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107贴子:242,535

【追昔】未散花——江南旅行手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未散花——江南旅行手札
  
   未走之先读了一篇怀想江南的文字,看到“我曾看过一张照片,不是嘉兴,不是杭州,不是周庄、乌镇、锦溪……”这个句子,嫌恶地皱眉头。凡地名中的深意,是未到去的人所不可领略的。故此齐齐点名之下,非但不觉如风铃草般温暖,反生潦草轻率之感。何况曾有千百个不是又何妨呢?只要今时今刻遇上了“是”的那一个,则看一切的过往都有一种欢喜心,深觉不必再提了。
   闲话数句,聊充题记。
   (这篇文里的配图,是嬛在江南照的照片。照得超级不好大家多包涵啦~~)


1楼2009-09-20 10:56回复
    沙发~


    2楼2009-09-20 10:57
    回复
                                  一、云水吟
                                    
                                    (一)
          傍晚的时候,溪面应当是浮起浓郁暮霭。半湾残山,两三烟渚,却在遥遥的水的那一边微妙地淡着。青裙玄裳的女子,在花树之下合起了久读的书卷,循着让纸页与青丝纠缠不清的凉风向天尽头望过去。那里隐隐暗蓝的凉云,许是夜雨的征兆,携着风,缓缓地向这一边来了。
         不能是别处,只能是江南。
         远观,最是相宜。粉墙、黛瓦,黑与白的不可调和被清清水流巧妙地消弭,只是普通民居就有这样简素的好看。一般来说观景最好是要衬着蓝天,这里却是阴雨落寞也相宜。光影迷蒙,柔化了细节,隐没了墙垣,然后淡烟水色封存着一整个千古不变的水乡。
         后主词说凤笙吹断水云闲,我是自到了江南才懂得什么是水云闲。恰恰似是笙箫吹彻的最后一缕尾音,再没有更好的形容。

      


      3楼2009-09-20 10:59
      回复
                           (二)
           我记得小吟说:这世人写江南,总觉得不够深情。
           然而逸士高人画江南,却总怕不够简淡。三两叠墨色浓淡,乌丝轻勾勒。放笔。大片地留下空白的水面来,看去真是一种宛曲中暗含山河浩荡。从来大道简中求,江南是一个总是被情思纠葛的地方,所以只有清简到如若无境,才可以不俗。
           从古来写画江南的人,他们总愿意将人间万物凝于黑白二色。而作诗词的人,却执着地以爱证明江南的缱绻。我喜欢这样不约而同的奇妙默契,恰如碧落浩大,其上有流云翩跹,彼此是心照不宣的相辅相生,若即若离。任是什么时候都称得起人间赞叹。
           


        4楼2009-09-20 11:01
        回复
                                     二、绿窗纪
                                    
                                        (一)
             昔人言帘帏飒飒秋声,又道是寒夜听砧,数声和月到帘栊。初读之时吟哦反复,知道是好,这好却是隔一层的,说不确,想不真。如今我坐在江南的窗边写出这些文字,凉月之下,旧时记忆纷纷来归,曾相识的句子,褪去了古旧的象牙色,原来一句句是真切落心。
             今夜在乌镇住下,临河客栈人家,一排的漆木花窗,从自己房间相同的雕花窗里看出去便都成为有故事。
             你知道,老屋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会讲述的,更不要说花窗,开阖之间,旧的事,新的事,它随着自己的性子,一夜一夜地在安静的月光下独自说着。
             不过现在还早,万家灯火,影影绰绰地随着波纹流向远方。不到这河面上只剩下月光,只剩下千年如一的平静之时,老窗子是不会开口的。我手里闲闲地写着一阕后主词,是捣练子,又在下面随手勾画倚窗女子的面影。不过那个晚上我终究没有等待。夜中偶醒,起身至窗前而立,抬头不见月,渔火尚有零零落落未熄。
             静谧沉沉。
             倚窗待月,不消说是诗意了,而在此处只是寻常,自然得不起一点波澜。我俯看如墨的河面,心中只是一个沉静。

          


