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吧 关注:41,044贴子:594,805
  • 7回复贴,共1

有人讲 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还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人讲 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
还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需要多些见识来凑足“三”人。
拜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交手。
又或者 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世界贼™️大应该去看看 这类的
于是我离开之前的地方,和三十三老哥开始旅行,去看看更多的传统武术文化。
先不讲我们纪实拍下的一些纪录片,先讲讲在很多老师身上看到的很有趣的共同点。
其中一个就是
一通百通的错觉
走访期间和很多拳友老师们交流中,经常能发现这个现象,讲本流派的技术讲着讲着,就变成了讲其他流派的技术,然后以此来想说明什么。
举个例子,某些老师讲某个技术之后,会谈到拳击,散打的技术。就开始讲拳击的拳是怎样打的,散打的脚是怎样踢的,章嘴就莱。要不是我有一段学拳击经历,没准我也会觉得老师说的对啊。还有些老师讲xxx技术时候,会讲你看泰森打拳也是这样打的。我:???问题泰森也不是这样练出来的。
小白的疑问就在这里产生了?明明他们流派不同,老师不同,为什么话术出奇的一致?讲着讲着都会去扯到类似这些?
有没有先生给讲讲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在哪?
@冰雪化长江 @轻点嗯疼 @悠晏七贤生 @圣盾二号 @莅花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1-06 12:59回复
    感谢吧主艾特,我回复这个不一定有资格。
    我是觉得九十年代后的武术训练很多都是以拳击散打作为假想敌的,通过应对模拟出来的现代搏击技法,来说明本门拳术的优越性。潜台词就是,拳击散打这些看着厉害吧?我练的这种拳说破就能给他破了,那我练的拳种岂不是更厉害?
    以本人自身为例,我练拳击是在交钱上课那种搏击馆里,算是了解一些。学武术则是有师徒的民间方式学习,我的老师和我也谈拳击怎么打的,用那种技巧可以应对。他的逻辑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市赵姓拳击教练非常能打,当时他差点就学了拳击,后来还是练了武术,有着一种二三十年选择了武术(比拳击更好)的优越感。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1-06 13:4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3楼2020-01-06 16:10
      回复
        我小时候我妈说我的时候常常扯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去,这叫孤证不例。(不知有没有跑题)


        IP属地:广东5楼2020-01-06 16: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