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2,369贴子:12,607,905

总是有人说明亡,始于万历,那么万历他究竟做过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吧里各种明亡是万历的错的观点又起来了,而且可以说仅次于明亡都错于崇祯这种观点,我实在是很奇怪,为何一个已经持续200年的王朝开始走向衰败,其原因能都怪罪于或者绝大多数责任都怪罪于掌权者?
所以我列一下万历朝他到底干过什么事情,原因如何结果如何


IP属地:辽宁1楼2019-10-02 13:58回复
    渎职。不做为。搁现在是要被中纪委双规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02 14:09
    收起回复
      首先说万历最大的问题就是党争,然而党争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文官争夺权利的行为,这个权利不只是文官能占据的,也有一部分是皇权应该是皇帝的,但是日久天长被文官抢夺走了的
      起特征就是嘉靖继位确实文官看似正常实际上不合乎情理人理法理伦理的大议礼。
      在大礼仪这件嘉靖获胜的事情上能完全看出文官试图塑造一个老实听话的‘圣君‘,所以这个时候文官早就尝到了皇权微弱的甜头,如此以来怎么不会诞生后续的党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02 14:10
      收起回复
        而大礼仪的过程中文官能达到什么底线,万历朝的文官一样能达到这个底线,指伯为爹这种事情就是最佳的底线证明,而文官与皇权的对抗程度都倒了内阁拒绝接受诏书,要知道是拒绝接受一个看上去还合情合理的诏书,而不是拖延再讨论讨论,这种实际上一点面子不给的行为可以说是近乎撕破脸的证据了。
        因此在张璁出现救了嘉靖,然后嘉靖任用张璁变法,才进而出现海瑞,张居正等一系列实用派的文官。
        但是实用派究竟是少数,所以庞大的文官集团还是那个指伯为爹的思想守旧派,如此背景之下让万历如何处理党争?
        然后的历史就是万历他父亲继位,没几年去世后万历继位了,张居正掌权。
        张居正有资历,有能力,有阅历,历经了嘉靖朝嘉靖皇帝玩弄天下群臣与鼓掌之中的事情,经历了严嵩严世藩父子的一家独大,经历了徐阶唯唯诺诺下的隐忍,也经历了高栱有才华但是张狂被打压的事情,因为实际上张居正联合了太后跟冯宝,形成铁三角以后才能有那么大的权势
        这个权势高到什么地步?高到了万历就惧怕的地步,他一部分权势是皇权而不是内阁首辅的权利,可以说是当时张居正就是明朝的皇帝。
        这在当时君权天下第一的背景下,万历会如何想?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万历的皇权只能自己拥有,摸着良心说话,针对侵夺你权势的人你会如何对待?


        IP属地:辽宁4楼2019-10-02 14:19
        收起回复
          而张居正一鞭法改革被万历废除,我能说一鞭法的同时还有考成法
          也就是通俗来讲,一鞭法是告诉你怎么去做事,要做到什么地步,虽然有一刀切的弊端,但是也有赋税货币化以及扩充国库的优点。并且一鞭法没有被废除,他一次推广到全国
          那么张居正死后被废除了什么?废除了考成法以及内阁官吏言官的制度
          考成法俗话来讲就是考察工作成绩的法规,也就是检查你认不认真工作,有没有偷懒耍滑,有没有钻漏洞以权谋私。以往都是言官说了XXX不行,皇帝说那咱们就改,然而实际上改没改没人管,皇帝想管他可能也记不起来,而考成法就是纠正这个问题,让底下人干实事,在规定时间内没完成工作任务就干你。
          而张居正掌权期间有数据统计是因为考成法考察出来为官不作为或者无能的就被干掉罢官了一千多人。杀鸡儆猴,这1000多人能吓唬住多少猴子?而又得罪了多少猴子?
          没人管的时候10块税收收上来6块,现在有人管至少要收上来9块,而且有人监督你还不好都分给老百姓承担,自然而然百官的利益被剥夺了,地主乡绅的利益也被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怎么可能不被文官们记恨?死后不被清算?
          那么死后被清算了,一鞭法扭曲成了新的剥削手段,而辅助一鞭法的考成法没人实施,这点怪万历清算张居正?难不成万历不清算张居正考成法能施行的下去?