          5楼2009-09-20 11:05
          回复


            6楼2009-09-20 11:05
            回复


              7楼2009-09-20 11:06
              回复
                                               (二)
                   民居的窗是朴实的人世的好,要看窗子中真正江南的味道,要在旧时书斋或是花园。在苏州游了拙政园同狮子林,又在灵岩山看了山馆,大多是推窗得见好景致。
                   某嬛在西塘的时候,走进一家旗袍店去看,穿一袭浅莲青高领长裾旗袍的模特儿有意侧对着顾客摆放,看得见胸前的银线绣莲花一路蜿蜒至后摆,零落成细碎的小花藤。它身后窗开了半扇,贴墙只种着一株矮树,枝叶瘦而横斜,大片地空出对面雪白照壁,壁上却又有一扇极小极方木窗。这样的大方清洁,当真是使人起震动的。
                  
                   窗宜女子。一对玲珑珑雕花窗格,正合适未嫁女子隐住面庞,暗地里流波一眄。旧言女子之窗为“绿窗”,是要亲身看了才明白此言不虚。
                   灵岩山馆,窗下设着椅几,无人迹的清晨里凝神坐了片刻,绿影侵衣,一室里洒了水般阴润薄明。起先适意,渐渐却觉得全然不对。檀木扶手,云纹大理石几面无一不生凉,触手是生疏的坚硬,完全崭新不惯人世的感觉,景自成为景,而人却怎么也走不进去。今人仿出的古这样落寞,纵再有女子也称不得绿窗了。
                  
                   我才懂得所谓“绿窗冷静,芳音断”从来不是并列的词。而是那芳音已断了几轮回,怎教这绿窗不冷不静?
                   离了人,离了光阴良婉,什么都是要缓慢而无可阻挡地黯淡下去的。

                


                8楼2009-09-20 11:09
                回复


                  9楼2009-09-20 11:10
                  回复


                    10楼2009-09-20 11:11
                    回复
                                                    三、碧玉歌
                                                      (一)
                         一路和小吟发短信,提了好几次江南多佳丽,因为真的是很喜欢江南女子的相貌。连云港虽说也不算是北方,但是就很难看到典型的南方相了。
                         在西塘的时候,去一家小小的避风塘买奶茶。做奶茶的姐姐留着短发,前额的刘海垂下来疏疏地扫着眉眼,看不清晰,然而一管尖俏鼻子极为秀气,唇似未涂朱,薄而姣小。她低着头一勺勺地加奶和冰,手指纤长。我认真看着调奶茶,真的差点想,要不要邀请她拍一张相片。
                         主啊,原谅我花痴了……
                         这算是初惊艳。在我看过很多人之后觉得,眉清目秀这个恶俗的词正确得无以复加。江南女子,好看的多是小颜、尖下颌、双眼皮并没有深痕媚然,是很精致的,碧清妙目。极是耐得住看。
                           从前想,娥皇固然天姿国色,薇也应当是长眉清眸的,要微微丰润的瓜子脸儿才美得从容。来了江南几日,便觉得纯属臆测。那似乎不是典型的江南美人。至于“天水碧”这样清淡颜色,与江南女子真是绝配了,水色秀气从衣料中直沁出来。
                         各处的景点都见到过穿旗袍或唐衣的游女,素色绸缎细花婉转,无论穿了是否好看,至少合适。芙蓉面像是天生来衬那旗袍的小立领的。女子耳上的长流苏簌簌地扫着立领的滚边,那样微妙竟是不可以言说的。
                      


                      11楼2009-09-20 11:14
                      回复
                        你们能看到吗?上面楼的图片里,左下角,石头上还隐约有“玩月池”的字样。
                        而这个,就是所谓“馆娃宫遗迹”的一览了。

                        


                        13楼2009-09-20 11:20
                        回复
                          好闻好闻~!


                          15楼2009-09-20 11:22
                          回复
                            下面不是正文,开始送图了。
                            对于江南的树,我一直很有感触。


                            16楼2009-09-20 11:23
                            回复
                              昭明太子读书院里的树,配着灯,很精致


                              17楼2009-09-20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