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的苏老家,北王召一带,最近发现了一批石碑和石雕,从这些文物中,也可清晰地看出鄄城蒙古苏氏的家族渊源。
北王召苏氏家祠院内正殿门两侧各有一碑,其左侧碑为“祖庙碑”。碑刻上记载:“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公生于元季,明洪武兴,隐居于濮,相传为元室宗派。自来有遗像,瞻其衣冠伸笏,确有足征,生平常持槊自随,因号钢锸公。”文末载明,此碑刻于光绪二十二年。由此可见,苏氏族人,历来都是认定自己属蒙古人的后裔的。
苏氏宗祠内还有一对石狮,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毕宝启先生鉴定:“门前石狮一对系明初时物。”无独有偶,今春,苏氏族人代表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成吉思汗陵大祭时,发现成陵前的一对石狮与苏氏宗祠的一对石狮惊人地相似。这种惊人的相似,如果仅以一句艺术的偶然巧合去解释,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就不得不去深思鄄城蒙古苏氏与成吉思汗,与蒙古族之间根深蒂固的家族渊源。
苏氏宗祠门外,临北王召街道,有一座“蒙古苏氏历史纪念碑”。碑铭上写道:“……我蒙族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号钢锸公者,本元室宗亲孛儿只斤·和尚也……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封义王。义王之高祖系元世祖忽必烈;曾祖镇南王脱欢,祖老章,袭镇南王职;父宽彻普化,封威顺王。叔父帖木儿不花,封淮王。是则我蒙族苏氏这本源也。”这段文字,明确具体地表明了蒙古苏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文末又对蒙古苏氏解放以来改称汉族的具体原因进行了介绍:“公元 1954年初选民登记,临濮区负责人某,以汉化为由,责令登记为汉族。且事过数载,习以为常,然祖宗本源岂可易哉!”这同时也表明了鄄城蒙古苏氏族人恒久不变的民族心理。
苏氏始祖苏克明墓碑,位于苏老家村西,鄄城县园艺一场二队果园内,碑正中楷书“大明故始祖苏氏讳克明钢锸公府君之墓”。此碑为苏氏五世孙苏佑于明嘉靖四十三年所立。此碑与其他墓碑的不同之处在于碑顶雕有五支箭令,据专家考证,这五支箭令与苏克明画像中头戴五梁冠正好相对应。查阅《中国古代服饰史》“五梁冠为左右散骑常侍可知,至殿中少将作监所戴……”,这正与苏克明(义王和尚)在元朝时的身份相吻合。
逢年过节,苏氏宗祠正殿总要供奉上苏氏始祖苏克明的龙牌,龙牌上书:“元亲王苏氏始祖讳克明字进迪号钢锸公府君之神主”。龙牌是祖上留传下来的,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苏氏族人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先是元朝的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