的心经历过苦才会懂得思考懂得珍贵珍惜。
现在打坐多是没有师承的人。也不想按法老实遵循常道、规矩、法典,狂躁的心也无法安心看书自修自悟,我执心不喜欢虚心低头、不愿接触求人、喜欢自己找个一句半方法,自己去刻苦来想获得。。
对初学者投入到打坐中来,几乎多是如吃百家饭长大的【野孩子】,东听一句,西闻一声。。各有散溢因缘差异,自身很难上来就具足条理与正见。
-----------------
经过磕磕绊绊与打坐中苦受的体会过程,逐渐被苦受所逼迫体会,因自心的各种调整,培养出悟与思考能力。
自悟是独自修炼打坐者,非常有必要的基石。而这悟与思索,对明晰打坐的道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不得不说苦受对于普通人狂躁不安的心,是比较适合的与安全的。。就如船的栓锚,在漂泊动荡的大海中,时刻拉回到当下。
全部的法,也如修炼一样,是逐渐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需要百家饭基本都尝一尝,才具有挑食的能力。
如果能从前面百家饭杂说,一直实践到此处,必经历过各种实践的磕磕绊绊与不适,基本上都会有所自悟与思考。
如果说:我怎么没有啊?----那是因为还没有真正投入过 ,没有投入到到打坐中来。老想如猴子捞月,直接获得成果而不可得。
打坐整个过程,就是觉悟,从虚妄杂乱,逐渐找回丢失的本真。。从不安中通过打坐修炼,逐渐体会寻找,归根到安心与充实。
【打坐恢复健康的原理】
打坐可以治病恢复健康,获得心的安宁充实。
是因为打坐过程中,可以排遣掉生活中的紧张、情绪的积压,让心身得以恢复到自然放松。
打坐过程中,神宁气聚,平时生活的散乱杂念的损耗因此而止,让身心从根源上得以涵养。
身体是一个完美具有强自我修复能力的系统。当身心打坐过程中,不再漏耗,身体系统的能量自然会投入到自我修复中,从而进入排病排毒,显现出各种现象。。乃至随着心的澄静,进入深层的天翻地覆修整。
总会是因心变,才会有身的调整改变。。身心一体,相互作用影响。
由身心的改变,让病存在的因缘,无法再维持下去,打破了病所存在因素的条件,从而病这个果会逐渐消退消逝。。
【打坐记录作用】
初学打坐记录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纸笔记录,还是贴吧记录。
是为了打坐开始,心有个落实,通过记录日记方式,让心中多一个因镶入生活中,来促进和提醒进行打坐这个结果。。这是生活中因果的运用,对散乱生活中的做事很重要的方法。。落实到可见文字上。
能对自身打坐起到提醒、增上作用,不再是头脑的空想空说。。等到自然感觉不需要再记录时候,自然而然离开。
当然,打坐记录这不是必须的一定的,只是增助打坐的一个方法。。也许有灵性的人,会自己由此例举一返三,悟出更多的生活中实际做事有效方法。
打坐记录以记录打坐中事情实际发生,以事实为记录就不会有任何错谬后果。。哪怕记录时候明显是错的,也会因是事实如实记录,而让后来者觉知,起到警觉作用。。这就是【真】的力量,唯真无缪。
打坐记录也同样就如修炼,少掺杂自我分别意识。。最忌讳的就是掺杂把自我【想】出来的分别意识定义记录下来。。我觉得。。我认为。。我这是到哪一步了等等自我定义。。这是我执出发而来的执着习气,都会带有个人认知情绪,必然存在很多错漏。
不要去分别与加注各种概念定义。。非真。
这样习性的表现会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也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定中过生活,可能不断会触发出生活矛盾与问题。。需要有觉性觉醒,逐渐去除我执的虚假面貌,归真活在当下中,才能改变。
【不要把打坐看作是心理作用】
人心是最难改变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们可以通过劝慰别人,从而改变一时一事,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打坐是从根源上,让心归根,不再虚妄中漂流无法自重自主。
佛家说我执重,而奔忙贪嗔痴中,成为欲望奴仆。
道家说假人,一生都在为这个假我的需求欲望忙碌中。
往往对打坐不解或疑惑没有得到益处者,会不知不觉中合于以下两特点:
1、如那守株待兔的痴人。。
到处寻找着可以轻易获得、不劳而获的方法,不愿付出辛劳。
【爱抱怨的人,因自己喜欢生活在抱怨中。。好吃懒做,必然会擅长各种借口】
2、如那刻舟求剑的愚人。。
总是用自己现在的状态,来看待所有,因此而自我封闭。。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实际行为上却又留恋在现在不好状态,不愿离开。
【自以为是,实际上就是在封闭了自我所有成长的来源。同时身边的所有福缘也将逐渐远去。】
【走出自我,便是世界】
【打坐的带来好处】
人生总是越活会越糊涂。。这是人生规律。
当年岁增大,越老越思想呆滞难有清明,老眼逐渐昏花,身心逐渐昏蒙,无法自控自主。
世间哪有仙丹灵药可以治疗?
通过长时间坚持打坐,人却可以做到越活越清明,越练越轻安。
因打坐修炼,身心得到改变,专注当下,对人对事都有了新的认识。
打坐会让自身带有好的信息,从而生活、行为都走向了良性发展
----------------------------------
对于普通的生活中,【看透不如看淡】,很多执着只有看淡了,才会逐渐能放下。就如牢牢抓紧的手,最终只会得到苦,只有放松才能放下,才会得到轻松自然。
但是,也不要乱用看淡。。看淡是对那些我执形成的,贪、嗔、痴这些造苦业因的执着。。从而远离造作不好的业。
如果把别人的付出恩情,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果,去看淡去躲避亏欠着,那是在自造苦业,将来当因缘成熟苦果来临时候,自己的业果还要自己受。
同样的一句话,对于不同的人,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所以,古德都是提倡在修炼初期,少说多做。
等到自身已经发光发热时,不需要去刻意,自然的可以惠及周围,惠及各有缘。
----------
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不断的追寻着、希望获得别人的关爱。
我们都是月亮,希望着获得别人的爱的光芒而让自己也发光发亮。
却不知在自身本就具足所有的爱,具足所有发光发亮的能力。
努力长大吧。。通过打坐修炼,最少在此生此世,能过的逐渐清明充实,不再混沌茫然无依。


