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闲者吧 关注:98贴子:1,162
  • 14回复贴,共1
如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25 23:11回复
    殷郊的故事共有六个现存的文本,分别被保存在《武王伐纣平话》、《道法会元》、《法海遗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北游记》与《封神演义》之中。
    《武王伐纣平话》,现存最早的伐纣故事话本,产生于金元时期的北方地区,成书于公元1323年之前。此书中,殷郊讹作殷交,又被称作景明王,纣王与姜皇后的儿子,真实身份乃是太岁,因某个没有写清楚的原因而降世,一岁时其母被妲己陷害而死,在十岁的时候从扶养他长大的乳母冯氏那里得知真相,复仇未果反被捉,处刑时被救下,被追杀时在「浪子神庙」饮下神赐之酒,获得一把重百斤的「破纣之斧」,杀退追兵,后来,殷交救下了西伯侯姬昌,又与被追杀的姜尚约定未来一同破纣;姜尚率领周军伐纣,殷交前来加入,以其手中大斧斩杀许多敌将,最终攻入朝歌,活捉妲己,又亲自处死了纣王,在刽子手们因九尾金狐的魔力而无法对妲己处刑时,蒙上眼睛,以神斧向她斩去,伴随闪现的火光,妲己失去踪影,被姜尚用照妖镜照出九尾狐的真形,殷交以七尺生绢将狐妖裹住,再用木碓捣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25 23:12
    回复
      《道法会元》,赵宜真于公元1370年之前编撰的道法文献。关于殷郊的记载集中于卷三十七的《上清武春烈雷大法》、卷二百四十六的《天心地司大法》、卷二百四十七的《北帝地司殷元帅秘法》这三个部分,且描述都互有异文。《上清武春烈雷大法》称殷郊为「上清武春猛吏太岁至德尊神元帅」、「镇元杀鬼大将军」,青面、束发、顶髻、红须、红衣,头顶一颗骷髅,脖子上戴着串有九颗骷髅的链子,左手金钟,右手黄钺,坐骑为九头金牛,其过去曾经历了十世修行,在转世为一个太子时吃下一粒金丹而成仙,被天帝授予了斩除妖精的钟钹与先斩后奏的权力;《天心地司大法》称殷郊为「北极御前显灵体道助法馘精灭魔地司猛吏太岁大威力至德元帅」、「地司太岁大威力元帅」、「三天紏察使」、「侍御」,在廖守真修行天心正法时奉北帝之命帮助他修炼大丹,丫髻、青面、赤足,身穿有着飘带的红裙,外形好似儿童,骷髅饰品以及持物与卷三十七一致——在这些描述前边,有着彭元泰于公元1274年为此法作的序,而在结尾,又有陈一中于公元1316年作的后序,其中提及殷郊过去曾为一位「上古帝子」,成仙后被天帝委以重任,陈一中表示,此法口口相传,从彭元泰传至史白云,史白云传给费文亨,自己再从费文亨那里习得;《北帝地司殷元帅秘法》称殷郊为「上清北帝地司太岁大威德神王至德主帅」、「地司太岁大威德神王至德主帅」、「北极天心地司太岁」,青面、青身、金冠、红发、四臂,头顶一骷髅,项戴十二骷髅,身穿有着黑色边缘的红袍,上边左右两手分别托举日月,下边则持金钟与钺斧。此外,亦有不少部分只是将殷郊作为被召请的神将而一笔带过,有卷二十七《清微解厄文检》、卷二十八《清微紫光奏告符法》、卷四十《清微传度牒检品》、卷四十三《清微保生文检》、卷四十四《清微禳疫文检》、卷四十七~四十九《神捷五雷祈祷检式》、卷八十六《先天雷晶隐书》、卷一百二十八《九州社令阳雷祈祷文检》卷一百六十八《上清天蓬伏魔大法》、卷二百二十《神霄遣瘟送船仪》、卷二百二十一《神霄遣瘟治病诀法》,他在这些记载里被称作「都天太岁地司猛吏」、「都天太岁地司猛吏至德」、「地司猛吏」、「地司猛吏太岁」、「地司太岁猛吏」、「都天太岁」、「北帝御前追凶起煞地司猛吏太岁至德主帅」、「天心地司起煞猛吏太岁」、「天心地司太岁」、「地司」、「火光银牙耀目威神」、「都天太岁武光至德尊神地司主将」、「地司太岁尊神」。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5 23:12
      回复
