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吧 关注:7,718贴子:142,931

历史缝隙中解密:《清明上河图密码》解构名画背后的家国爱恨情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宋徽宗《燕山亭》


IP属地:四川1楼2019-12-21 16:46回复
    1.《清明上河图密码》:以悬疑推理的手法,审视历史上的北宋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讨论,最被低估的文学作品是哪一部,有人就提出了《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
    因为之前看过《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前五部,对此十分赞同。自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之后,国内一窝蜂地上了无数“密码”作品,这些小说良莠不齐,有些读起来实在是一言难尽,因此同为“密码”系列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很容易被人给忽略掉。
    但是一旦你开始阅读《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就很容易痴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有人评价它是“四大名著之后格局最恢弘的汉语小说。”话虽有些夸张,也是体现出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
    《清明上河图密码》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以汴京为平台,通过一桩案件,演绎出一部惊天巨著。书中所述案件之复杂,涉及人物之广泛,幕后指使者层次之高,所引起的后果之严重,都是其他悬疑小说所不曾涉及的。
    另外该书以清明上河图为引展现了汴京的繁荣风貌,要知道,当时的汴京可以说是超级大国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汇聚在此,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经济发达,思想开明,多年无战争,可以说是当时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
    但是在《清明上河图》完成仅十数年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让人扼腕叹息的“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掳往北方五国城,庞大的宋朝帝国轰然倒塌。这与书中开头所描写的宋朝的繁华与强大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如此一个庞然大物变得羸弱不堪?
    冶文彪以文化历史寻根探底的方式,运用悬疑推理的手法,以历史的视野审视宋朝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在遵照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艺术化的虚构,通过一桩通天大案,对大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出了自己的一个答案。
    在设计情节的过程中,冶文彪借助深厚的文史功底,构建了北宋王朝命运走向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裹挟着一路向前,不管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
    可以说《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幅全面展现了北宋社会风貌的立体画卷,让人们对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作品前五部里面,通过五绝,即“讼绝”、“牙绝”、“斗绝”、“作绝”、“相绝”作为线索的串联者,已经将案件的主体和细节基本上都捋了一遍,对于各部伏笔和最终大结局,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了。


    IP属地:四川2楼2019-12-21 16:55
    回复


      IP属地:四川3楼2019-12-21 16:56
      回复
        而这一切,都在《清明上河图密码6》中被一一破解。悲壮的结局,强烈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这种悲怆的场景,在几十年前还曾经重演过。这种悲壮,这种感同身受,这种激发出来的民族自强心,能够引起大家的思想共鸣。
        事事皆相连,万物皆因果。
        《清明上河图密码》超越了悬疑小说的范畴,可以说是对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的一次深刻思考,也引导着读者在文化的长河中进行一场寻根探源的旅行。


        IP属地:四川4楼2019-12-21 16:57
        回复
          2. 荒唐书画皇帝:迷局的幕后设计者
          在汴京这个超级大舞台上, “五绝”,“十二奴”,“天工十八巧”,轮番上阵,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剧目。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6》中 “北宋六贼”也出现了,案件幕后的大boss已经呼之欲出。
          其实从前五部各个细节处已经可以感受到,幕后之人已经是呼之欲出。能够将案件设计得如此巧妙,能够调动如此众多的资源,能够将金国、辽国、西夏、高丽、方腊等各方面势力都牵扯其中,恐怕也只有高居庙堂上的那个人能够做到了。