IP属地:北京101楼2019-11-04 23:27
收起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2】
    初学打坐的本质,是努力超越后天形成的【我执】。。去妄求真。
    人从出生开始,成长学习就开始习惯了靠分辨、比较、联想等生活能力的锻炼。
    如认知父母开始,辩识各种动物形状、名称,把各种事物发生进行概念定义。
    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表面概念世界。。
    各种比较概念名词,如好坏、高低、苦乐、有无、长短、对错、冷暖、生活、惊奇、无聊、条件、环境、空间、时间等等,从而分辨比较意识成为了本能。。
    概念名称本质上是虚无的。。就如西红柿这个概念,本是虚而不实的,只有和实物联在一起才有意义。而又飘忽非固定的,叫番茄也是它,有地方叫柿子也是它。。只有那个实物才是真正是它。
    执着虚假概念,形成了虚假我执。。有比较而有了执取心,有了排斥。。我要。。我不要。。我接受。。我不接受。。以概念为实的生活中,因我执的执取,会不断的升起贪嗔痴的行为、不断产生各种情绪。。逐渐丢失了本真,闭塞智慧。
    执“我”是一切问题、矛盾、情绪的根源。。一旦我执认定,就会作出相应的事情,哪怕是莫名其妙的事情,都由我执的欲想的根源而来。。
    就如人生中说的这人有架子。一旦我执心自我认定,把自我摆在那个位置上,就会为了维护这个架子去行为,甚至为了维护这个虚妄而做出不可思议理解的行动。。不知不觉中被我执心欲望绑架,难得解脱。
    强烈的我执心是无法控制的,不断的去想,或不断的去做,才心理舒服。就如那失控的汽车,只有跑到没有油了才停歇。。不做不想就难受不安。
    -----------------------------------------------------
    【初学打坐状态与生活习气】
    初学打坐开始,因放大了自身现状,往往也是我执习气的爆发的过程。。
    开始都是这样,一切以“我”受为中心,以我执分辨在学打坐,在打坐中以我执心在分辨分别。
    又起妄想了。。又丢失专注了。。麻来了痛来了。。
    我怎没效果?我怎么没感觉?时间快到了吧?我感觉无聊。。时间够长了吧?我受不了。。
    这是气脉动了吧?这是排毒?这是杂乱妄想。。
    都是在用分辨心来修炼打坐。。在用生活习气概念分辨已经成为习性。
    因我执分辨,对身体各个觉受变化感觉,都会产生分辨、分别与贪知贪求的好奇心。。随时产生很多问题,和更多的疑问。
    分辨分别,是比较为基础来探求结果。。这样必然是二元性,如何可能做到心神如一。。所以无法静心,妄想如何可能停止?
    这个执“我”就是所有妄念的源泉,打坐无法长久的根源。
    分辨心等于不断为妄想添加燃烧油料,以油灭火越烧越旺。
    有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学员参加打坐禅修班,经过一段时间修炼,突然有一天到论坛上到处发帖询问,说感觉心空空的,念头也不能升起,怎么恢复过去那样?
    他更想要以前让他心动的感觉,更愿意体验情绪亢奋的激动,更喜欢追求有刺激动心的生活方式。。一旦平静,那我执心就会抗议,感觉无聊空虚,需要到处找寻心动的刺激。
    坐不住,是初学打坐的常态。。需要调心排遣情绪欲想逐渐安静来能改变。
    普通人是以虚妄、概念、执取中生活为实,为正常。。所以佛教经典上说:众生颠倒。道教说:假人,一生只为虚假贪求忙碌着。。
    就如那女生考验男生:在悬崖边一手抓我,一手抓一大箱钱,只能选一个,你要哪个?。。生活虚妄中,以符合我执欲愿为实做为收获。
    --------------------------------------------------
    【打坐要以直觉来修炼】
    世间的定力,是以战胜我执而产生的。。以屈服我执而失败的。
    因其以二元对立为根本。。必然有成必有败。修就有成,不修会很快退失,无法长久。
    直觉的定力才是长久难得退失的。。真正的定必然只在超越我执后才会有。。
    这样才能止念清净,止息的妄想。
    什么叫直觉?
    没有任何修饰、幻想、分辨、虚假的直接的觉性。。
    什么叫觉照?
    跳出我执分辨,在心的觉性中,所有升起与消逝都会在心中直接显现。就如黑暗中开灯的照射,不是顺序的一一逐渐出现,是直接所有一起呈现。
    我执心是需要参照物,需要一一逐渐比较记忆学习,再联想加工组合的。。
    直觉修炼,不升起分辨分别意识。身心同时显现觉照中,不需要去分别分辨,直接而知。。
    以直觉修炼,才能【如实觉、如实见、如实知】,而不是我执心比较、参照、分辨而得。
    知道修炼本质,才能清楚道路。。超越我执心,先从不起分辨意识的觉开始吧。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锻炼以直觉来生活在【当下】。。生活也会因真而改变。
    如果以我执心来专注当下,必然会经常有所忘失。。但即使这样,也定会在觉性定力方面有所进步。
    -----------------------
    【情绪因“我”而产生】
    我执心具有幻想的本能。当心静下来这妄心就会萌动,出现回忆、光影,出现过去早已经忘记的事情,以及影像等等,似真似幻
    如果目标不是超越我执心的打坐,即是心清理干净了,情绪妄想也会不断的产生,并且落于细微我执也在不知不觉中。
    在调心过程后,排遣掉情绪与欲想,需要警觉,不要再执着情绪妄想的有无,而形成新的执着。。
    回归到当下直觉的真实。有也好,无也好,都不再去分辨分别,才能摆脱我执的束缚。
    要知道因执“我”产生的情绪、妄想就如那秋天的落叶,只要心还有动,就会如风,情绪妄想的落叶,也就不断的产生显现,扫也扫不完。。
    归真。则有无无碍。。心中的掠影,任它来去,自性本空灵。
    --------------
    【不要以幻想来修炼】
    打坐静坐过程中,当下定力是最基本的保障。没有身心转变的根基,没有超越我执的修炼,最终都会流于虚妄中。
    不要离开身体的觉受去修炼打坐,也不要以分别心分辨身体觉受变化与升起。。
    离开身体的觉受去修炼打坐,如幻想、想象平静的大海,来达到静心的目标。。都是在用我执的幻想来修,没有当下去除我执心的修炼历程。。身心分离最终很容易落入妄想中,也是不安全的。。
    究其根本,是以虚妄幻想为根基。。
    一旦出现状态,出现光,出现影相,所有我执心都会惊醒爆发,喜怒哀乐悲恐惊,随妄而转,纠缠其中。还是旧时人从来没有变过。。那所谓修炼成果,不过是美丽的沙雕,绚烂空花。。
    如果打坐发生清明梦,没有正见修炼基础,同样也会爆发出我执的各种分辨好奇心攀援心,投入到幻境中,无法自主。。就如没有舵的航船,无法自控,不断的无目的漂泊。。如执着妄境,难有出期。。正见是航向的舵。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升起分辨意识。
    【知幻即离】,回归当下。
    需查找资料,学习楞严经经典中五十阴魔的论述。。
    ----------------------------------------
    生活语:
    对于颠覆的事情,是不能直接去做而实现的。。需要有步骤有计划逐步实现才行。
    对于无法接受的话语,是不能直接说出来让对方接受的。。需要逐步展开,逐步认可,才能最后达到效果。


