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明末这段时间洋人是个什么状况,可以自行搜索“枪械的黎明: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单兵火器发展”——很遗憾,除了明初几十年欧洲火器还处在原始状态之外,15世纪开始明帝国的火器已经落后。且不说别的,欧洲于15世纪中后期开始大量换装火绳枪,17世纪后期逐步以燧发枪+刺刀替换火绳枪+长矛。明直到1644年依然处在火门枪为主的状态,对后金/清的重步兵和盾车完全没有火器应有的压制力量。就是引进了火绳枪,也是小号的轻火绳枪(中古荷兰语hakebus),板鸭大方阵那种重火绳枪(意大利语moschetto)得等崇祯年间才有葡萄牙雇佣兵带进来,称为斑鸠铳,然而从头到尾不过两百支,对战局自然毫无影响。
清前中期才完成了火绳枪的全面替换工作,18世纪追上土耳其水平,然而燧发枪的换装从未开始(上下游产业、技术都跟不上而且也根本没有需求)。同期欧洲已经是燧发枪和刺刀支配的排枪时代,冷兵器和盔甲都看不到了。清火器落后于人,这是百辩难逃的;但明朝的火器几乎没有领先过西方,装备情况又混乱不堪,还有许多名目不过是文人自己的想象,却还有许多人感慨怀念,就不知道该作何说了。
方舟也是一样的道理。花里胡哨,狂拽酷炫,没有一丁点实战价值的冷兵器+没有一丁点实战价值的铳屑(我没打错,这玩意就是个屑)居然占了绝大部分,跟外强中干的明朝火器或清末的步枪完全一个德行。不知道海猫是不是也喜欢大明三眼铳的传说?或者他读高中时是不是也看《武备志》的插图连觉都睡不着?
清前中期才完成了火绳枪的全面替换工作,18世纪追上土耳其水平,然而燧发枪的换装从未开始(上下游产业、技术都跟不上而且也根本没有需求)。同期欧洲已经是燧发枪和刺刀支配的排枪时代,冷兵器和盔甲都看不到了。清火器落后于人,这是百辩难逃的;但明朝的火器几乎没有领先过西方,装备情况又混乱不堪,还有许多名目不过是文人自己的想象,却还有许多人感慨怀念,就不知道该作何说了。
方舟也是一样的道理。花里胡哨,狂拽酷炫,没有一丁点实战价值的冷兵器+没有一丁点实战价值的铳屑(我没打错,这玩意就是个屑)居然占了绝大部分,跟外强中干的明朝火器或清末的步枪完全一个德行。不知道海猫是不是也喜欢大明三眼铳的传说?或者他读高中时是不是也看《武备志》的插图连觉都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