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汉民和四十七军:司汉民是十六岁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在1938年抗大毕业后,1939年五月调入三五九旅任职。他担任营级干事负责青年工作,那时的三五九旅人数还不多,没像后来增加两倍数目。司汉民作为营级干部负责教育管理青年,已经是中级的干部。八年抗战后的三五九旅人数增加很多,三五九旅各级指战员已经不知有多少是司汉民曾培养教育的,教育的青年此时都已经壮年了。内战时的三五九旅在解放军中大致分成两个系统,其中一部在一野二军由原旅长王震领导,另一部去了东北,成为四十七军三个师中两个师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四十七军就是原三五九旅发展形成的。此时的司汉民和原政委王首道都在东北,分别担任经济工作和教育工作。司汉民因为在南下作战时为抢救战士负伤失明不再担任战斗任务,在旧社会漠视士兵,把士兵当草芥,官兵等级森严的时代,作为领导干部能冒死抢救士兵,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是非常高尚的行为,所以司汉民受到士兵的感激和崇拜,在士兵中有极高的声望,三五九旅的士兵甚至喊出:“司汉民万岁”的口号,这就足以体现解放军在政治上具有的进步民主性和思想政治优势。四野的林彪和罗荣桓等领导应该就是意识到司汉民对士兵的影响力,而把他从原来的后勤经济部门运输公司经理调去担任荣誉军人学校校长,负责军队的教育工作。司汉民在伤残后仍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工作没有变为负担,体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和能力,被称为“中国的保尔”即钢铁战士的象征,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在三五九旅,而是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在辽沈战役前四野更是把他的事迹采访整理成宣传册发行,号召全军学习他战胜困难的精神,也宣传他在负伤和致残后仍能工作立大功的事迹,消除官兵怕战伤的心理,在辽沈战役前的一个月发行司汉民事迹宣传册,毫无疑问是战前动员的行为,其宣传成果也能从辽沈战役中体现出来,整个战役期间,四野在历次激烈的战斗中官兵都发挥了顽强的战斗意志,程子华指挥的塔山阻击战;黄永胜指挥的励家窝棚阻击战,段苏权指挥的六间房阻击战都是激烈的硬仗。司汉民的影响在他原来三五九旅发展形成的四十七军中更明显,几乎是该军的军魂,四十七军把司汉民顽强的意志体现得更显著,在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四十七军是阻击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两部,还加上同样是国民党主力的七十一军,另外还有两个军总计五个军十万多兵力,成功完成艰巨的任务,战后四十七军有部队荣获“钢铁八连”等钢铁部队称号,继承司汉民钢铁战士的传统。在不久后司汉民也被任命为新中国的开国军人委员,获得崇高礼遇,承认其特殊历史功绩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