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我是从购买各种中医书籍开始的,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直到古代各名医全书,只要我知道的就都想买来看看。那时候,觉得看本中医书籍觉得很有成就感,学到一点中医知识就有满足感。
后来我发现QQ上有很多中医爱好者群,为了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学习,我开始搜索中医群,加了各种中医群,从而开始了混群的日子。
那个时候《伤寒论》还没看完,可以说自已对中医倒底是个什么没有整体的把握,都说医为易之用,但是看了易经再来看中医,除了阴阳之类的基本概念或观念以外真没看出易在医的概念中如何用,怎么用。
那个时候就觉得中医群里好多大神,不仅能辩证,而且会用药,不仅会用药,而且药量把握的十分精准。有一次,在一个群,有人竟然讨论一味药是投8克好,还是10克好,当然,这讨论的肯定不是辛细,鹿茸之类的药量要求比较高的药,而是很普通的中药。看着大神们聊天,我边百度常识,边看百度边看聊,还是一头雾水迷迷糊糊,心里好是崇拜!
偶尔的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但是一说话就被喷的一无是处,越被喷就越是觉的不服气,总想去说服别人来相信自已。于是就看看书,查查百度。
慢慢的书看的多了发现,中医群里大神并不多,那些所谓的准精,都是故弄玄虚而已!自已也越来越不喜欢参与所谓的讨论了。因为,在中医群里,基本都是爱好者,而且,往往是那些初学者才急于找人认可自自,得到心理的满足感,真正懂的人心态也会随着医学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变的强大起来,很多时候无须你去认可什么,也无须你的表彰。懂的人自然是懂的,不懂的人还是不懂。况且,知识是无价的,也是有价的,有多少人能真心无偿的分享自已的经验与心得呢?
对于中医群有了新的认识后,我经常劝患者到医院求医,毕竟医院的医生是真正有医学常识的人,虽然群里也有个别医学高手有一技之长的人,但从总体而言,医生素质高的人还是医师,布不是民间中医。强调一下,我不是否定民间中医,而是说整体素质而言。
但是好心不一定都能被理解,有的时候劝人去医院求医看病,有人就说你医术不济,说高手在民间,好像只要在民间的都是高手一样,让你觉得很无奈!天下下雨,娘要嫁人,你要找民间高手,我不挡你!
后来我发现QQ上有很多中医爱好者群,为了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学习,我开始搜索中医群,加了各种中医群,从而开始了混群的日子。
那个时候《伤寒论》还没看完,可以说自已对中医倒底是个什么没有整体的把握,都说医为易之用,但是看了易经再来看中医,除了阴阳之类的基本概念或观念以外真没看出易在医的概念中如何用,怎么用。
那个时候就觉得中医群里好多大神,不仅能辩证,而且会用药,不仅会用药,而且药量把握的十分精准。有一次,在一个群,有人竟然讨论一味药是投8克好,还是10克好,当然,这讨论的肯定不是辛细,鹿茸之类的药量要求比较高的药,而是很普通的中药。看着大神们聊天,我边百度常识,边看百度边看聊,还是一头雾水迷迷糊糊,心里好是崇拜!
偶尔的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但是一说话就被喷的一无是处,越被喷就越是觉的不服气,总想去说服别人来相信自已。于是就看看书,查查百度。
慢慢的书看的多了发现,中医群里大神并不多,那些所谓的准精,都是故弄玄虚而已!自已也越来越不喜欢参与所谓的讨论了。因为,在中医群里,基本都是爱好者,而且,往往是那些初学者才急于找人认可自自,得到心理的满足感,真正懂的人心态也会随着医学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变的强大起来,很多时候无须你去认可什么,也无须你的表彰。懂的人自然是懂的,不懂的人还是不懂。况且,知识是无价的,也是有价的,有多少人能真心无偿的分享自已的经验与心得呢?
对于中医群有了新的认识后,我经常劝患者到医院求医,毕竟医院的医生是真正有医学常识的人,虽然群里也有个别医学高手有一技之长的人,但从总体而言,医生素质高的人还是医师,布不是民间中医。强调一下,我不是否定民间中医,而是说整体素质而言。
但是好心不一定都能被理解,有的时候劝人去医院求医看病,有人就说你医术不济,说高手在民间,好像只要在民间的都是高手一样,让你觉得很无奈!天下下雨,娘要嫁人,你要找民间高手,我不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