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確定東風17選擇使用哪一型既有的固態燃料發動機。假設它使用大直徑的第一級,那麽因爲高超音速滑翔的氣動階段可以大幅延展射程,東風17能覆蓋關島和其他第二島鏈的重要目標還是有可能的。如果用的第一級比較弱,則射程可能只有2000公里左右。不論如何,與以往的彈道導彈相比,大氣層内滑翔的彈頭基本不畏中段攔截系統,例如THAAD和Aegis,即使是專做終端點防禦的愛國者3型效率也會降低。
然而島嶼這類固定目標的價值,還比不上艦隊。東風17的射程應該超過早期型的東風21,所以要開發出反艦版,並沒有原理上的困難。不過高超音速滑翔畢竟是全新的技術,要用來追蹤打擊能高速機動的海上目標,在工程上有大量工作要做。這次的展示並沒有相關的宣佈,必須做的海上實彈測試也沒有被軍迷注意到,應該是還在工程研發的早期。不過如果在2025年的閲兵中,出現反艦型的高超音速導彈,我並不會吃驚。
有台灣媒體大驚小怪,討論這個新“威脅”。其實考慮東風17的射程,以及台灣島上任何軍事目標距離大陸都不超過300公里的事實,基本可以確定東風17並不會被浪費在第一島鏈裏最近的目標上。真正在登陸作戰上有直接應用的,是前面提到的新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