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世界都在谈论着玛雅人的预言。12月24日,对于罗安安来说,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学习占据着她大部分的时间,同样也占据着大部分的思绪。这一天,同这个冬天里的每一天一样,寒冷、麻木、忙碌着。她抬头看着天边远处,雾霾背后,应该有一颗温暖的太阳正在升起吧,东南方的远处,也需看得见那灿烂的朝霞。
从普通初中走向中点高中,对于平凡的她来说是件困难的事。如同大部分人一样,中等智商,中等外貌,中等家庭,她是个彻底的普通人。羡慕着年级第一的博闻强记,羡慕着校花的漂亮,甚至羡慕着同桌玲珑心思和好人缘。她,资质平平,在这样的学校里,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不落后与人。好在,她总能快乐拥抱平淡乏味的生活,那时候,凌晨六点学校门口的奶茶,好朋友带来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周五晚上网吧门口的炒面…总能让一整天都精彩,晚自习后回宿舍路上的谈话里总有着欢声笑语。
15岁开始的暑假,她认识了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网友,奇异的与她契合,本以为是闺蜜换了游戏账号逗自己,百般逼问下却得知确是偶然遇见的陌生人,她尴尬极了,戏谑般的亲密称呼唤了许久,对于这样的陌生,实在不知该怎样处理。在那个网络并不普及的时候,“网友”这个流行的词汇,她却并没有接触过。
这个人,还真是自来熟。她想。
一连几天,这个网友总是按时找她打游戏。对于这游戏而言,她其实并不精通,一次又一次的“拖后腿”中,她以为,那个自来熟的网友肯定不喜欢这样一个坑货队友,长此以往,那样的乌龙事件应该可以不了了之吧。
可后来,她却发现,他声音好听,性格温和,和他一起的时间总是轻松快乐。可能是同样来自普通人的共鸣,让她逐渐享受和他的相处,午后的游戏成为了那个暑假最珍贵的记忆。
时间过得很快,短暂的暑假很快过完了,她从对面的高一教学楼搬到了对面,惊喜的发现和曾经玩得好的后座女生分到了统一班级,开学的第一天,她很快融入了新环境。
后座女生是一个人缘极好的娃娃脸女生,因着老同学的原因,她们从前后桌变成了同桌,又变成了室友,关系的密切开始让两个女生无话不谈。她说起了暑假时候那个有趣的网友,她似乎有些洪水猛兽的“网恋”征兆。同桌女生调侃“那么喜欢福建,干脆努力些考去厦门大学奔现好了”,她有些不知所措,厦门大学呀,分数线那么高,应该很难考吧。
高二,文科班更加忙碌。背不完的诗词歌赋、政治思想和朝代更迭,还有那个书桌上总烨烨生辉的“厦门大学”几个大字让她没有时间再玩游戏。周末的短暂上线时,她忐忑的给那个灰色的图像下留下了一串数字,那是她的电话号码,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要将遥远的关系拉近,同样也不知道那边,会不会有消息传来。
“我只是想了解下福建好不好,坚定报考厦门大学的决心”她这样告诉自己。
电话很快打来了。晚自习的时候,藏在抽屉里的手机亮着光,显示着一串陌生的数字。她陡然心慌起来,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讲的什么,再也听不进去。
晚上九点半,晚自习下课,她磨蹭着落在最后,心里慌乱万分着回拨了那个电话号码。那头的声音很熟悉,就是那个蝉鸣声声的午后听过的那个,她紧张的挂断了电话。
电话很快回了过来,接通的时候,她听到那个人叫她“小夭”,那是她的网名,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结结巴巴的应了几句,听到电话里传来的低低笑声,她羞愧的无地自容。却听那边说“我以为,你应该是挺开朗的女生”想起刚开始时候游戏中的亲密称呼,她脸红的厉害,强自镇定的说着厦门大学,那边耐心的和她聊着,很快月亮挂在头顶,她急急的说了改天联系,听着那个熟悉的声音说“加油,欢迎来福建,晚安了”,随后就是空空的忙音。晕乎乎的躺倒床上,一晚上,脑子里全是那句晚安了,直到床头的闹钟响起。