    IP属地:北京104楼2019-11-07 16:58
    收起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3】
      打坐总是需要一个缘由。。往往多是因健康,需要解决自身问题才与打坐相缘。
      就如蒋维乔老先生因肺病,久医无效,体弱难行,而开始打坐。那时候医学不发达,基本上肺结核病多亡。
      下决心隔绝妻子断除一切外缘,核心实际上就一个【养】字,不管其间身体什么反应。这是先有了定心。等修【养】到身健病消后,身体走几十里路却不觉疲乏。
      因病而打坐的,包括失眠体弱等病,是需要下大决心,完全放下,投入到长时间打坐中,必能有胜于药物的重生效益。。如果有能力看书学习,可以看看“因是子静坐养生法”一书。书中有很详细的静坐指导可以参考。。
      80年代正是气功热潮高峰时期,那时有个真实报道:说一个剧组在街头拍戏需要实景真实,让一个身手矫健的年轻小伙扮演歹徒去抢个普通老太太。。小伙按要求快速冲过去抢老太太的包,却怎么也无法抢走。。戏砸了,赶紧上去和老太太解释,并询问怎么这么大的力气?老太太说:我都练内功十几年了,能让他抢走?
      打坐修炼确实是可以让人身轻力大的。。内养是很重要的元素。。如果整天与妄想打架就不是内养了,那是我执攀缘心在分辨、在分别的妄动。是不可能静下来的。放下一切,不起分辨意识。
      学打坐就怕“无心”之人。。本就没有心思在打坐上,却又想获得。而在其他事情和锻炼上同样也无法定心持久,总是那样三心二意的生活着。。
      能把握住机会的人,在任何环境状态都是可以把握好每一个机会。不能把握机会的人,即使再好的条件再好的机遇,也会是白白错过。不到生死时刻,非强求能行。
      无法专心?
      想象自己在皇宫端着装满水的盆,在两个持刀侍卫押送下行走,送到国王住处。。只要水洒就会被砍掉脑袋!看你是否还有杂念妄想?!面临生死,那个我执攀缘妄动心早已会吓得藏起来,还不能专心专注?
      打坐开始就如投入考试场一样,在这杂念波涛起伏中,是否可以不动分别心、不起分辨意识?能否保持松静自然状态。。过关后才得享清净之福。