          IP属地:四川5楼2019-12-21 17:01
          回复
            事实也是如此,宋徽宗受到“梅花天衍局”的启发,在朝廷众位高官的配合下,完成了这样一桩惊天大案,贯穿整部书的“梅船案”以及紫衣人之谜,终于是水落石出。
            整桩案件设计缜密,案件套案件,新的线索和伏笔不断涌现,呈现出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在这其中,每个人都是一颗棋子,每个棋子都有着自己的命运,每个迷案都深不可测,而最终,这些棋子与故事合成了一部大戏。
            但是细品一品,总有一股玩笑的意味。涉及到国运的关键时刻,居然就妄图依靠着这样的伎俩,解决内忧外患。这也足可以体现出宋徽宗这个人的特点,那就是在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上的轻佻为政,摇摆不定,优柔寡断,忠奸不分。最终金国灭北宋,宋徽宗含屈而终,死相惨烈至极。
            其实悲剧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已经种下。
            一代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热爱艺术,在政治上却极为昏庸。南宋邓椿《画继》开卷第一句就这样赞扬道:“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只可惜这位错生在帝王家的皇帝,艺术上成就斐然,在政治上却是任性胡闹的。
            他任用奸臣,横征暴敛,用度奢侈,整个帝国的隐忧已经在慢慢显现。
            《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出现的艮岳案中,“花石纲”所运送的巨大太湖石一路扒城门,拆桥洞,费尽周折运到汴京,太湖石被封为“盘固侯”,运送大石的朱勔由于有功被封为宁远节度使。
            何其的荒唐!而这也只是宋徽宗奢侈无度、荒唐任性的一个缩影罢了。
            宋徽宗所重用的“六大贼臣”,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无一不是能够揣度皇帝心思,能够附和皇帝想法的人物。他们征敛了民间大量财富,导致怨声载道。
            这种情况下,宋徽宗这时候使用了一个历代帝王都会用的方法:利用对外矛盾来化解民怨,将内部矛盾引到外部去。这个对外的矛盾就是“燕云十六州”。
            宋徽宗设计了“天衍梅花局”,设计了“梅船案”,将五方的势力拉拢其中,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何其的天真。
            这种棋局,已经可以说是战争的宣言了。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军事行动的原则都是:不轻易言战,战则必死战。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不主动惹事,有事也绝对不怕事。”
            但北宋正好相反,最需要和平时,宋徽宗任用的是鹰派;最需要抵抗时,宋徽宗任用的却是鸽派。这种大政方针的错位,让北宋完全没有能力去应付一场全局性的冲突。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好大喜功、不学无术的宋徽宗的这一决定将整个北宋帝国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宋徽宗本是艺术家,结果却生在了帝王家,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IP属地:四川6楼2019-12-21 17:05
            回复
              3. 古典文风,白描写法:《清明上河图密码》的诗话般语言
              从初中起就很喜欢古文,感觉读起来语言凝练且古朴,非常有韵味。尤其是半文半白的古典小说,是我的最爱,《四大名著》基本上是每个假期都要翻上一遍的。
              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性,承载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古典语言、章回体结构、朝代的特征、朴素的哲学思想,这些很鲜明的特点随着现代文学的演变已经越来越少看见了。偶有几部作品采用古文方式来书写,总感觉模仿痕迹过重,读起来很难找到曾经的那种韵律。


              IP属地:四川7楼2019-12-21 17:09
              回复
                但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则不然,翻开书本,一种古朴的味道就扑面而来。文字精炼,简短有力,仿佛能透过纸张,将厚重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
                描写人物、景物文字简短,却又入木三分,寥寥数语就能够将美景跃然纸上。这种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颇像是典雅凝练的诗文话语言。譬如在描写清明时节汴河周边的景物时:
                “汴河两岸仍旧人头如蚁,声喧如蜂。加之一河春水漾漾东流,两岸新柳淡淡笼烟,景致仍旧鲜明活暖。”
                像是在读诗一般,一下子就把汴河两岸的景色都写活了。
                在《清明6》中描写池了了出门逛街前的场景时:
                “她见门外春日明丽,天气晴暖,兴头不由得生起,便寻出那件最鲜艳的桃花纹彩绢衫,配了一条浅红缠枝纹纱裙。穿戴梳洗好后,她又特地从钿盒里拣出一支银钗。这银钗是她那十几样首饰中最珍贵的一件,钗头细雕作孔雀形,雀嘴衔了一串玛瑙珠子。单这珠子,一颗也得三五百文。”
                这里的描写颇有《红楼梦》叙事的风格,将青春少女风和日丽,出门游玩的欢快亲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最难得是对于细节的描写,无论是北宋时期人物的衣装、服饰、打扮,都描写得极为详尽,这些看似简单,但是没有相当的历史文化功底,没有查阅大量的资料的话,是很难将这些细节不失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虽然整部书带有古言的特征,但基本上还是偏向于白话文,读起来非常像是古典文学中的白描技法,突出主题,注重人物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在朴实中透出典雅,书中人物众多,案件复杂,但是往往在关键时刻,通过几句话,用几个动画,就能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进情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在情节的推进上,《清明上河图密码》也深得古典小说的精髓。整部作品行文流畅,通过清明时分的“梅船案”,一步步引出更多的线索,用悬疑推理的方式,层层推进,让读者的心始终悬在空中,为书中的人物所担心,营造出一种阅读的沉浸感。
                另外《清明上河图密码》以解开“梅船案”和紫衣人的身份为主要线索,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每个故事都不离开清明节前后时间段,每个地点都是在汴河两岸,每个人物都是与“梅船案”关联重重,让故事始终充满了冲突与悬念。
                从《清明1》到《清明5》,就像是古典文学中的短打书一般,从士、农、工、商、兵各方面的悬念入手,一个案件接一个案件,相互之间都有关联,却并不是一路平铺直叙。期间有高潮,有低谷,就如同汴河之水,一层层,一叠叠,波浪逐渐汇聚,最终在《清明6》将一切谜底揭开,将整个故事情节推到悲壮的高潮。