        《法海遗珠》,大抵为一部产生于元末明清时期的道法文献,具体成书时间不明。关于殷郊的记载散见于卷三十的《太岁秘法》、卷三十五的《太岁武卷雷法》、卷四十四的《纠察地司殷帅大法》这三个部分,且描述都略有差异。《太岁秘法》称殷郊为「大威德元帅」、「地司太岁将军」,貌如天人,脸色碧绿,身穿红袍,腰缠黑带,双脚裸赤,左手黄钺,右手金钟;《太岁武卷雷法》称殷郊为「地司太岁」,青面、青身、六臂,头发焦黄向上竖起,几乎全裸,只有一块豹皮挡住臀部,头顶一骷髅,项戴八颗骷髅,能从印堂对人射出一条金光,全身与脚下都遍覆火焰,上边的左右两只手从眼眶中长出,右持金钟,左拿印,中间分别持黄旛与豹尾,下边则拿着戟与火剑;《纠察地司殷帅大法》称殷郊为「北极御前显灵体道助法馘精灭魔地司太岁主吏至德元帅」、「北极御前地司太岁至德猛吏」,青面、青身、红发,头扎丫髻,貌如儿童,矮小肥胖,身穿有着黑色边缘的红袍,腰缠红裙,双腿露出,左手金钟,右手黄钺,站立在黑色的乌云之中,黄旛与豹尾两神服侍于左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5 23:12
        回复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简称《搜神大全》),刊刻于公元1593年,是根据元代坊刻本《搜神广记》增益辑补而成的仙神故事集。收录有故事《太岁殷元帅》一则,其中写到,纣王的皇后姜氏在公园游玩,因踩到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下一颗肉球,妲己上奏此事,导致纣王令人将肉球遗弃于狭巷,却发现经过这里的牛群与马群不敢踩践它,于是又丢弃于郊外,有乌鸦为其遮挡阳光,有白鹿前来喂其乳汁,路过此地的「金鼎化身申真人」见有祥云、紫气、毫光,发现了实为仙胎的肉球,用剑将其剖开,把里边的婴儿带回水帘洞,请来贺仙姑给他当乳母,起法名为金叮呶,正名为唫哪吒,又因其被遗弃于郊地,故又起乳名为殷郊;七岁时,贺仙姑将殷郊之母姜氏因他被遗弃而选择跳楼身死的事情告知,殷郊向师父申真人表明了复仇的意愿,在师父的指点下,先去天妃八宝洞取来用以诛除妖昏的黄钺与金钟,接着乘坐海马收服了神将与鸦将两个强人为副手,然后又前往扫帚山,斩杀十二丧门哭鬼骷髅神,将它们的头颅割下,串起来挂在脖子上,申真人表示,这是助阵的法宝,敲击一下就会鬼哭神惊,令敌人头脑昏闷并且手软,使其不战自退;殷郊加入周军,协助武王伐纣,率领雷震等人在牧野战斗,杀败商军,冲到摘星楼上,将准备逃离的妲己抓住,原来她实际上是一只祸乱国家的妖雉,白天吸取纣王的精气,晚上饮用人血;妲己的面容有着魔力,使人不忍心杀她,唯有殷郊不受干扰,挥斧将其斩杀,妲己化作光与黑烟;玉帝听说了殷郊的孝义与神勇,便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元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5 23:12
          回复
            《北游记》,由前文提及的建阳书坊主余象斗根据当时流传于民间的真武故事改编而成的神魔小说,其中殷郊讹作殷高,原本是镇守于南北界水火山的神人;真武在太保山遇到被称作「十三太保」的十三个妖精,分别名为超文、吴卿、周旺、彭干、范意、张申、李路、王礼、吴安、刘刚、田能、沈侑、朱立,他们只要打击自己的身体就能使敌人全身疼痛,依靠这个能力杀人无数,让人用童男童女祭祀自己,真武降妖失败,在三清观的三清真人的指点下请来殷高;殷高吐出杀气,金光遍地,现出三面四手的太岁真形,将在太保山看门的黄旛、豹尾两个妖怪收服,它们原来是其枪里的两把豹尾;殷高对阵十三太保,失利,便到南天洞请来师父撒真人,再次对阵时真人喷出口中的法宝水,用白红二索将十三太保串了起来,使它们露出骷髅骨的真形,又在每个骷髅中都放入一颗火丹,让殷高头顶一个,项戴十二个;最后,殷高为玉帝封为掌管天下诸神杀的「地司统杀太岁」、「至德尊神光武上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25 23:13