      IP属地:北京105楼2019-11-14 06:02
      收起回复
        @活在当下😘😂
        恐惧来自妄想习气。。来自平时习惯以臆想来编织事情结果,没事时候也以那杂乱臆想来打发时间。
        是平时生活没有合理安排、杂乱,没有充实的生活调整,以及懒动形成消极负面能量。。
        人自身具有正能量,诸邪消隐。。人怕幽闭自我,缺乏有意义的事情来做。自我封闭在一个空间,就会负能量堆积,闲散惯了就会出问题。
        恐惧是一种情绪。是内心隐藏负面能量+自身臆想综合起来,以一个引发恐惧点,就能编织成为一部自我导演的恐怖片。
        不断的自我去坚执恐怖场景,从而以幻而实。
        这个隐藏着的臆想习气,往往正是这个执“我”的不想改,不愿改,改变就不舒服,成为了自我的束缚牢笼无法挣脱。
        自我牢笼堡垒别人外力是无法打开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
        不要想着拒绝有恐惧这样的想法。。在和抗拒恐惧时候,不正是在和恐惧玩耍行为吗?就是在加强恐惧概念中,为它加固培植。
        需要在经过打坐调心锻炼,让心从恐惧不安状态,回到平静安宁状态,心冷静下来后,逐渐查找恐惧的因,逐渐学会拿出勇气观察它面对它,看它如何让自己升起恐惧,看它如何变换的。。真正直面恐惧根源,会发现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就如吓唬小孩的鬼脸,直接盯着时候,就是只是那么单调无趣。。
        【你即无心,我便休。】
        也不要想一下就消除掉恐惧。。
        就如一身泥浆的人,清洗掉需要一点一点的不断清洗,逐渐才能干干净净。。同时也要做好经受清洗过程冷热难受。
        需要把心正过来。
        可用首贴中的调心方法,让心先从臆想妄念中,回归当下自然放松平静状态。。不起分别妄想意识,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结合生活具体事务,持心的安宁轻松。
        减弱臆想习惯习气。。在生活当下中,专注当下在应该做的事情上,一心一意,不分心让妄想在头脑中升起。
        于闲散时间,不去用臆想打发时间。思忆自身应该去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学习一些简单技能,哪怕把环境收拾干净,让心情更好。为家人父母做些事情,于事情中专注一心一意。
        让生活更有意义,做诸善事迎来阳光明媚。


        IP属地:北京114楼2019-11-18 16:47
        收起回复
          【无坐垫容易造成腰部吃力与后仰,重心不稳】

          【垫坐垫后腰部才能轻松,重心稳定】


          IP属地:北京121楼2019-12-07 00:16
          回复
            @第四成员组:
            不是师傅,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
            ===================
            打坐的根本是在【心】上,心正则万邪辟易。。
            打坐先要去除好奇欲心,重新翻看看打坐的原则和根本,阅读经典增加正见。来调整自心。
            古人对打坐修炼都是用非常崇高的态度,需要有德,较修炼要看人品德行。。需要先做人正。
            ================================
            这不是苛刻和刁难。。因为真正修炼高深的前辈都是深知因果。
            如果人心不正,会无法定心、无自律乱想,必然会妄想与升起欲心不断,甚至可能会无知无畏的妄心攀援、好奇自招邪意,自找祸根。。
            打坐是自我修炼提升,需要正心正念正己、受戒正行,最终才能获得成果。
            否则心不正,有害无益。。所以古人教人都是先看人品性适合与否。
            没有自律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的,知道无法修炼打坐。。因本就不具备成功的因素。
            现今世界不同了,人们的信息化都已经泛滥,修炼功法经典基本上都可查看到。好坏混杂,清浊难分。。
            学打坐原因如万花筒,都寻根据自身心性吸引而作为导向,乱撞而练。好的终归会有好的结果,缺乏戒德的终归无所得。
            在打坐过程中偶然可能遭遇异相,只要心正就不会有问题,一切唯心而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世界不是没有其他生灵,有很多是人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经典上说过众生相: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众生。
            都各自生活在不同界和范围内,不会能干扰和阻碍人的生活。反而人会干扰众生生活。
            如人的品行正,也许会有善神保护,所以俗语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就不继续说了,没有实际益处,反而可能会增加妄想迷信。。有时间可以看看佛说业报差别经以及太上感应篇等因果经典。
            打坐过程也是分层次的。。在打坐静心后,会进入能量层次,如得气,如气冲却病、身体修复、通经脉等现相。
            有些打坐一年以上了,都没有进入过状态,除了自身散乱不精进外。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和身体感受与妄想圈中打转,没有脱离走出受、想圈而进入下一层。。需要安心专注精进才有可能。
            打坐反而很多年岁小,对人生实际生活没有过多接触。。身体生机旺而无身【受】的干扰,更容易撞入能量层状态。。
            但由于意识还没有成长成型,没有定心,散弱,都会出现惊吓和恐惧以及各种异样。。所以,还没有成年的年轻人,非出家有人指导专修不建议打坐。。(现在时代无法说不可以,无可奈何)
            在能量之上还有信息层。。
            根据自身的心相,会吸引遇到各种信息,如象亲身所遇。。最终还是要回到当下的。
            这就是更深层次的【相】了。
            ==================================
            你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年轻,意识、思想还没有完全成长成熟。没有太多实际生活经验,就如小树还在成长中。。长成后进入实际生活,思想意识才会逐步成型,成型自我定性。
            现在因此也无法理解接受正见,正心定性。。这样状态还不适合打坐,好好做好当下应该做到的事情就好。
            如果觉得听不进去,一定想要打坐。。那就把打坐当作一个修整休息的锻炼吧。。就要学会不要忘失【当下】。。
            【当下】就如船的栓,可以保护自身不迷失,远离这些乱相颠倒梦想。。遇到异常直接拉回来,不丢失自我。
            记住:年轻尽量不要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这就是在保护自己。


