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好,我是七号王浩旸。”
小孩没有像张云雷想的那样紧张,反而十分的从容淡定,再定睛一看,便惊艳了张云雷,带着婴儿肥的小脸好像掐的出水来,大大的眼睛像紫葡萄一样水灵,好像藏有浩瀚星辰,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小嘴,明明是一个小男孩偏偏长得比女孩还秀气。
“鹬蚌相争。”
一曲鹬蚌相争唱下来也没出什么大错,张云雷又让孩子背了一段报菜名就让孩子出去了,出去后这教室里就热闹了。
“高老师,这个孩子好冷静呀。”
“嗯,可能因为经常被老师点上去唱吧。”
“把我放那,我可能都要紧张死。”
·
“现在,只剩下了你们仨,王浩旸、张郁昊和张景文,对吧,现在我们念一道题你们写一道题的答案,一人拿一张纸开始。”
“第一题,送分题,相声的祖师爷是谁?”
“第二题,鹬蚌相争的最后一句。”
“第三题,八扇屏——小妇人说的是谁?”
……
“好了,卷子交了,你们可以趴一会儿,考了一下午了,怪累的。”
·
“行了,张景文收拾走吧,张郁昊和王浩旸留下。”
“你们两个人想分开吗?”
“不想。”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
“行吧,回去吧,要是可以明天就收拾东西,要是不行明天最后一次考核。”
“诶。”
·
“九郎,回吧。”
“诶,去哪?”
“玫瑰园。”
张云雷心里想把两个孩子都收下,可不知道师父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师父会不会同意?
·
“哥,你说咱们会分开吗?”
“不知道,听天由命吧。”
“唉~不想和你分开。”
“我也不想,好了睡吧,没准明天不用分开。”
“嗯,但愿吧。”
·
笃笃笃
“进。”
郭德纲看见是张云雷就停下了手里的活,问道:
“怎么样,有看上的吗?”
“有,两个。”
郭德纲看着张云雷一脸愁容又问道:
“怎么?只想收一个?”
“不是,我想把太平歌词传承下去,但我不知道两个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太平歌词,要是两个都真心喜欢那是最好的,要是只有一个喜欢那就麻烦了。”
“那明天我再去考一次,要是只有一个孩子喜欢那就告诉另一个孩子,他要是想学,随时可以学。”
“嗯。”
“我的儿,记住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十分能耐都使尽,后辈儿孙不如人。”
“诶,爸爸我回去了。”
“路上小心。”
·
“高老板。”
“老郭,你怎么来了?”
“小辫昨天给我说看上俩孩子,做不下主,就喊我来看看。”
“好,里面请。”
“哎呦,您客气。”
明白郭德纲为什么要来后,高老师很快就把王浩旸张郁昊找了出来。
·
郭德纲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大概六七岁,大一点的大概十三四岁,长得还挺乖。
“几岁了,孩子。”
“六岁 ” “十四岁 ”
“叫什么?”
“王浩旸 ” “张郁昊 ”
“喜欢太平歌词吗?说实话。”
“喜欢 ” “不是很喜欢 ”
“那要愿意就来一段吧,张云雷打御子。”
·
“我唱一段鹬蚌相争。”
“昨日里阴天渭水寒,出了水的河蚌儿晒在了沙滩……”
郭德纲听完这稚嫩的童声心中感叹:没想到这个小孩唱的还真不错,是个好苗子。
·
“我唱一段劝人方。”
“那庄公闲游出趟城西,瞧见了他人骑马我这骑着驴……”
“行,唱得可以,张云雷过来。”
·
“两个孩子都可以,可那个张郁昊要考虑考虑。”
“要么告诉他想学就学,不学你也不逼。”
“可以。”
“辫儿,你确定要收这两个孩子?”
“嗯,高老师。”
“行吧,王浩旸还在这儿学过京剧,学的是旦角,但是这个孩子……”
“嗨,多大点事嘛,就是家里多一个人,我家还多一点生气呢。”
“行,我去问问孩子们愿意吗。”
·
高老师刚推开十教室的门,就看见两个孩子的小脑袋凑在一起说着什么,就开口问道:“说什么呢?给我也说说呗。”
“高老师。”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到。
“愿意拜张云雷为师吗?”
“愿意。”
“行,以后跟着师父好好学。”
“张郁昊,你和你师父住还是住亲戚家?”
“我住我亲戚家吧,就不麻烦张老师了。”
“好,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吧,旸旸你去你师父家住。”
·
“辫儿,两个孩子是现在打包带走还是过两天?”
“明天吧 ”
“王浩旸跟你住,张郁昊”
·
“王浩旸跟你住,张郁昊去亲戚家。”
“行,麻烦您了。”
“让他们回去收拾一下,我现在回去给王浩旸收拾一间屋。”
·
下午 书房里
·
“今天就给你两个人立规矩,跪这。”说着张云雷指了指面前的地板。
“一 不许欺师
二 不许偷懒,不懂就问
三 出行前必须汇报,出事必须给我说清楚
四 不许沾烟酒
五 敢作敢当
六 要珍惜身体
七 要尊敬长辈
以后可能还会接着加
重复一遍 ”
“一 不许欺师
二 不许偷懒 不懂就问
三 出行前必须汇报 出事必须给师父说清楚
四 不许沾烟酒
五 敢作敢当
六 要珍惜身体
七 要尊敬长辈 ”
“行了起来吧,王浩旸收拾房子去第三间昂,张郁昊我送你过去。”
·
把张郁昊送到小区门前后,张云雷又交代了几件事后就回来了,看见小孩忙碌而又干练的背影不禁叹气,看来这孩子经历过的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的多。
“孩子,收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