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
1.背景:我是跨专业申请,本科临床医学,硕士辐射遗传学,和心理学隔得挺远。本科学过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生物学这样的课程,有些联系。但是在申请过程中我觉得起作用比较大的是我读研的时候做过许多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授的实验室也确实需要有这样背景的学生。面试的时候她问过我很多我做过的实验的问题。
2.标化成绩:T 112 G 334+3 G-sub 99%
3.准备:因为是跨专业,比较麻烦,心理学又是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竞争也激烈,除了G和T, 还要考sub,面试的老师也很惊奇非本专业的学生也能考这么好。除此之外,就是在一家精神病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因为很迫切地想要填补一些心理学的背景,主要在他们的睡眠医学中心里工作,这也是申请的做生物钟方向研究的教授的原因。参加UIUC的项目也是为了添加在心理学领域的了解和经验。
4.项目感受:在UIUC参加的项目属于社会心理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社会科学的视角同我以前做过的基础医学的研究是不同的。它们有着不同的语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能是我体会到在宏观的层面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感。在这一次的项目里我们的研究涉及道德决策。道德本身有普遍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又是相对性的。如何具体化地研究如此抽象的命题,是我从未涉及的。这世上没有一样你能摸得着看得着有形状有大小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道德”,所有对于它的操作性定义都要小心,因为所有的定义都不能被理所当然地等同于道德。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们所有试图了解道德的努力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棱镜才能实现,这样的间接性也赋予了我们了解事物如恒河沙数的不同角度。换个比方,所谓真理,可以是柏拉图的“理式”,可以是康德的“先验”,可以是约翰洛克的“白板”,可以是佛陀的“万法本空,涅槃寂静”。这种万花筒式的体验,令我大开眼界,可以说是“得未曾有,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我从项目中也了解了进行心理学研究所必要的技能:研究方法,统计,编程等等。这些也是我现阶段要花时间自学的方向。戴博士也很耐心地给我们讲了很多申请学校的要点,和在美国读书生活要注意的事情。项目结束后申校期间,我因为学校要进行校园面试,心里很没底,问了戴博士好些问题,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让我在纽约少了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焦虑。不虚此行。
5.其他的话:建议不敢说,我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过还是希望朋友们能发现自己内心的热情所在,然后为之努力。我一直喜欢心理学,但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连门槛都摸不到。但是人活一辈子,时间不长,我还是想试试。我笨嘴笨舌,就借用先贤之语,希望大家“莫放春秋佳日过”,安守“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纵然平生塞北江南身如不系之舟,也愿朋友们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
名校科研项目后记:
心理学科研是历来科研项目里比较热门的项目之一。以上是参加UIUC社会心理学科研的姚同学的项目总结,很成功的案例,不过这个项目今年没有在招了。
今年的心理学项目,目前推出的是斯坦福大学的,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学习困难及脑神经方面的。
但我们的宗旨是成为学生与美国名校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我们甄选大学实验室并努力为有意参加科研、进行学术研究的同学争取科研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为名校实验室推选优秀的学生。目前,我们与美国名校中100多个实验室进行过愉快的合作,美方科研组专家对我们推荐过去的学生总体上非常满意。
所以,即便有的项目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但只要同学们有需要,告诉我们,我们就会利用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学术研发资源进行项目开发与更新以便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的同学们的学术研究需求。
1.背景:我是跨专业申请,本科临床医学,硕士辐射遗传学,和心理学隔得挺远。本科学过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生物学这样的课程,有些联系。但是在申请过程中我觉得起作用比较大的是我读研的时候做过许多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授的实验室也确实需要有这样背景的学生。面试的时候她问过我很多我做过的实验的问题。
2.标化成绩:T 112 G 334+3 G-sub 99%
3.准备:因为是跨专业,比较麻烦,心理学又是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竞争也激烈,除了G和T, 还要考sub,面试的老师也很惊奇非本专业的学生也能考这么好。除此之外,就是在一家精神病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因为很迫切地想要填补一些心理学的背景,主要在他们的睡眠医学中心里工作,这也是申请的做生物钟方向研究的教授的原因。参加UIUC的项目也是为了添加在心理学领域的了解和经验。
4.项目感受:在UIUC参加的项目属于社会心理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社会科学的视角同我以前做过的基础医学的研究是不同的。它们有着不同的语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能是我体会到在宏观的层面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感。在这一次的项目里我们的研究涉及道德决策。道德本身有普遍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又是相对性的。如何具体化地研究如此抽象的命题,是我从未涉及的。这世上没有一样你能摸得着看得着有形状有大小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道德”,所有对于它的操作性定义都要小心,因为所有的定义都不能被理所当然地等同于道德。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们所有试图了解道德的努力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棱镜才能实现,这样的间接性也赋予了我们了解事物如恒河沙数的不同角度。换个比方,所谓真理,可以是柏拉图的“理式”,可以是康德的“先验”,可以是约翰洛克的“白板”,可以是佛陀的“万法本空,涅槃寂静”。这种万花筒式的体验,令我大开眼界,可以说是“得未曾有,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我从项目中也了解了进行心理学研究所必要的技能:研究方法,统计,编程等等。这些也是我现阶段要花时间自学的方向。戴博士也很耐心地给我们讲了很多申请学校的要点,和在美国读书生活要注意的事情。项目结束后申校期间,我因为学校要进行校园面试,心里很没底,问了戴博士好些问题,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让我在纽约少了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焦虑。不虚此行。
5.其他的话:建议不敢说,我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过还是希望朋友们能发现自己内心的热情所在,然后为之努力。我一直喜欢心理学,但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连门槛都摸不到。但是人活一辈子,时间不长,我还是想试试。我笨嘴笨舌,就借用先贤之语,希望大家“莫放春秋佳日过”,安守“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纵然平生塞北江南身如不系之舟,也愿朋友们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
名校科研项目后记:
心理学科研是历来科研项目里比较热门的项目之一。以上是参加UIUC社会心理学科研的姚同学的项目总结,很成功的案例,不过这个项目今年没有在招了。
今年的心理学项目,目前推出的是斯坦福大学的,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学习困难及脑神经方面的。
但我们的宗旨是成为学生与美国名校实验室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我们甄选大学实验室并努力为有意参加科研、进行学术研究的同学争取科研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为名校实验室推选优秀的学生。目前,我们与美国名校中100多个实验室进行过愉快的合作,美方科研组专家对我们推荐过去的学生总体上非常满意。
所以,即便有的项目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但只要同学们有需要,告诉我们,我们就会利用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学术研发资源进行项目开发与更新以便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的同学们的学术研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