            IP属地:北京125楼2019-12-08 01:06
            收起回复
              散乱在生活中处处偏离目标。。道理都是相通的,往往道理就藏于事情中。
              转载一个故事,可以从中领悟那些有成就的人,如何做事。。人生想成就事业也是如此,需要不散乱。
              在向自己的目标进军时,要抵抗住纷繁世事的诱惑,抛弃那些会妨碍自己的因素,坚定信念不动摇。
              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成就大事。
              北野是日本京都永平寺的方丈。他年轻时喜好四方云游。20岁那年在行脚途中,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结伴爬过一条山路后,来到一棵树下休息,那位行人递给北野一袋烟,因为当时北野非常疲惫,所以也就接受了。
              抽过烟后,北野想:这样令人舒服的东西,也许会侵扰禅定,我应立即停止,以免积恶成习。于是他抛掉了菸草和烟具。
              三年之后,他开始研究《易经》。时值冬季,他需要一些寒衣,便写了一封信,托以为旅人带给数百里外的一位老师。但冬季几乎都快过去了,既没有衣服寄来,也没有音信传来。好不容易挨过冷酷严冬的北野,卜出信并未送达。不久后,他的老师寄来一信,信里果然没提到寒衣之事。
              如果我以《易经》去做如此准确的占卜工作,也许会毁坏了我的禅学课程。北野对此又起了警惕之心。于是,他又丢弃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易经之术。
              到了28岁那年,北野爱上了书法和汉诗,对此每日钻研,日有进境,居然获得了老师的赞赏。但北野想到:如果我不及时停止,我就要成为一位书法家或诗人而非禅师了,此非我愿。
              从此,他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终于成为一代禅门大师。


              IP属地:北京129楼2019-12-11 14:46
              收起回复
                散盘坐中更轻松稳定的姿势:

                不管什么坐姿,没有通畅血脉前,平时可以多练下面动作,让坐姿更加轻松:



