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吧 关注:11,547贴子:363,756
  • 5回复贴,共1

【转载】中国为什么这么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罗辑思维》。国庆快乐!


IP属地:江苏1楼2019-10-01 11:06回复
    偕9ff7sth3at2、灸nzm41lzn819r、人生何须太完美.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王明珂老师写的《游牧者的抉择》。这是一本去年出的新书。
    如果你一直在跟着听这个节目,应该知道:过去两年,我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兴趣点,就是看中国历史上农耕者和游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什么关心这个?因为如果看不懂游牧者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我们就完全不知道我们今天生活的中国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游牧者的抉择》这本书又让我开了眼界。
    我们提起游牧生活,往往想起的那句诗“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景如诗如画。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游牧者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艰苦的。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因为草原上的光热水土的资源太匮乏了。游牧生活并不是人的自主选择,而是为了适应低资源水平的解决方案。
    游牧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靠动物。能走来走去的动物,其实就是一个自动的能量搜集器。马牛羊在大范围内把草原上稀薄的资源收集起来:动物吃草,然后转化成乳类、皮毛和肉,然后供给给人类。
    所以,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游牧区和农耕区有巨大差异。在中国农业高产区,一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养活水平确实不高,但能养活。即使是土地贫瘠的山区,10亩地也能养活一家人了。可是在草原牧区,20亩草场才能养一只羊,至少要300-400头羊才能供养一个五口之家,也就是说,一户牧民家庭,至少需要6000-8000亩草场。
    这是游牧的这个“游”字的第一个原因。要在很大范围内搜集能量。但是,“游”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躲避灾害。因为草原上的气候太恶劣了。


    IP属地:江苏2楼2019-10-01 11:07
    回复
      每年的10月份开始,中国北方草原上就可能出现“白灾”了,一直到第二年五月。什么是白灾?就是夹着雪的白毛风。一旦草原上覆盖超过15厘米的积雪,牲畜就很难扒开雪吃到草,很快大面积死亡。而且积雪很容易冻成坚硬的冰壳子,像刀子一样,划破牛羊马的蹄子,造成冻伤。
      好容易熬过冬天,白灾风险过去了,黑灾又来了。什么是黑灾?就是如果3、4月份天不下雪,严重缺水,牲畜也活不下去。除了白灾黑灾之外,还有沙尘暴,这叫黄灾。那夏天会不会好点呢?不,夏天还有更可怕的蚊灾。铺天盖地的蚊子,能把所有的大牲畜咬死。我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养的猪能被蚊子咬得撞墙自杀。除此之外,还有风灾、火灾、病灾、狼灾等等。
      你看出来游牧民族面对的这些灾害的特点了吗?就是只要遇上,就是毁灭性的,一家人从满地牛羊到生活陷入绝境,就是一眨眼的事。过去中国民间有这么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在家庭财富结构中,如果有牲畜禽类,那是不能算的,就是这个意思,风险太高了。
      所以为什么要游牧啊?就是为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能够快速移动,躲避灾难。


      IP属地:江苏3楼2019-10-01 11:08
      回复
        过去我们总觉得,农耕民族特别会精打细算,游牧民族比较粗犷豪放。其实不然,游牧民族更需要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
        比如说,山羊、绵样、马、牛和骆驼,好像草原上都能放牧,但是一家人到底要养哪种呢?比例又是多少呢?这个就得算计。
        山羊是最好养活的,不仅对环境的适应力强,而且繁殖率还高,所以,羊是最普遍的放牧动物。养牛需要的条件就要高多了。不但要有大量的青草,而且,牛喝水很多。所以,降水量很低的牧区就很难大量养牛。世界范围内,大量养牛的,主要是美洲、澳洲这些草场质量很高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养马呢?其实,无论是从产奶、皮毛、产肉的角度看,养马都不合算。但马的优势是可以快速移动。前面说了,能够拔腿就走对牧民来说非常关键,古时候马还是主要的军事装备,所以就算直接经济收益上不合算,牧民也要尽量养一些马,这和美国人必须买汽车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现在牧区养马越来越少了。为啥?有摩托车了啊。所以,如果今天你遇到一个牧民,从来没有骑过马,你也不要奇怪。
        还有骆驼。骆驼的环境适应力最强,特别耐渴,所以那些条件最差的牧区,比如特别干旱的阿拉伯地区,游牧者放牧的是骆驼。那你说,都放骆驼不行吗?抗灾能力强。不行。一方面,骆驼的脾气很坏,难以训练。骆驼的智力比马低得多,是个蠢家伙。更重要的是,骆驼5岁才性成熟,每3年才生一胎。这就太不经济了。所以,但凡条件好一点儿,能养别的,大家就不愿意养骆驼。
        所以你看,如果你是一个古代的牧民,走到哪里,你要精确地判断这个地方的条件,然后确定自己家养的牲口的种类和比例。一点不比农耕民族技术含量小。


        IP属地:江苏4楼2019-10-01 11:09
        回复
          牧民生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只能靠一家人自己打拼。走来走去嘛,很难建立复杂的社会组织,获得的社会支持就少。
          今天我们回顾古代游牧者的生活状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件事,就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成为一个大国?为什么中国人要生活在一个大的共同体中。
          只要东亚大陆这一块的地理环境不变,从北到南、从草原到农田、从游牧生活逐步过渡到农耕生活,那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草原和农耕区陷入无休止的战乱,要么整合成一个大国。为啥?因为游牧者无法自给自足,他们的生活太艰苦了,不确定性太大了,他们必须从农耕地区获得生活资源,才能生存下去。怎么获得?要么是战争,要么是贸易,要么被补贴。在这几个选项里面,我们当然知道,战争的成本最高,而整合成一个大国,在一个共同体内,互帮互助,彼此支撑,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
          实际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也就是这么逐步演化过来的。我们前面有几期节目,已经详细讲过这个过程。


          IP属地:江苏5楼2019-10-01 11:09
          回复
            直到今天,还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国家要搞什么转移支付?简单说就是把富裕地方的钱收上来,然后给到相对贫穷的地方。就拿2018年来说,中央政府收入18万亿,但是转移支付就有6万多亿。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富裕地方的人就想啊,我挣来的钱,凭什么要给不认识的人呢?
            我换个角度,说个极端一点的案例,就好理解了。比如,中国向南极派出科学考察队。那么请问,会要求考察队员们自负盈亏、自给自足吗?不可能吧?实际上,除了空气和水,什么都得从中国万里迢迢地带过去。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中央财政对于南极地区的转移支付吗?所以,中国要么维持外界向南极的资源输入,要么就只好放弃南极。但是南极科考,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会实实在在地带来很多科学上的好处和未来的利益,能放弃吗?
            在中国内地生活的人,如果你生活在富裕地区,这是一样的处境。转移支付,帮助中西部的人,贫穷的人,这不是什么奉献,更不是恩赐,这是中华文明用几千年时间和无数血泪换来的一种最佳整合方案。生活在贫穷地区的人们,不是白拿了富裕地区的钱,他们用自己的生活和存在,为中华民族占据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战略安全更有保障的国家,并且享受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他们更值得感谢。
            这就是我们这代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生活在一个大共同体内的原因。今天是10月1号,祝国庆节快乐。
            【搬运完毕】


            IP属地:江苏6楼2019-10-01 1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