          IP属地:辽宁5楼2019-10-02 14:28
          收起回复
            而清算张居正一点,万历做的有不小的私心,但是也算是符合情理与逻辑:
            张居正扮演的角色是内阁首辅,然而在生活之中个人看法他的角色与万历的父亲有一定的重合,毕竟万历父亲去世早,并且因为万历父亲在万历年幼的时候并没有太照顾万历,因此实际上在生活中扮演严父这一角色的应该是张居正,还有另一部分是冯宝。
            所以这种是帝师+一部分父亲角色+最有能力的权臣的三重叠加下,张居正的话对万历有相当大的作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要求万历节俭但是自己不借鉴,要求万历要体会税收之不易,但是自己出门铺张浪费,而自己身为首辅,实际上天下第一人的角色,自己三个孩子都考中了进士自己不避嫌,并且还公开表示第四个儿子要考的更好,这种情况下也能看出张居正在私下里确实能找到一定的被攻歼的问题。
            说这件事的意思是别在近乎无敌的个人能力与庞大光环的前提下神话张居正,他也是一个人,也有缺点,万历清算张居正也是有正规理由的。


            IP属地:辽宁6楼2019-10-02 14:34
            收起回复
              在张居正死后,就进入了万历朝党争的爆发阶段:
              万历朝党争在嘉靖朝就有苗头,然而这个苗头根本无法解决,其原因就是儒教的壮大,吃人的极端理学盛行。
              泯灭人性,以大义谋私利,都是儒教理学家最喜欢的事情。而现今被诟病的裹足,守寡,殉葬便是他们倡导并且推行的。
              而说明朝有殉葬习俗的,确实明朝官方记载主要有三次殉葬,朱棣,明仁宗,明宣宗。然而殉葬是皇帝死后才会发生的事情,这三次殉葬的内阁都是同一批人,就是被后来明史记做能臣的三杨内阁,这真的是皇帝要他们殉葬,还是内阁要他们殉葬?
              而终止殉葬的是明英宗,他讨厌文官,吧三杨内阁中的杨士奇的儿子抓起来杀掉,搞掉了杨荣,所以怎么能说明朝皇帝喜欢殉葬?
              话题扯远了张居正死后各个党派开始冒头,其中知名的有浙党,楚党,东林党,似乎还有宣党?这群人我感觉都是守旧派的儒教理学代表,不过是利益代表的不同而互相敌对,并且其中还有谁更迂腐的区别而已。
              在张居正掌权期间,顾宪成更邹元标就明确跟张居正发生过冲突,而在对抗皇权方面,谁只要敢妥协一下,东林党就主动当急先锋群起攻之,清理门户保证内部纯洁。
              不是说东林党都是垃圾,但是其中躲藏了很多垃圾,李三才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典型:
              万历三大殿着火需要重建,李三才多次上书要求停止,说这耗费民脂民膏,然而三大殿是办公用的,公司主大楼烧毁了不需要重建么?
              而李三才还表示万历你要爱护子民,要少收税。但是实际上他挪用三大殿还是万历陵墓的木料给自己修豪宅,并且出行时鲜衣怒马随从如云。各种美化东林党的明史都只能写成性不能持廉,那么实际上会如何?
              到这里总结一下,万历继位以后张居正掌权,万历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看着,张居正死后万历因为被压制数年,而且张居正确实有一点问题,再加上被张居正压迫多年的群臣推动下清算张居正,这难道不符合逻辑?
              而一鞭法没有被废除,考成法被废除了,张居正之后万历找谁去当下一个张居正来推动得罪天下群臣的考成法?所以一鞭法出问题百姓开始遭殃都是万历的错么?
              而党争从嘉靖朝就开始有苗头并且根本无法制止,万历能如何?他能打死天下群臣?


