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nren3
白云苍狗,世事变幻,一个王朝的没落与一个侠客的归隐在历史的凝重氛围中展现在我们眼前,心灵深处有一声无奈的叹息。《碧血剑》是一部武侠,更是一部历史,在金庸巧妙的嵌套铺排中,在张导擅长的历史叙述中,侠的真谛与历史的无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侠的精神因为嵌入历史而有更高的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真正的大狭义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不是粗暴的打抱不平,而是与民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敢与坚毅。
但是,侠在历史中只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精神与群体,不管是治世还是乱世;侠,从来在历史中是一个天生的配角。在金庸“偷窃”历史的妙笔中,作为侠的代表的袁承志似乎发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七省武林和义军不可能成为李闯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他,轰死过天命汉努尔哈赤的红衣大炮可能使闯王大军伤亡惨重;没有他,北京城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攻下。但是,非嫡系的、公而无私的金蛇王即使能发挥更大的力量,也无法得到闯王真正的信任,无法在历史中扮演真正的主角。《倚天屠龙记》更为明显的含有这样的意味:无论张无忌起了何等关键的作用,历史的主角却注定是朱元璋,金庸虽然用侠来“重写”了历史,却也狡黠的蕴涵着历史的真谛。
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李岩这个人物。李岩身上确也散发着一种侠的气质,他和袁承志一样,都没有私欲,都憧憬理想的天堂;但是,他的死却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的儒家式悲剧。李岩之所以要死,表面上是因为他不愿闯王丧失最后两支精锐之师,以便闯王日后东山再起;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信仰。否则,以李岩之洞察,他不可能不知道闯军已失民心,而是去人民支持的军队,即使其再精锐,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水之木。其实,在李岩跪拜袁崇焕灵位之时,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袁崇焕被人称之为“儒将”,固然是因为他的文官身份,儒雅气质,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入世尽忠的儒家信仰与追求。袁崇焕的祭文中有这样的十六字赞语: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以此二人比之,实为中肯,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将”。
袁承志走了和结拜大哥李岩不同的路,也就是走了和他父亲不同的路。他也面临着和李岩一样两难的选择,不同的是李岩身在这历史的选择之中,而为侠的袁承志只是一名局外人,他不可能做出“儒将”式的选择。金蛇营的去留是一个为侠者无法解开的结,袁承志只能按照侠的精神做出安排:不降朝廷,不跟闯王,不害百姓,专打敌寇。这似乎是一个理想的结局,却又是一个不现实的结局。无论是旧的朝廷,还是新的政权都不会容忍这样一个异类群体的存在。所以,侠,是个体,是孤傲,是有着美好憧憬的独行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如此高尚的目标下却有着如何实现的尴尬。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袁承志在惠王之变中的鼎力护驾能实现救国救民吗?满洲鞑子入侵,袁承志刺杀皇太极,汉人皇帝就一定强国满清君王吗?李闯是民心所向,袁承志在一直为之奔走中看到的结果是为国为民吗?个体的侠为几个小民打抱不平可以实现;但要为国为民族,要实现这一崇高的侠之理想,仅凭个体如何能实现?侠必须依附于一个群体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个群体又与侠的本质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袁承志相助的闯军固然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而丧失了民心;但若他相助的是崇祯的祖宗朱元璋,他又能容忍徐达、刘基等功臣“昨日长城,今日幽魂” 的悲惨结局吗?群体本身整体性的利益与侠本身个人化的理想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其不可调和是大多侠之悲剧的真正根源。
那么,侠的归宿是什么?儒家入世的行为,忠孝的信念,可以让儒将们虽死亦不悔,但是侠呢?在大多的武侠中,侠客们厌倦了权力的争斗,选择了归隐,过着世外神仙的桃源生活。很多人认为这是逃避,其实不然,真正的现实是无法逃避的。袁承志率领众人远遁海外,难道海外就没有人世间的利益冲突,名利争夺?真正的侠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求心之所安”的生活。这是一种心灵的选择,而不关乎命运。此时的侠,并不在意命运如何捉弄,而是力求心之所安。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无奈而又坚毅的处世之道,身无外物,何惧何忧。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这就是侠之魂��
=======================
我觉得袁承志也是袁崇焕精神的继承者。碧血剑贯穿的一个精神就是袁崇焕的舍身取义,袁承志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袁崇焕为了忠于天下大义而忠于崇祯,可惜崇祯是个昏君,袁崇焕无力回天;袁承志也是为了天下大义而效力于闯王,可闯王却同样是个昏君,袁承志也是无力回天。
只是袁承志要比他父亲旷达,看到无力回天就带着众人出海寻找一片让他们能心之所安的地方。
把我在其他帖子里的话复制到这里来:
袁承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他重道,始终和心中的真理站在一起——他不计自身的地位、名利和财富,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信念,为之奋斗;
他重义,始终与朋友站在一起,七省武林好汉推崇的正是他这份侠义。哪怕是最后面对茫茫不可知的未来,依然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他重情,始终与爱人站在一起。虽然他爱的那个女子有很多缺点,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他曾经面对许多诱惑,但是他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坚守住了和爱人之间的情义;上苍也最终回报了他,让他和她在海外幸福一生。
作者:星垂平野2014
