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慕课吧 关注:20贴子:128

飞慕课--如何和孩子有效地沟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飞慕课--如何和孩子有效地沟通?
综艺《演员请就位》,看到郭敬明导演点评演员演技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育儿的场景。
那种苦口婆心、真心实意、一丝不苟、磨破嘴皮的说教下。
演员们懵逼的脸,跟育儿的场景太像了......
我都想打断郭敬明,等等,你先别说,想一下怎么说再张口吧。
因为他说得话很对,对方也觉得他很厉害。
可是对演员没啥用,听不懂,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问题就出在了沟通方式上。
他用了太多专业词汇,和高端表达方法,不说“人”话,总要人猜才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27 09:14回复
    比如:
    他评价明道和陈若轩的表演时,用了几个词:
    应该克服表演的虚荣心、表演得过了、要去压抑、去细腻、去更往内心走。
    这些词已经不具体到,让谁听都懵的程度。
    后来赵薇接了一句,说不同意,直接举例一个场景,说只有结尾陈若轩的哭戏,觉得过长了一点,其它都非常好。
    郭敬明表示自己说的就是那里过长过夸张了。
    可是他为什么不直接指出那里有问题呢?
    让人猜,是指导的大忌。
    接下来陈凯歌导演来指点这场大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戏,更成了点睛之笔。
    他直接抛去一个问句,把陈若轩带回刚才的表演:“你最后为什么嚎啕?”
    “因为我不想让父亲死。”
    “我没有感觉到,我没有感觉到情感上的震撼,这个情感上的震撼就是,对面是我的父亲,你们是两个儿子,这是这场戏最核心的东西。”
    接下来他用举例的方式,逐帧分析明道的表演,给年轻的陈若轩学习。
    听到这里,明道已经点头如捣蒜了,其他演员也觉得非常受用。
    果然被陈导指导一次,演技就提升一层。
    陈若轩听完陈导点评又表演一遍,就完全不一样了。
    同一场戏。
    三个导演都看出了哪里有问题。
    但指导中真的能让演员听懂,且马上就进步的导演,只有陈凯歌。
    其实三位导演都非常专业,却有人能让演员飞速进步,有人说的话让演员懵掉。
    完全是表达方式的问题。
    陈凯歌就是个非常优秀的知识传达者,只要他懂,就能让学生懂。
    这是我们作为父母,非常需要学习的地方。
    没有解决方案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大道理少讲,多给孩子有用的,可执行的指导。
    孩子才能听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27 09:16
    回复
      1、跟孩子说“人”话,孩子才能听话
      不得不说,郭敬明很有才,不止逻辑清晰,内心强大,情绪控制力强,还语言丰富,出口成章,舌灿莲花,有理有据,能柔和终止话题。
      情商极高,说话技巧极其优秀。
      如果跟他吵架,我相信,多数人很难吵得过。
      但,说得有理,和让人会做,是两个概念。
      他可能说了很专业,很高大上,让人频频点头,觉得有道理,但不太有用的话。
      因为没帮到演员。
      本来演员可能还有点头绪,被他指导之后反而蒙了,因为觉得他说得特别对,但就是不知道要怎么做。
      像领导问完话后,让下面的人去揣摩他到底在说哪件事。
      也像被拉近屋子里,脸一冷,被问你知道错哪儿了吗?
      简单来说,就是不说“人”话。
      教育孩子跟指导演员是一样的,他们因为不懂,所以奉父母导演的话为圣旨。
      我们就要尽量地做到清晰明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7 09:17
      回复
        2、怎么说,孩子才能懂?
        比起郭敬明导演的华丽,陈凯歌导演是接地气。
        只要他一张嘴,演员就能找到表演的突破口,不需要他再说更多,演员就能表演出超预期的东西。
        甚至我感觉,陈导讲完戏,我都能演了。
        秘诀就是。
        他善于用启发式提问。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7 09:20
        回复
          在董力演完《悲伤逆流成河》后,他给董力的点评是:
          “你跟易遥是什么关系?你们俩是发小,发小该是什么样子?......在易遥很悲伤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那样做?”
          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我是董力,让我再准备一遍《悲伤逆流成河》的表演,我就会去翻两小无猜类影视作品、回忆我的发小,观察身边人发小关系的互动,揣摩原著中作者给俩人营造的发小生活细节,并融入到表演中来。
          陈导帮演员做的,其实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复盘。
          因为复盘是我的习惯,所以陈导就算没有进行完整的复盘,只是起了个头,我就知道接下来是怎么回事了。
          我们跟孩子互动中,也可以借鉴陈导带演员复盘的方式。
          不要讲空泛的道理,而是启发孩子一起吸取教训,解决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7 09:20
          回复
            比如,如果孩子打了人。
            你会怎么做?