              IP属地:辽宁7楼2019-10-02 14:51
              收起回复
                再说争国本
                明朝谁继承皇位是有规定的,除了靖难的朱棣是建国初期并且嫡系还有庞大无比的军权的前提下黄袍加身以外,其他的皇帝继承都是按照规定,按照朱棣朱元璋的规定:
                也就是皇帝a有太子a跟皇子b的两个儿子,还有亲王b这个血亲的弟弟。
                那么皇帝a去世以后太子a继位,太子a去世以后如果没有子嗣就往回算皇帝a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皇子b继位,如果皇子b去世,那么久皇子b的儿子继位。
                若绝嗣了,那么往回追溯皇帝a有没有其他儿子,没有的话就追述到皇帝a的父亲,然后一样按顺位排序,皇位继承就轮到了亲王b,然后就是亲王b的大儿子这种法理
                也就是嘉靖能继承皇位的法理规定。
                祖宗之法不可改现今来看是个很不好的规定,不过实际上当时确实有不少人秉承这个所谓的道理各种蹦跶。
                万历与群臣争国本,实际上就是他想让福王继承皇位。
                这与正常继位最大的区别就是万历还活着,而且很强壮,福王继位不会出现任何的过渡问题,并且此时明朝安稳,属于具备变法条件的情况,就算出现动荡了也不会有大问题。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02 15:03
                收起回复
                  然而实际上各党派联合起来抵抗这一决定,万历最终服软。
                  而很有趣的是崇祯自杀以后,按大臣们倡导的法理继承被他们无视了,本身就应该福王之子继承,但是因为当年争国本问题而怕被清算,导致南明第一任皇帝与群臣对立,这种盛世不改革,乱世瞎折腾的大臣,你让万历怎么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02 15:06
                  收起回复
                    上上下下都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根本没有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的理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02 15:23
                    回复
                      还有三大征,矿税的问题与缺少官吏的问题。
                      三大征第一章是宁夏孛拜造反,人家先投降明朝然后官位高了以后翻盘,打下来了宁夏与陕西多出重镇,万历能看着孛拜边境猖狂?还是在座说三大征不需要打的人能容忍主要领土的丢失与敌人的壮大?
                      在这一战中原来的三边总制魏学增被打的惨不忍睹不敢出战,万历容忍了第一次并赐下尚方宝剑,结果他还是不敢进攻,万历在感觉这个人真不行事以后果断撤人换上叶梦熊,然后调遣李如松去扑灭叛乱,这种对前线官员十分信任,而在前线官员真的能力不足时果断换人的决策能力真的是一个不作为的昏君做得出来的?
                      而打日本入侵朝鲜一战,日本当时全国就能折腾出来至少20万的脱产士兵,而且还是身经百战的,如果占领领土当时跟日本差不太多的朝鲜,并且获得了更好的商贸与田地,一二十年后日本又会如何?在座反对三大征中帮助朝鲜的人谁有这个魄力去放弃小弟然后赌对面这个入侵朝鲜的日本是一个良善的邻国?
                      而第三大征,杨应龙叛乱以后明朝花费了300多万两军费镇压,然后将他控制的土司领地纳入明朝体系之内,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个半独立的国中国,所以三大征真的不应该打?


                      IP属地:辽宁11楼2019-10-02 15:41
                      回复
                        张居正变法十年,存下来大概7-800万两白银,明朝的财政一直是满负荷运行的,特别是张居正上位以前跟去世以后,万历实际上在张居正去世以后靠正规的财政收入根本多攒不下来几个钱,因此三大征万历一共打出去1300万两银子左右,这一加一减的600万两谁掏?不还是万历内库自己掏的?
                        万历二十四年到万历三十四年,每年太监们能给万历送上来五六十万两白银,十年下来也就是五六百万两,正好堵上了三大征的窟窿,而其余年份矿太监并没有那么活跃,断断续续多出来的一些钱堵得上之后萨尔浒之战的100万两么?更别说万历死的时候留下来的钱款呢?
                        万历四十三年,万历内库发钱救灾平抑粮价,万历四十五年叶向高表示万历皇帝发钱抗灾了,万历四十六年方从哲说最近发了十万内库钱粮,人们很感激,不过发的还不够多。万历四十四年内库拨30万两支援拖欠的军费,而万历死以前的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样从内库拨出去一百万两,这个时候要知道本身预计的明朝国库200万两都只拿出来130万,万历是实打实的100万两。
                        再加上万历去世以后留下来了5-700万两给他儿子或者说给他孙子,这一部分钱很大的支出还是辽东的军费,也就是实际上万历用矿太监搜刮的这不到1000万两白银,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赈灾与军费支出。
                        因此我就搞不懂说万历搜刮大量钱财然后什么也不作为的观点是哪里出来的?