            回复
              《封神演义》,正如本文第一章所述,其成书经历了《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有商志传》→《封神演义》这个过程,殷郊在前三部作品的传承中形象比较稳定,主体框架为「姜氏被陷害,死于摘星楼」→「殷郊被处刑,出逃」→「偶遇姜尚,又分离」→「加入周军」→「斩杀众多敌将」→「于摘星楼活捉妲己」→「斩杀妲己」,余邵鱼删去了「本为太岁」、「浪子神庙获神斧」、「亲斩纣王」等情节,还让其与原本只有「同属一个阵营」这样浅薄关系的雷震变成绑定在一起的队友,全书有七次将两人并列提及。到了第四部,却一转攻势,李云翔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他以《搜神大全》中殷郊的师父申真人与《武王伐纣平话》中被封为豹尾神的商军大将申屠豹为原型,创作出了一个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顺应天数、用嘴炮煽动各路仙人和姜子牙作对、从阐教叛出加入截教、最后被封为分水将军的超级二五仔——「申公豹」,原本下山之后就打算加入周军为惨死于面前的母亲姜皇后复仇的殷郊被他说服,先与周军为敌替弟弟报仇,然后再去手刃父亲,最终应验誓言惨遭犁杀,封为坐守周年、管当年之休咎的执年岁君太岁之神;不仅从肉球中诞生的主角事迹被转嫁到了哪吒的身上,殷之姓氏还变成了其母殷夫人;殷郊奉师父广成子之命到桃源洞狮子崖寻找武器,这源于《搜神大全》申真人让其到天妃八宝洞取来金钟黄钺,而他在此吃下几颗豆子获得了三头六臂的凶恶法相则来自《伐纣平话》浪子神授予的神力之酒,演义中多有吃下神奇的食物而获得神异的体征的情节,如雷震子食仙杏、哪吒饮酒吃火枣,皆源自于此,又为后来的薛家将系列等神魔小说所模仿;殷郊回到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授予他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共计四件法宝,番天印之原型大抵为《法海遗珠·太岁武卷雷法》里左手所持之印,其中两手出两眼的设定又被同样被封为太岁神的杨任所继承,落魂钟则是从金钟演变而来,一摇动就能让魂魄尚在的敌人失去意识的功能显然就是丧门哭鬼骷髅神的变形,至于雌雄剑,可能与哪吒的阴阳剑一样,源自张道陵的雌雄斩邪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25 23:13
              回复
                《北游记》、《封神演义》作为后期的文学成品排除不记,剩下的四份早期原始记载中,以《搜神大全》的成书时间最晚,甚至于和《北游记》时间相近,看似是从其他三者演变而来,研究此书的学者也大都保持这一观点,但是,并非如此,关键点在于:殷郊之母姜皇后。
                《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有商志传》、《封神演义》这四部作品,都只记载了姜皇后的死因,而没有能让我们推导其姜姓来历的其他线索,但是,《搜神大全》却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故事的开头,姜氏履大人迹而有孕,生下了一个肉球,它两度遭到遗弃,第一次在狭巷,牛马不敢践踏,第二次在郊外,有乌鸦遮阳、白鹿哺乳——这显然是借鉴了中国的「弃儿」母题之鼻祖、周人的神圣祖先「后稷」的故事;后稷的事迹可见于《山海经》、《诗经·大雅·生民》、《史记·周本纪》、《列女传》、《论衡·吉验》等文献,其出生颇为神异,母亲「姜嫄」履大人迹而怀胎,他被生下后因几度遭到遗弃而又被命名为「弃」;笔者对几则文本进行比较,确定最接近的为《论衡》的版本,后稷第一次先被遗弃于隘巷,牛马(其他文本又作「马牛」、「牛羊」)不敢践踏他,放置在寒冰上,有大鸟用翅膀覆盖他来取暖。那么,结果显而易见,姜皇后其实就是姜嫄,在后稷的故事被殷郊吸收之后,她也就变成了后者的母亲,又在流变中只剩下「姜」这一姓氏。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5 23:14