白云苍狗,世事变幻,一个王朝的没落与一个侠客的归隐在历史的凝重氛围中展现在我们眼前,心灵深处有一声无奈的叹息。《碧血剑》是一部武侠,更是一部历史,在金庸巧妙的嵌套铺排中,在张导擅长的历史叙述中,侠的真谛与历史的无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侠的精神因为嵌入历史而有更高的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真正的大狭义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不是粗暴的打抱不平,而是与民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勇敢与坚毅。
但是,侠在历史中只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精神与群体,不管是治世还是乱世;侠,从来在历史中是一个天生的配角。在金庸“偷窃”历史的妙笔中,作为侠的代表的袁承志似乎发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七省武林和义军不可能成为李闯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他,轰死过天命汉努尔哈赤的红衣大炮可能使闯王大军伤亡惨重;没有他,北京城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攻下。但是,非嫡系的、公而无私的金蛇王即使能发挥更大的力量,也无法得到闯王真正的信任,无法在历史中扮演真正的主角。《倚天屠龙记》更为明显的含有这样的意味:无论张无忌起了何等关键的作用,历史的主角却注定是朱元璋,金庸虽然用侠来“重写”了历史,却也狡黠的蕴涵着历史的真谛。
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李岩这个人物。李岩身上确也散发着一种侠的气质,他和袁承志一样,都没有私欲,都憧憬理想的天堂;但是,他的死却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的儒家式悲剧。李岩之所以要死,表面上是因为他不愿闯王丧失最后两支精锐之师,以便闯王日后东山再起;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信仰。否则,以李岩之洞察,他不可能不知道闯军已失民心,而是去人民支持的军队,即使其再精锐,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水之木。其实,在李岩跪拜袁崇焕灵位之时,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袁崇焕被人称之为“儒将”,固然是因为他的文官身份,儒雅气质,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入世尽忠的儒家信仰与追求。袁崇焕的祭文中有这样的十六字赞语: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以此二人比之,实为中肯,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将”。
袁承志走了和结拜大哥李岩不同的路,也就是走了和他父亲不同的路。他也面临着和李岩一样两难的选择,不同的是李岩身在这历史的选择之中,而为侠的袁承志只是一名局外人,他不可能做出“儒将”式的选择。金蛇营的去留是一个为侠者无法解开的结,袁承志只能按照侠的精神做出安排:不降朝廷,不跟闯王,不害百姓,专打敌寇。这似乎是一个理想的结局,却又是一个不现实的结局。无论是旧的朝廷,还是新的政权都不会容忍这样一个异类群体的存在。所以,侠,是个体,是孤傲,是有着美好憧憬的独行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如此高尚的目标下却有着如何实现的尴尬。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袁承志在惠王之变中的鼎力护驾能实现救国救民吗?满洲鞑子入侵,袁承志刺杀皇太极,汉人皇帝就一定强国满清君王吗?李闯是民心所向,袁承志在一直为之奔走中看到的结果是为国为民吗?个体的侠为几个小民打抱不平可以实现;但要为国为民族,要实现这一崇高的侠之理想,仅凭个体如何能实现?侠必须依附于一个群体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个群体又与侠的本质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袁承志相助的闯军固然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而丧失了民心;但若他相助的是崇祯的祖宗朱元璋,他又能容忍徐达、刘基等功臣“昨日长城,今日幽魂” 的悲惨结局吗?群体本身整体性的利益与侠本身个人化的理想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其不可调和是大多侠之悲剧的真正根源。
那么,侠的归宿是什么?儒家入世的行为,忠孝的信念,可以让儒将们虽死亦不悔,但是侠呢?在大多的武侠中,侠客们厌倦了权力的争斗,选择了归隐,过着世外神仙的桃源生活。很多人认为这是逃避,其实不然,真正的现实是无法逃避的。袁承志率领众人远遁海外,难道海外就没有人世间的利益冲突,名利争夺?真正的侠并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求心之所安”的生活。这是一种心灵的选择,而不关乎命运。此时的侠,并不在意命运如何捉弄,而是力求心之所安。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无奈而又坚毅的处世之道,身无外物,何惧何忧。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这就是侠之魂��
=======================
我觉得袁承志也是袁崇焕精神的继承者。碧血剑贯穿的一个精神就是袁崇焕的舍身取义,袁承志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袁崇焕为了忠于天下大义而忠于崇祯,可惜崇祯是个昏君,袁崇焕无力回天;袁承志也是为了天下大义而效力于闯王,可闯王却同样是个昏君,袁承志也是无力回天。
只是袁承志要比他父亲旷达,看到无力回天就带着众人出海寻找一片让他们能心之所安的地方。
把我在其他帖子里的话复制到这里来:
袁承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他重道,始终和心中的真理站在一起——他不计自身的地位、名利和财富,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信念,为之奋斗;
他重义,始终与朋友站在一起,七省武林好汉推崇的正是他这份侠义。哪怕是最后面对茫茫不可知的未来,依然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他重情,始终与爱人站在一起。虽然他爱的那个女子有很多缺点,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他曾经面对许多诱惑,但是他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坚守住了和爱人之间的情义;上苍也最终回报了他,让他和她在海外幸福一生。
作者:星垂平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