                IP属地:四川8楼2019-12-21 17:10
                回复
                  4. 121本文献,842个人物:细节决定成败:
                  冶文彪老师在写《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时候,可以说在各种细节上极尽所能,力求符合北宋的历史事实。
                  在《清明6》的最后,列出了作者所阅读并参考过的文献,共121本(篇),范围涉及到北宋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思想等各个方面,足可以见作者之用心,写作之严谨。


                  IP属地:四川9楼2019-12-21 17:13
                  回复
                    就像是《清明2》中,对于“牙绝”冯赛的描写,其中对交易过程中牙牌作用的描写,盐引铺作用的描写,交引的套利交易等,都与当时的历史吻合,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可见一斑。
                    在《清明3》中,“斗绝”梁兴在禁军中的训练、生活,晋级制度,禁军的军饷等方面都描写得很详细,看这一本书,基本上就可以把当时北宋军队的羸弱,混乱了解的比较清楚。
                    《清明5》中,则重点介绍了“方田均税法”和“括田令”,朝廷勒令百姓租佃,强征税钱。劣童案和宗子案即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为宋朝社会最最基层的细胞,家与宗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细节的把控不仅仅体现在文本内容上,在每一章的题记上,都有着来自宋人的著作选文,该选文与当前小说的情节都是相关联的。读完每章节的内容,回头再翻看题记,你会发现作者对于文章的把控之高,对于文字内容书写之细腻。
                    前五部内容分别对应着士农工商兵,题记内容则来源于北宋的理学家、王安石、司马光、武经总要、沈括著作、易理解释等。《清明6》题记则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北宋各位皇帝的语录,从一开始就可以体会出最终结局的与众不同,果然幕后的大boss地位高不可攀。
                    在写作手法细节的把控上,作者冶文彪显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前四部的写法缓急相间,徐徐渐进,节奏急徐有度,让读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等到了第五部,因为“相绝”是主角,背景转变为易经八卦,这些内容本身就很神秘,冶文彪采用了八八六十四卦,环环相扣,卦中有卦,用一种涟漪式的写作方法,让故事在循环中不断前行。“相绝”陆青根据八八六十四卦的涟漪结构,对于每个人都有一个卦词,细细品评会发现,这些卦词并不是作者为了炫耀古文功底而生硬的编造出来的,都是符合当时对应人物的心理特点,对于细节的推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等到了《清明6》,一切伏笔都得到了解决,案件的最终谜底已经得到破解,而这个案件格局之大,影响力之深远,已经不是“五绝”等人所能掌握的,已经上升到很高的层次,对北宋朝廷的走向起到关键的作用。而结果也是如此,异想天开的“梅花天衍局”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病入膏肓的北宋在皇帝的胡闹下走向了没落,在案件背后推波助澜的“北宋六贼”一个个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IP属地:四川10楼2019-12-21 17:14
                    回复
                      5.相同的时空,不同的画面:交错更迭叙事的应用
                      《清明上河图密码》定位为文化历史悬疑小说,与传统的悬疑推理小说不同,并没有采用案发、推理、搜集证据、解开谜底的模式,而是将悬疑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通过历史文化的框架来设置悬疑,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IP属地:四川11楼2019-12-21 17:15
                      回复
                        在设置悬疑情节的过程中,涉及到宋朝官阶制度、经济、农业制度、科学文化、兵役制度、市井百态等等方面,可以说在解谜的过程中,将整个北宋的历史都展现了一遍。
                        《清明上河图密码》以破解梅船案为主线,同时伴随着几条副线讲述不同的人物在梅船案中所起到的作用。“五绝”在梅船出事的前后,都遇见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事情兜兜转转到最后,发现他们都是一个惊天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身在局中却无法窥探出全貌。
                        这种交替更迭叙事的手法,一方面避免了按照顺序讲故事所造成的的境界简单的场面,增加了悬疑小说的厚重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平行处理的方式,将处于清明前后几天,汴河虹桥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利用不同人物的眼睛和嘴巴,清晰地表现出来。
                        这样结构上比较清晰,“五绝”探案时候虽然基本上是在同一个时空,互相之间却并不影响,反而是通过每个人的发现,将所有的线索逐渐展示出来,并将所有的线头逐渐汇总。
                        终于在《清明上河图密码6》中“五绝”开始碰面了,他们联合解密梅船案的秘密,并探寻紫衣人的身份之谜。
                        而在这个时候,五个神秘的紫衣人出现了,他们分别施展法术杀人,被杀者死状都极为怪异,死法暗含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术。如果采用顺序式叙事的方法,那这五个紫衣人很难区分,给读者造成极大的干扰。而冶文彪娴熟地采用交替更迭叙事的手法,通过交替叙述,很好地解决了同一时空中所出现的事件,避免了情节的重叠与混乱。