                IP属地:北京131楼2019-12-13 19:15
                收起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4】
                  打坐没有静下来,是因为没有真正要静下来。。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能明白。
                  =================================
                  总说觉、觉照,什么才是我们的心觉?
                  就如人小时候到山前,视觉看到了山。年岁老到七老八十,老眼昏花,又去看山,同样可以视觉看到山,只是因为身体老了,产生障碍才显得昏花。
                  而这个觉性何曾老?何曾变化过?他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才是真正的你,否则他又是谁?
                  利根顿悟者,往往能看透本质,直取妙明真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于一世而超越三界。
                  所以,打坐修炼以【直取】而无害。
                  【打坐有“我”与无“我”的差别】。。
                  就如在车站拿行李箱是自己的,因其中有“我”的关系,就有了负担和执着。。行李箱里面的东西越贵重,执着心越强,起心动念,恐怕丢失。
                  同样情景,看到别人的行李箱,因无“我”,就不会有执着和干扰负担,也不会起心动念。
                  总说要无我无我,那真无我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
                  有更大更多意义。。
                  现在这个“我”,只是后天意识而成的小“我”。是造成无智慧贪嗔痴执烦恼的根源。
                  而通过无这个“我”,真做到了无“我”,就会回归大“我”,获得真正的大自在大逍遥。
                  这就是古人说的:要想人不死,就要死个人。
                  社会多数人在执着身边小事,认为是对自己好。。还拿行李箱例子,如果财富多到可以随意买个箱包厂,可以拥有无数箱子及里面的贵重。这种情况,还会去执念和恐惧失去与执着吗?
                  只是因为心量眼界狭窄,总是盯着眼前,盯着暂时,恐怕失去,恐怕付出,才会越来越缺乏智慧,越来越争,越来越吝啬呆板。忘失本来真心。
                  打坐修炼,获得智慧,可获无量宝。
                  ------------------------------------------------------------------------------
                  说个笑话:
                  小夫妻两个吵架相互不理了。。实际内在从来没有放下过。
                  他看我一眼,我不理他。。
                  他坐下了,我不理他。。
                  他碰了我一下,我不理他。。
                  他没动静了,怎么没动静了?我不理他。。
                  哦,我得看着他为何没有动静呢?。。实际上“我”一直在动,随时在动。
                  如果这个“他”换成是“妄念”呢?
                  在打坐中,有多少在如小夫妻吵架这个笑话,一样的修炼中?怎么可能获得无为清净。
                  如果一定把打坐强去排成步骤,那么步骤应该是:
                  1、先调心悟坐,让心收敛平静能坐得住坐的稳定。
                  2、遣欲静心,去念离受养神气。
                  3、反观自照,觉心通明。
                  -----------------------------------------------------------------
                  很多的人生就如屎壳郎生活。。(好像是在骂人?你才屎壳郎)
                  看生物生活同样可看到道理。。也许能看的更加清晰。
                  屎壳郎生活,是每天外出劳作找粪球,然后运回家储藏起来。没有了吃食就需要重新外出劳作,换来生活。
                  在劳作时候遇到同伴,还可能需要相互争抢,再争抢不行,就需要打架一场。然后各自回家默默的养伤。
                  不过也有幸福时刻,想要找伴侣,获得屎壳郎自己的爱情。。
                  当然,也会遇到天灾人祸的倒霉时候。。就这样平静的生活过完短短的一生。
                  人生同样如此,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动物是没有选择。但人却是有智慧的,可以选择自己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一个有所追求、上进的人。
                  或者以达到一个小目标而努力进取。
                  或者完善自我,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在短短一生中,不荒废,不虚度。
                  打坐(静坐)是古圣们遗留给人类的玩具。可以从中获得安宁,获得快乐,获得成长智慧。也是可以一生随身保护自己的法宝。
                  在人生中,如果能认识、坚持打坐,可以给人生中添加一段修整修养的时光,增加了一段清明清醒的时刻。
                  而打坐是实修法,需要真正身体力行,亲身体验才能连接自身真心,从而知道真我。
                  而不只是念念佛经,给别人发发经典,就觉得是在修炼了。心中却说:看我都做事了,应该给我发发功德保佑我。
                  多么象那掩耳盗铃的人,自己在妄想着结果,以为可成真。
                  心不明净,如果能妄想前路命运获得福报?善业就如耕种播种,是需要真真正正实际去做出来才可能是真的。
                  做个真实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最少找到一个有意义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不管是打坐还是生活、学习目标。
                  【不负此生,莫负此生!】


                  IP属地:北京133楼2019-12-16 08:38
                  收起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5】
                    我们对烦恼妄想熟悉吗?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就像依欲望本能的兽类,而初学就如无力的稚弱童子。
                    打坐方法就如牧牛。。这个兽牛譬喻就是身体感觉、妄想、幻相、幻想等干扰。总是在动乱而干扰打坐的平静安宁
                    对待“牧牛”应该是“友善”的,接纳的,因为它也有“脾气”。。你对它什么态度,它就回给你什么结果。。
                    要在牛后面看护,不要引领较劲。。不需要随时抓住、管死,只要观照牛同时观照目标方向,没有完全偏离目标范围就可以。
                    如果童子去使劲引领这烦恼兽牛或死命抓住它让它不动。。那样不嫌累吗?更无法长久。
                    而作为刚打坐的童子,和妄想烦恼这个牛较劲,结果可想而知。
                    “牧牛”。。一个童子在牛身上观照就可轻松做到。。在确定偏离目标了时候,勒下缰绳或抽一鞭子,回归正道,再任它自由走动。。
                    本可轻松恣意事,却让人自己能搞得焦头烂额。。古人说:庸人自扰。
                    ------------------
                    还看不懂?那再拿学骑自行车来譬喻学打坐。
                    如果只注意把握自行车方向,忘记掌握平衡,会造成失败。
                    如果只注意把握平衡,却忘失方向,可能就造成碰壁撞墙的惨样了。
                    如果注意了方向,注意了平衡,却没有努力蹬踏,就会摔倒。
                    可见学骑自行车是需要同时注意的,同时观照熟悉配合的。
                    这就是生活中的直觉修炼。。一旦练成,即使几十年没有骑过自行车了,再骑随时是可以的,已经在觉性中,不会忘失。
                    打坐也是如此。。需要同时觉照熟悉,叫【悟坐】。。放松身体、无为、静心目标、觉知有烦恼兽牛升起、专注是否偏了。。一下同时都在觉照中了。
                    如果只关注一点,就可能会受各种干扰而烦乱,经常碰壁磕磕绊绊,时好时坏。。当然,最终在打坐不断调整中也是能够熬出来的。。
                    打坐中有烦恼牛了,不要急着去管它,不要想着去消除和引领。没有影响静心目标就可以。会自生自灭。一旦去引领消除,则童子那点小力量就被带偏带走了。。。
                    打坐需要你熟悉这烦恼兽牛才能轻松牧牛。
                    烦恼在带偏专注,必然有个短暂变化过程,有个起始趋势。。能觉知觉察到这个要偏离目标的趋势,就是根本觉。它会让你智慧觉性逐渐开发出来。
                    回归到生活中,会发现觉性敏锐,不会再迷失在事物。。戒行天然。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
                    真实觉照初学难理解,总是混淆是身体的感觉。。那就换个词叫【观照】。。眼观是不会需要用身体的力的。。一旦身体紧张用力了,就是攀缘执着,会造成【观照】掺杂质而失败,更可能因执着成苦。
                    需重新调整,去除攀缘。【观照】是不需要不应该掺杂身体用力与紧张的。。慢慢练习就会了。
                    同时观照中修炼,就是在用直觉修炼。。也是在不知不觉的走向开发智慧之路。
                    就如练骑自行车中同时观照一样,会激活了右脑。。将来随着修炼,所有生活中右脑的神奇作用,打坐修炼都是可以达到的。。也许会遇到一些神奇事。
                    所以,打坐会能更好的利于生活做事,惠及人生以及未来。。
                    当然,打坐不单是左脑右脑这样的问题,最终是心的根本。