            一般父母都会说:我有没有说过打架是不对的?我们要做个好孩子,懂得团结友爱,要跟小朋友讲道理,你是不是也跟我承诺过的?我们做个守诺言的孩子好不好?跟妈妈去道歉吧,跟小朋友握握手,抱一抱......
            这么说话,是不是特别像郭敬明?
            好孩子、团结友爱、讲道理、承诺、守诺言。
            每句话都是对的,可并没有解决孩子打架的问题,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做,只觉得妈妈说得都很对,牵线木偶一样的行动,下次还打......
            毕竟问题没有解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27 09:21
            回复
              有用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回顾事情经过、描述孩子当时的状态、询问为什么那样解决、提供解决办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27 09:22
              回复
                回顾事情经过:
                你刚刚在楼梯下面推了妹妹,因为她拿了你的玩具。
                描述孩子当时的状态:
                你很生气,因为你并不想妹妹拿走它,你也准备玩的。
                询问为什么那样解决:
                你可以尝试跟妹妹说自己也想玩的呀,看她愿不愿意给你,为什么直接就推了她?
                (这时孩子可能会说,我说了,可是她不理,我就推了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7 09:22
                回复
                  提供解决办法:
                  你觉得下次应该怎么做,你们才不会因为玩具打架呢?
                  很多时候,孩子是不太能答得出来的,我们可以等待一下,孩子答不出,父母就提供出来。
                  可以说,我们把玩具分类好不好,你可以有几件独家玩具,只有自己玩,其他的都要跟小朋友们分享,等下次她来之前,你可以把独家玩具藏起来呀。
                  或者,跟妹妹说好,玩玩具要排队的,轮到谁,谁才能玩。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27 09:23
                  回复
                    当然,以上是我们家的孩5岁时发生的状况,不可能适合所有家庭。
                    而且复盘时变数很多,回顾事情经过,更多时候不是描述,而是询问,因为家长并不是总能看到。
                    描述孩子的状态,得有同理心,认可孩子的情绪。
                    询问为什么那样解决,其实是更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让孩子更深地去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
                    提供解决办法,是引发孩子思考,面对同类事件是不是还有别的解决方法。
                    最后不管这方法是家长提供的,还是孩子自己想出的,在一遍遍的特定场景回顾下,孩子总有一天在冲突发生时,模拟的场景会成为条件反射。
                    如果管用,就记下经验,如果不管用,就继续复盘,思考该怎么办。
                    螺旋上升式成长。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事后复盘的思维模式。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们重复犯错,因为每一次错误,都是培养复盘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成长的契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27 09:24
                    回复
                      3、试试这么沟通,孩子都是天使
                      其实,也不是说学会复盘了,就能解决所有跟孩子的沟通问题了的。
                      很多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出油盐不进的状态。
                      不管你怎么说,他们就是听不进去,且越来越抵触。
                      这就是复盘的时机不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27 09:26
                      回复
                        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先解决情绪,再进行教育。
                        复盘不一定要及时即刻,而是等孩子平静后,心情好转后,在一个轻松的交流氛围中进行。
                        不用特别正式,更不用正襟危坐的,我们想把复盘内化成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就要随时随地进行,不必把它特殊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27 09:27
                        回复
                          接下来我把工作中特别常用的一种沟通方法,发分享给大家。
                          这种方法,会让人的抵触情绪降低,更容易实现良性交流的目的。
                          它来源于麦肯锡,被称为5P原则。
                          经过我的改良和顺序调整,个性化地用于工作沟通。
                          5P分别指,真诚赞美(praise sincerely)、认真准备(prepare)、他人为重(put others first)、勿施压于人(pressure no one )、提供帮助(provide value)。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1-27 09:27
                          回复
                            用于跟孩子的沟通,就是。
                            一、真诚认同(与孩子共情):
                            不管孩子说什么,都首先表示认同,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觉得我们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
                            举例,如果孩子早上不肯起床,说太困了,我们就可以直接给予认同,说是啊,真的太困了,我跟你一样,也完全起不来床,起床太难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1-27 09:28
                            回复
                              二、了解背景(事情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找到起不来床的原因,说昨天晚上因为......,我们太累了,或者睡太晚了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1-27 0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