                回复
                  由此可以看出,《搜神大全》中的殷郊故事——之后简称为《太岁殷元帅》——至少要比《武王伐纣平话》要更为古老,也就是说,其诞生时间应当远在公元1323年之前。既然时间下限确定了,那么其上限呢?文中又写到,殷郊取得金钟黄钺的地点名为「天妃八宝洞」——天妃,即妈祖,最初只是一位诞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乡土性神灵,她作为海洋女神、海上保护神在南宋时期初步流行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到了元朝,伴随漕运与海上交通的发展,其信仰迎来巅峰,运河沿岸的诸多城市都建立起了祭祀她的庙宇;妈祖在宋朝时的封号只有「夫人」与「妃」,一直到公元1278年,对她颇为重视的元朝统治者才第一次将其册封为「天妃」。既然天妃一词首次出现在公元1278年,那么《太岁殷元帅》就理所当然地产生于远在这之后的某一个时间了。
                  至于时常被学者们拿来证明《太岁殷元帅》受百回本《西游记》影响的「水帘洞」一词,其实早在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与傀儡戏《三藏取经》中就已经出现,所以并不足以动摇上述推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25 23:14
                  回复
                    接下来,我们先要讨论《太岁殷元帅》与《武王伐纣平话》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二者是先后承接的吗?非也,虽然框架大体一致,但是在细节方面却差异过多,笔者以为,它们其实是由同一个伐纣故事本子衍生出来的,前者是直接从中摘取殷郊的部分,整理为这篇短文,后者则是被某位或者某些讲史人随意地增删改编的产物。李云翔所谓「俗有“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指的是《武王伐纣平话》中零星的片段:殷郊在出生时被称作太岁,帮助殷郊出逃的胡嵩为游魂神,追杀殷郊的左将军虾吼、右将军佶留留、魏鬼、魏岁分别是大耗神、小耗神、剑杀二神,以酒食招待被囚困于羑里城的姬昌的本州太守为吊客神,姜子牙手下的将领羊刃本为一枚恶煞凶星的名字,追杀黄飞虎的五将史元格、赵公明、钟士才、刘公远、姚文亮分别对应五部鬼王中的史文业、赵公明、钟士季、刘元达以及与它们同为五方行瘟鬼的姚公伯,费仲向纣王举荐的薛延沱、蔚迟桓、要来攻、申屠豹、戌庚分别被封为白虎神、青龙神、来住神、豹尾神、太岁神,崇侯虎与飞廉被姜子牙下令斩首处死后分别被封为夜灵神与大将。这些段落残缺不全、语焉不详,李云翔大抵就是因此才将其形容为「语多俚秽,事半荒唐」。它们的存在,就是在平话之前确实存在有一份神怪要素更为丰富且完整的本子的有力证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25 23:14
                    回复