                    IP属地:北京137楼2019-12-31 12:03
                    收起回复
                      【关于法的总结6】
                      语言、文字都是“意”的符号,需要耳闻眼看再分析处理后还原,必然会有缺失,所以很难把“意”通过说、写表达完全。
                      由个人思想意识水平不同,往往造成理解差异。。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一直会存在着。
                      古贤圣都是善于用譬喻的。。由譬喻能让人更容易深入理解原意。
                      初学打坐时期,就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条小船,通过法门而有个绳索来维持安稳。。一旦忘失专注,就如绳索绷断,而迷失在波涛中,随波逐流。
                      人的欲心妄想,就如心地所起的大风。而自我就如被风所吹起的蒲公英,随妄幻漂流追逐。
                      打坐通过法门,不断正心正念,心逐渐专注不散乱,不断的锻炼中,炼出定力,不随妄幻而攀缘。。就如从轻如鸿毛,锻造成铁而有质,欲风无法再吹起一样。
                      为何打坐一定要修心?修乃修正之意。
                      人只有正心正念才能正行为,才能最终自主自己的行为,不被欲望情绪所俘虏,脱离一生为欲而忙碌的奴仆生活。做真正的自己。
                      【不以修正自心为目标的静坐,都非真正的打坐】
                      打坐初期,很多都在追求效果,烦恼打坐没有进步,妄想不断,杂念丛生。。却不知自身行为、心行正是烦恼的由来与根源。。心乱烦恼生。
                      缺乏自律,没有正心、道德修养的培育,又如何却除掉烦恼妄想。。
                      妄想如杂草,需要从心地上翻耕才能根除。。表面除草,除也除不尽,都在应付中而无法自觉。。不能深入内在,投入其中,就无法真正大进步。。
                      过去说静坐(打坐)修炼叫内功,相对比较贴切。
                      实际上修行文明已经隐入在中国文化中了。。就如睡“觉“。
                      死心踏地。。欲心死,心中欲风不再起,自然落实到心地。
                      欲心死则神活,心动神乱则忙于妄想。
                      道德经有治国。。而人身如一国,一国缩小为一身,治身如治国。
                      如果自己不能管理好自己,意散乱不凝定无法通达、做好全体一心,自己做不了自己行为的主,则身浊行杂,混混沌沌中,随欲情绪逐波逐流的生活。必然不会是健康清明状态。
                      因此,打坐新生活的起点,需从管理好自身生活开始,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生活管理安排不好,打坐也难顺利与进步
                      打坐与生活相互关联与促进。随着学习与功夫深入,觉性逐步增强,智慧增长,细微变化披露,会更清晰因果,返益生活。
                      生活也是一场修行,修的好与坏,都缘自心因。


                      IP属地:北京145楼2020-01-22 13:20
                      收起回复
                        补充回复还是拿出来好,也是比较要点:
                        不管什么法门和修炼方式,都不是以用力方式来想实现。那样只会增加妄想能量。。自然、轻松、清静、无为是打坐最基本的要素。。
                        打坐需要用煲汤一样的耐心等待方式来坐,才能精华涌现。。罗马非一日建成的,习惯也非一日可改变的。。
                        【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打坐需要有点自己做主人的精神。。
                        看那做主人的,不都是安坐等待着下人来找,再去处理。只把握大方向。。而当事情来临,可以处理,可以不管,怎么处理方式就有了自己的自由。
                        急急忙忙的,想要快速解决好休息,都是仆人们日常。。事情做也做不完。
                        对于内在的烦恼、妄想、感觉,同样如此。。不要用参与其中方式去解决,忙也忙不完。。参与到烦恼中,没有觉醒就可能自乱被烦恼同化了。
                        安心等待。。这样自心才能有自由度。。当烦恼来时,可处理,可不处理让它自然消失。不再被妄想所转。
                        不再做欲念情绪、妄想、感觉奴仆,逐渐从烦恼妄想中解脱出来。。解脱掉烦恼,最终获得轻安、自在,自身心的升华。


