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来临,在进入学校以前孩子身上存在感统失调问题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在家长的视线中,在学校老师或者医生的建议下,许多家长会选择到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让孩子进行测评,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进行训练。
那么感统测评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测评的呢?为了让家长们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本文将进行详细的介绍,解答以上问题。
感统测评的功能及目的
其实感统测评与我们平常去医院做的体检有相似之处,感觉统合能力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等,它是一个统合能力,而不是单一能力。
对感统失调的判断,需要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到底哪个方面是“重灾区”,哪个方面比较轻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感统失调”而已。针对不同的感知觉失调,甚至是失调严重程度,训练和调整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而感统机构的测评体系正是需要基于各个年龄段的正常感觉统合能力,结合教具做出专业的感觉统合综合能力测评。让每个父母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现年龄阶段的各项能力表现,有针对性的目的性地进行辅助和提升。
感统测评有何特点
有部分感统训练机构是针对过去一二十年来访者所采用的问卷测评,或者简单观察测评,但这些常见的方式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点,即无法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这一部分刚好是感统训练的重中之重,是真正能让感觉统合训练专业落地,帮助孩子改变现状,更好地发展未来的重要关键。所以,家长们要了解,专业的感统测评需包含以下四个特点:
1. 差异性: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遵循着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俗语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左右会走路”等,因此根据儿童的年龄段不一样,测评的内容也不一样;
2. 实操性:通过专业的感统教具实操,而不是简单的问卷测评,在实操过程中准确体现学员能力;
3. 全面性:测评内容需涵盖大部分常规综合能力的测评,非常全面;
4. 专业性:测评老师必须为感统测评师级别。
感统测评的详细流程
测评师通过根据专业理论所设计的系列活动,现场观察并采集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亲子互动等细微信息,整合判断出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细节内容,并了解各个感觉系统对整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程度。
1. 视觉·空间感:测评儿童书写、阅读、数学、运动能力
2. 听觉·听觉辨识:测评儿童理解能力、语言能力
3. 触觉辨识·刺激反应:测评儿童情绪管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能力
4. 本体觉:测评儿童做事的速度、效率、准确性
5. 颈背部肌肉张力:测评力量和力量持久性
6. 前庭刺激:测评儿童专注力
7. 平衡能力:测评儿童静定能力、运动、人际交往能力
8. 基础认知:测评认知能力——形状、颜色、数学等
9. 精细动作:测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以上与感统教具结合的测评流程,继而提供不仅顾及全面基础发展,还能兼顾侧重项目的训练方案,指导家长进行个别化,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教育环境改善的指导。
很多父母拿到测评结果的时候,非常失落。完全不能接受,我眼中无比聪明,机智勇敢的孩子居然“感统失调”。事实上家长们不必太过于焦虑,这并非一个智商测试,反映的只是孩子现阶段的发育状况。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伴随终生的,只不过幼年时期是一个高速发展,同时又有很多可塑性的阶段。真正的感统训练一定不是在训练教室里,是在父母的观念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里。
那么感统测评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测评的呢?为了让家长们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本文将进行详细的介绍,解答以上问题。
感统测评的功能及目的
其实感统测评与我们平常去医院做的体检有相似之处,感觉统合能力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等,它是一个统合能力,而不是单一能力。
对感统失调的判断,需要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到底哪个方面是“重灾区”,哪个方面比较轻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感统失调”而已。针对不同的感知觉失调,甚至是失调严重程度,训练和调整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而感统机构的测评体系正是需要基于各个年龄段的正常感觉统合能力,结合教具做出专业的感觉统合综合能力测评。让每个父母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现年龄阶段的各项能力表现,有针对性的目的性地进行辅助和提升。
感统测评有何特点
有部分感统训练机构是针对过去一二十年来访者所采用的问卷测评,或者简单观察测评,但这些常见的方式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点,即无法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这一部分刚好是感统训练的重中之重,是真正能让感觉统合训练专业落地,帮助孩子改变现状,更好地发展未来的重要关键。所以,家长们要了解,专业的感统测评需包含以下四个特点:
1. 差异性: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遵循着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俗语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左右会走路”等,因此根据儿童的年龄段不一样,测评的内容也不一样;
2. 实操性:通过专业的感统教具实操,而不是简单的问卷测评,在实操过程中准确体现学员能力;
3. 全面性:测评内容需涵盖大部分常规综合能力的测评,非常全面;
4. 专业性:测评老师必须为感统测评师级别。
感统测评的详细流程
测评师通过根据专业理论所设计的系列活动,现场观察并采集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亲子互动等细微信息,整合判断出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细节内容,并了解各个感觉系统对整体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程度。
1. 视觉·空间感:测评儿童书写、阅读、数学、运动能力
2. 听觉·听觉辨识:测评儿童理解能力、语言能力
3. 触觉辨识·刺激反应:测评儿童情绪管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能力
4. 本体觉:测评儿童做事的速度、效率、准确性
5. 颈背部肌肉张力:测评力量和力量持久性
6. 前庭刺激:测评儿童专注力
7. 平衡能力:测评儿童静定能力、运动、人际交往能力
8. 基础认知:测评认知能力——形状、颜色、数学等
9. 精细动作:测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以上与感统教具结合的测评流程,继而提供不仅顾及全面基础发展,还能兼顾侧重项目的训练方案,指导家长进行个别化,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教育环境改善的指导。
很多父母拿到测评结果的时候,非常失落。完全不能接受,我眼中无比聪明,机智勇敢的孩子居然“感统失调”。事实上家长们不必太过于焦虑,这并非一个智商测试,反映的只是孩子现阶段的发育状况。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伴随终生的,只不过幼年时期是一个高速发展,同时又有很多可塑性的阶段。真正的感统训练一定不是在训练教室里,是在父母的观念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