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阳明学说作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超越时空的。
《传习录》
王阳明(中国·明 1472-1529)
明兴三百年,名公巨卿间代迭出,或以文德显,或以武功著,然而所云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唯王阳明一人而矣。作为士大夫,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非凡的人格魅力。他一生中先后被朝廷委以诸多的军国要职,功勋卓越,战功累累,无人可及;但他又的的确确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也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留下了极其闪亮的一笔。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阳明心学远祧孟子,直承象山,针对程朱理学越来越脱离人的生命而知识化、外在化的倾向,特别是其末流暴露出来的支离破碎的弊病,以更加简易直截的功夫与“先立乎其大”的入手方法,开辟了另一条与朱子不同的成德之学,拓宽了主体自立自主的精神价值世界,展示了道德自律与人格挺立的实践精义及具体路径。他强调的“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理论主张,实际就是强调人的内心深处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知识论应该与活泼的生命相结合。
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发展高峰。对一个受传统理学教育多年的文人而言,能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完成一次如此彻底的思想突破,不得不让后人叹为观止。人们开始从单一的理学体系中解放出来,并学会了用另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明代的哲学思想,也从此多了一个参照系。自“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始终讲学不辍,弟子广布天下,形成历史上罕见的大学派。直到今天,在当代新儒家中仍具有着深刻的影响。
王阳明一生著述很多,《传习录》是他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部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书中阐述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心学观点,体现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宗旨,可以说是阳明学说的精华。
《传习录》
王阳明(中国·明 1472-1529)
明兴三百年,名公巨卿间代迭出,或以文德显,或以武功著,然而所云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唯王阳明一人而矣。作为士大夫,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王阳明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非凡的人格魅力。他一生中先后被朝廷委以诸多的军国要职,功勋卓越,战功累累,无人可及;但他又的的确确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也是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留下了极其闪亮的一笔。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阳明心学远祧孟子,直承象山,针对程朱理学越来越脱离人的生命而知识化、外在化的倾向,特别是其末流暴露出来的支离破碎的弊病,以更加简易直截的功夫与“先立乎其大”的入手方法,开辟了另一条与朱子不同的成德之学,拓宽了主体自立自主的精神价值世界,展示了道德自律与人格挺立的实践精义及具体路径。他强调的“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理论主张,实际就是强调人的内心深处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知识论应该与活泼的生命相结合。
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发展高峰。对一个受传统理学教育多年的文人而言,能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完成一次如此彻底的思想突破,不得不让后人叹为观止。人们开始从单一的理学体系中解放出来,并学会了用另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明代的哲学思想,也从此多了一个参照系。自“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始终讲学不辍,弟子广布天下,形成历史上罕见的大学派。直到今天,在当代新儒家中仍具有着深刻的影响。
王阳明一生著述很多,《传习录》是他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部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书中阐述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心学观点,体现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宗旨,可以说是阳明学说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