                        IP属地:北京146楼2020-01-22 21:08
                        收起回复
                          问题中往生、了生死、修行等概念还没有清晰理解,混杂了。
                          往生是修来生来世诞生在西方佛世界中,继续学佛的历程。。并非是往生就是成佛,了生死了。。只是在佛国没有人间这么多苦,寿命长久到无法计数,叫无量寿。
                          七返人间,是对于修证得到果位的人来说的。
                          人生就如在以欲为动力的车上,无休止的在行使中,前途迷茫没有方向,随欲而行。。
                          而得证果位的修行尊者,已经修练到可以暂时停车,知道了自己目的地图。需要下车转车几次才能到达目的地。
                          实际上提出问题的根本,细查是在以妄想为基础的起心动念。。就如车上的人,总是好奇猜测下车的人去干什么了?最终根本还是以虚妄为基。
                          打坐修炼就是在锻炼遣欲清净,不随妄想而走而转,锻炼定心净心。让人生欲望的车能慢下来、停下来,不失控,逐渐自主自己的行为,找回本真。
                          经典、论述都是在说修行,在指路说如何正确投入到离欲离相的修炼中。。而不是为了在解答问题。
                          所以,任何经典理论、概念,如果不是投入到真正的修炼中,都不过成为了新的妄想,空有个叫理论的名字而已。
                          投入实际修炼修行修心修戒,才是真正的福报。
                          没有修炼到“一”,还在散乱妄想中生活,什么也实现不了的。
                          就如修往生。。如果念念佛号,心理想着:我念了不少佛号了,佛应该保护我,降幅我,让我少受苦,保佑少遇到逆缘,找对象要漂亮帅,不要遇到坏人骗人的,找工作要挣钱多环境好的等等。。妄想念佛将包办一切。
                          这样的散乱妄想中,怎么可能有真心和诚,那能实现往生不过是笑话了。
                          真正修炼是需要忘我的,需要真实在修心、修行、修戒,去除我见我执妄想。于生活中活在当下,锻炼不动心不起欲妄。
                          所以,不要问题,而要提问,反观自照提问自己,反省自身心、行、意。。远离妄想,远离相。


                          IP属地:北京149楼2020-02-09 19:17
                          收起回复
                            眼盲者善听,耳聋者善视。
                            皆因断绝了分心,专注一识,获得十倍的长处。
                            打坐中心暂时放下隔绝世俗,能外断攀缘,内去执妄,可获得万倍益处。。所有身心改变、种种神奇,都由此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每个人本自有仙灵。。因生活物欲所覆盖蒙昧,转而追求外物,失去了本我灵明。。
                            心中有仙则近仙,多一分洒脱灵性。
                            心中有魔则近魔,行为言语上必然魔来魔去,因自心有魔。
                            心中有欲则近欲,到处寻求欲望刺激,挥洒精力,直到有一天如蜡烛燃烧将尽,再也无力贪求。
                            ---------------------------------------------------------
                            人是无法靠别人的不凡,而让自己也不凡的。。同样也无法依靠别人,来改变自己。
                            只有自己有信愿志向,肯下踏实功夫去努力,才可能脱离平凡卑微,远离苦。
                            见可欲。。练不迷能断。离于欲想所呈现的感觉、情绪状态,则离于相,心定念转。这时的欲,于心不过是一股能量表现,则欲消回归本源。。
                            情绪与欲会束缚与愚弄人心。清除贪嗔痴欲,可解下心执心结的束缚。自身心的改变,才能灵性重现。
                            不见可欲。。养静定无为,练心不散乱。
                            当逐妄心扰动减少,心逐渐安宁下来,有一天感觉不需要再起念头了,放下了所有包袱,不再需要意守而自静定安凝。。能真正体会到了有念皆苦时,将是真正的打坐修炼入门了!
                            --------------- 宁静志远 ------------
                            宁静当下中,清明无昧。心存志向高远,不会拘于现下琐碎。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个人的发展方向及持久性。。决定人生的高度。
                            人生就如一场历练,总是在终结时候才能看出历练功果。。轮回中自造业果,还需自来品尝。


                            IP属地:北京166楼2020-04-28 13:33
                            收起回复
                              古时候,对于能把握住自己行为、思想,不因环境而动摇,不以贫富而差异的人,叫做大人。。
                              真大人难得稀有,都是古贤圣。。他们总结出本质“道”理,流传后世,惠及后人。
                              多数普通人,不关年岁大小,都会受到环境、身体、感觉的左右,无法自主自控。。多少都会如小孩一样,随环境、随感觉而阴晴。。希望获取甜头,获得安慰才安心。
                              这样的心态很难有理性,难以听受道理。。讲道理反而无法接受,更容易接受的,是那些暂时的安慰。。
                              (真智慧,则感性、理性俱全圆满。)
                              多数初学打坐的人,都是这样心态下开始的。
                              那么古贤圣的道理,可以随着成长,边修炼边学习,先放下。。
                              首先,学一下植物吧,也许更容易懂得:
                              在安静自然中,无思无想,自然会生长生发。
                              在打坐期间,坐直身体,把自己当作一颗植物看看是否有效果。。
                              ---------------------------------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实际上正是修炼中的道理。
                              所以打坐中,守柔弱,则得以补养。守刚强、造作、执着,则损耗难有受益。


                              IP属地:北京175楼2020-06-01 14: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