                      在这份早已失佚的本子中,殷郊的身上还有着受朝鲜半岛文化影响的痕迹。前文说过,《搜神大全》中殷郊的诞生借鉴了后稷的故事,其实不仅如此,相比较后稷,他还多出了出生时为一个肉球的情节,虽然前人多以为这起源于印度的「肉胎」母题(英雄出生时为一肉球,例如《摩诃婆罗多》中的持国百子,佛经中有莲花的变体),但笔者认为,这来自高句丽的建国神祖「朱蒙」。朱蒙虽是高句丽神话的人物,其最早的记载却为中国的史书《魏书·高句丽传》(成书于公元554年),作者如此记录高句丽人对他们祖先的描述:夫馀王的妻子是河伯的女儿,其被关在房间里,被追逐她的日光照射而怀孕,生下一枚五升大小的卵;夫馀王将之四次遗弃,先后扔给狗与猪,它们都不吃,于是遗弃到路上,牛马避开它,又遗弃到野外,有鸟群飞来以羽毛给其取暖;夫馀王又用利器切割卵,却打不开它,只好将其还给河伯的女儿,她将卵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朱蒙(含义为「善射」)从中破壳而出;有臣子认为朱蒙在未来必成大患,夫馀王不以为然,让朱蒙去养马与狩猎,都成果斐然;臣子继续策划阴谋,河伯女害怕儿子被害,让他逃走;面对夫馀王的追杀,朱蒙向河水宣称自己太阳之子与河伯外孙的身份,出现由大批鱼鳖组成的桥,成功摆脱了追兵,最终在升骨城建立了高句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25 23:15
                      回复
                        记载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之历史的《三国史记》成书于公元1145年,《魏书》中的这段借鉴了后稷故事的建国神话被收编于《高句丽本纪》之中,情节略有增改,比如夫馀王变成了被无嗣的前代扶余王解夫娄收养的天赐神子「金蛙」,得名于他好似金色之蛙的外形,而河伯之女则名为「柳花」,因为与天帝之子「解慕漱」私会而被父母放逐,金蛙在太白山南边的优渤河遇到了她,觉得朱蒙大有威胁想除掉他的人从臣子改成了金蛙的大儿子「带素」,其他部分的剧情就都如《高句丽传》所载。
                        当然,只是「从卵中诞生」与「从肉球中诞生」的对应未免过于牵强,那么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笔者的观点,《三国史记》中明确写到,朱蒙在七岁时开始展现他的神异之处,因此受到带素的忌惮,原文将这个时间记作「年甫七岁」,而《太岁殷元帅》中,殷郊恰好也是在七岁得知真相,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原文写为「年将七岁」,甚至《封神演义》中深受殷郊影响的哪吒,其闹海屠龙、惹上石矶的事迹,还是发生在「年方七岁」——这是稳定地根植于「朱蒙—殷郊—哪吒」传承链的一个时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25 23:15
                        回复
                          如果说以上证据依然不能说服人的话,最后就要用到《武王伐纣平话》为我们提供的一份力证:殷交被称作「景明王」——这其实是新罗国第五十四代国王朴升英(继位于公元917年,卒于公元924年)的谥号。朴升英的事迹载于《三国史记》第十二卷《新罗本纪·十二》,而朱蒙则位于紧挨着前者的第十三卷《高句丽本纪·第一》,两人之间只隔着景哀王朴魏膺、敬顺王金傅两代国王的记载。元朝时期的中国与朝鲜之间交流非常频繁,「景明王殷郊从肉球中诞生」便是二者文化交汇的产物之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1-25 23:1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1-26 18:04
                            回复
                              看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3-13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