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分的花嫁吧 关注:154,453贴子:2,846,361
  • 0回复贴,共1

关于五姐妹的人物形象归类的讨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本帖的主题与党争无关。楼主虽然是个四叶党,但也无意牵扯党争相关内容,本帖仅仅是个讨论帖。
前一段时间我从学校的语文讲座里学到了文学形象的两种大类别,分别是“莎士比亚式”与“席勒式”。
“莎士比亚式”人物形象,具有立体、多元的特点,这样的人物往往形象丰满、性格多元,难以被标签化,属于那种“让人感觉很真实”的人物形象。比如曹公巨著《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就是“莎士比亚式”的,所以鲁迅才会评价《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人物”。
“席勒式”与之相反,人物形象扁平、单一,这样的人物往往只有一两个主要的特征,行事目的明确,且往往具有教育意义。比如海明威《老人与海》,里面的老渔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席勒式”人物,个性鲜明而明确,在其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回到本作。说实话,抛去结局如何,《五等分》是我见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刻画人物异常细腻的作品,里面的人物(尤其是五姐妹)都个性十足,且都遵照着自己的行事逻辑。个人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五等分》甚至可以比肩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名著。
不过自从了解了上述两种人物形象类别后,我开始好奇五姐妹的情况:五姐妹似乎都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因为这五个人都给我非常真实的感觉,形象貌似十分立体;可要是细想其每个人物的特征,又都只有一两个基本的大特征(如二乃敢爱敢恨),这样想似乎她们又都是“席勒式”的人物了。
不知道各位吧友是怎么想的?
上述陈述仅代表楼主个人观点,可能有部分内容不符实际,如有,请大佬指出。不喜者轻喷。
五姐妹镇楼。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1-06 16: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