                        另外,在书中有不少地方用运到类似电影中的“闪回”技法,通过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点上北宋臣民对金国的抗争,营造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的气氛。虽然只是文字表述,但是却营造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效应。例如:
                        “李纲立在城墙边,高声问:“须募两千敢死之士,去城外迎敌,何人愿往?” “我!”“我!”接连两个人高声应道,是赵不尤和梁兴。 崔豪忙仰头大喊:“我!”耿五也急忙跟道:“我!” 接着,城上城下,不住传来:“我!”一声声如同重槌击钟,不多时便集齐两千人,整齐排列城下,每人发一根一丈长钩、一把大刀。崔豪和耿五握钩佩刀,立在赵不尤、梁兴身边,心头从未如此振奋。”将国破山河肃的一种悲壮与凄凉沉重地体现出来,将市井小民在家国大是大非之前的果断选择与对敌战斗的英勇无畏立体地展现出来。具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IP属地:四川12楼2019-12-21 22:17
                        回复
                          6.眉目如画,有情有义:历史进程中小人物的悲哀与担当
                          《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人物众多,作者将这些人物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一一复原,给予画作中的人物全新的艺术生命。
                          在这点上对作者是非常佩服的,824个人物,在书中全都有名有姓,有自己的性格,对人物的刻画是全面而且立体,简直是太难得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9-12-21 22:28
                          回复
                            之前读日本的推理小说,基本上每部小说多的有十几个人,少的只有寥寥数人,就能够撑起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八百多个人,不光要起名,安排职业,刻画性格,还要给每个人都设定好在悬疑情节中的作用,这工作的繁琐程度不是一般的难,估计故事大纲、人物设定就得写好多页吧。
                            之前读过的小说中,印象中只有《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人物是1100余人,其他的并没有这么多人出现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评价《清明上河图密码》是继四大名著之后的第五大华语小说,也是不为过的。
                            最难得是,不光是每个主角形象丰满,对一些小人物的刻画也是栩栩如。印象最深的是黄鹂儿出场的时候,她搭救了梁兴,
                            “梁兴被几声猫叫唤醒,睁眼一看,是个少女,弯眉细眼,面容秀巧,笑眯眯地瞧着他,大约有十六七岁,身穿浅绿的绢衫,从没见过。梁兴有些发蒙,又扫了一眼四周,是一间卧房,陈设简朴,对墙一扇小窗透进暖红霞光。他自己躺在一张旧床上,被褥也都半旧,但十分洁净。屋里并没有见到猫。他回过眼又去看那女子,那女子忽而启唇,竟发出一声猫叫,活似真猫。随即,那女子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一条细缝。“呵呵,骗到你了?””
                            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写活了。
                            黄鹂儿与曾小羊的青梅竹马之情也是让人羡慕,虽然在嘴上对曾小羊不屑一顾,整天互怼,但是可以看出黄鹂儿对曾小羊是用情至深的,
                            一边端出碗碟摆放,一边瞅着曾小羊撇了撇嘴,将一碗热腾腾、嫩鲜鲜的三脆羹放到他面前,“瞧在你动了歪心,还知道来告诉我,又帮了梁大哥的忙,我特地煮了这羹,知道你爱吃,也有你一碗。”
                            但是浪漫的爱情并不是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金兵攻入汴京,国破家亡,所有的人都无法幸免。黄鹂儿和爹,曾小羊和娘,逃入城中,侥幸占到个存身的地方,饥寒交迫,兵灾和雪寒不知道哪一个更凶狠。两位老人得了风寒相继去世,祸不单行,开封府奉金人之命,开始搜捕黄鹂儿,
                            “那些兵卒寻见了她,两个人攥住她双臂,拎起便走。她的身子已失去大半知觉,却听见曾小羊哭叫着来抢她,和其他兵卒抓扯起来,随后咚的一声。她拼尽气力扭过头,见曾小羊倒在廊檐下的石阶上,头顶流出血,浸到雪泥地里,似乎还冒着热气。她想挣扎,却挣不动,喊也只是微弱嘤嘤之声。最后一眼,她瞅见曾小羊的脚尖似乎动了动。正是这一眼,让她不敢再哭,怕一哭,连曾小羊也哭走。”
                            看到这段,不自觉地触到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实在是让人心中不忍,眼中也有湿湿的感觉。唉,造化弄人啊。
                            另外像崔豪和耿五为代表的一大批人,甚至包括丁豆娘等女子,虽然身为北宋社会的最低层人民,虽然食不果腹,但是在家国存亡的局面前,勇敢地站了出来,帮助守城,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苦难让所有的人都团结在了一起,也让人性的光辉熠熠生光。


                            IP属地:四川14楼2019-12-21 22:29
                            回复
                              7. 时光的河床,让历史凝固
                              从《清明1》读到《清明6》,就像是沿着一幅亘古流传的古画,一路向上。


                              IP属地:四川15楼2019-12-21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