                        IP属地:辽宁12楼2019-10-02 15:50
                        收起回复
                          而最后是万历不上朝与他不补充官员的问题
                          明宪宗也不上朝,人家也有毛病,在大臣面前展露自己缺点是很失体统的事情,万历腿疾一样道理。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每天上朝应该就没明初那么用心,每天木头人一样的流程能有什么工作效率?朝堂之上几个小时一个个文官说一下各部门日常事务,然后边关的官吏来京城的请个安,这工作不还得下朝以后内阁跟皇帝批阅奏折?
                          而个人感觉说万历怠政很大的观点都是出自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然而他说的话真的对?
                          万历三十年二月,万历表示现在内库跟国库都没啥钱,你们还互相推脱责任甚至称病来躲避罪过,不肯为国分忧,耽误军国大事----结果就是让户部尚书与户部侍郎辞官,这是在处罚不作为的官员。
                          万历三十年仨月,万历让大臣们将大运河的喝到衙门跟漕运总督衙门分开---重新捋顺一下各个官位的职责。
                          万历三十一年一月,万历要底下官吏去核实一下九边的军队实际人数---这事整顿军队治理一下吃空饷的问题
                          万历三十二年,万历统一李华龙的上书,让他整顿水务,并且让曹时聘修理水坝---这事让指定人员兴修水利
                          万历撒十五年,万历批复了户部关于盐税的上书----这是关心盐政。
                          万历三十九年,万历统一熊廷弼关于边镇米价的上书,并且让其他官吏的考核加上这一项---这是关心并且加强边镇的管理。
                          如此记载都是在所谓万历不上朝期间的事情,万历不上朝他拿屁股打赢的三大征?拿屁股考虑的改革?怠政期间万历镇压内部叛乱,打击外敌入侵,兴修水利,组织救灾,关心税收制度,我估计万历除了不上朝,其他能做的事情也做的差不多了吧?为什么还诟病他不上朝来嘲讽万历不作为?难道东林党他们梃击案,妖书案,争国本,焚毁他人书籍,天天跟其他官吏在朝堂上吵架才是军国大事么?


                          IP属地:辽宁13楼2019-10-02 16:02
                          回复
                            而说万历不补充官吏的,也有针对的事实可以解释
                            首先缺少大量官员的最主要的部门就是南京的这个留守征服,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养闲人的,南京的留存六部是能决策国家大事还是能决策什么?嘉靖初年就有人上书建议各处南京留守政府,但是嘉靖应该是考虑了政治影响太大没接受。
                            万历采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去除各种没必要的官位,况且除了南京留守征服以外缺员最多的御史与六科,真的是缺员还是缺个贪钱的人呢?成为了党争工具的他们不仅辱骂皇帝还经常抓所有大臣的小辫子,害的能干事的大臣也因为怕得罪人而不作为,所以他们不存在反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至于兵部打仗就派人去找市井无赖与敌国交涉,这种官吏是在位好呢,还是不在位好呢?
                            海瑞曾经上书,大体意思是当前贪污最厉害的就是巡抚按察使这种等级的官吏。他们处于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方,对上欺瞒对下剥削,而且实际用途还属于那种高薪低能的情况,因此万历直接用“不作为”把这一层的大量人员给去除了,这种不补充官吏的选择是好还是不好呢?
                            万历朝一共全国上限估计有2万多个官吏,最底层与中层是满员的状态,而就算不满员也不需要万历就可以直接补充上,因此缺少几十个中高层,真的会有所谓的那么大影响么?
                            一把手被干掉了还有二把手,而二把手拿着二把手的钱,贪着一把手的利润,做着一把手的事,这种情况跟一把手存在还多出来一个贪钱的存在,哪个更好?更何况官府没怎么影响运行,所以哪来的影响甚大?


                            IP属地:辽宁14楼2019-10-02 16:48
                            收起回复
                              如果没有张居正改革掏点钱,可能万历就亡了。这不是万历的问题,而是一个封建王朝建国这么长时间弊病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到了该重新洗牌的时候了。张居正改革给明朝又续了几十年国运。从这一点上万历做的还不算太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0-02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