这样的联系由夏天持续到冬天,他们越发熟稔,如同熟识很久,她开始以为自己以女朋友的身份出现,也越发期待未来,一年半之后的见面。
后来又变成了笔友,单方面的,那个大她三岁的男生说自己不喜欢写信交流,太麻烦,也太慢。她却喜欢,她觉得,电子信息虚无缥缈,不如信件,有一种浪漫的踏实感觉,这样会让她感觉这场“恋爱”更加真实可靠。这是第一次,她喜欢一个人。
西安到罗源的距离,是1371公里,太远了,一封信,要寄9天,一条围巾,要寄7天。
2012年12月24日,没有世界末日,但确实是不太美好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晚自习后,她拨通了那个号码,与往常不同,电话响了很久,却是另一个人接起来的。那个接起电话的男生告诉她,他不在,她却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喊声“我的电话吗?谁呀?”接起电话的男生说“小夭?这是谁?”那边远远的答到“啊,某某游戏里的女朋友”她默默挂掉了电话。
是呀,他们之间的联系,确实只有暑假时候的那场游戏。
很久没有联系,很快,他的社交软件上出现了女孩子的照片,一起看的电影和留言板里的亲密称呼。
2013年的寒假和新年,她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一整天。听到家人压低声音讨论着担心,她向那个许久不联系的号码发送了“新年快乐”的短信,顶着两只红肿的的眼睛,笑着下楼和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大声讨论着春晚的小品。
本来以为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了,她遗憾,难受,却未曾后悔。但很快,她再次接到了那个号码的电话,他失恋、打架、毕业、找工作,甚至日常见闻,吃喝小事,那个电话频繁的打来,她却总做不到挂断。她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来源于他怎样的想法,却总是甘愿扮演着这样卑微的角色。“毕竟也算是半个朋友,反正,那种虚无的关系很早都结束了”。
高三后半学期,课程很紧张,她可怜的英语成绩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努力学习,她却总因为他的琐碎话语或是暂停联系走神,她把内心很长的话写成网络上的文字,很多人为这样的故事和可笑的执念感叹,她也感叹,“早恋果然耽误学习”。
高考,她考了个不好不坏的成绩,被她辜负的英语,果然拖着她的脚脖子。不想复读,只好听从家里建议,报考了省内的普通本科大学。“再也去不了福建了”她想。
大学生活轻松,同样无趣。她努力的踊跃起来,想忘掉那些不快的回忆,很快,她参加各色活动,加入各种社团,认识新的朋友,一起玩乐学习,就像所有大学生一样,她很怕自己独特不群。再接着,她也有了男朋友,称谓亲密,散步林荫,拥抱接吻,总有某个瞬间,她回忆起那个明月当空时候的晚安,那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和那一瞬间的脸红心跳感觉。
2017年6月,大学毕业,跟随恋爱四年的男友来到西藏,顺利轻松的国企工作,领导宽厚,同事友好,薪资可观。再没了远方的来电,她再不敢登录那个2011年暑假的游戏。
11月,她点开很久不曾打开的那个灰色图像,依旧打了行字,删除,却一不小心按下了发送。她急忙撤回,那边却瞬间回了消息过来,简短的聊了几句话,物是人非,她笑“当年果然是太过单纯”。
2018年,听从家里的意思,她辞去了国企总是出差的工作,做了个初中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逐渐成为她要面对的紧迫事情。
2020年,寒假,24岁马上就要结束,“福建,总要去看看才好”她想着,于是很快到了。那个毫无特点的城市,却承载着青春里最长的梦呀。她走过那时寄出去信件的熟悉地址,尝过那个许多年前听来的特色小吃,呼吸着海岸边潮湿温暖的空气,看过那个心心念念想要报考的厦门大学。
游戏总会结束的,梦总要醒来的,人总要长大的。
“青春,再见了”
“罗源、长安,罗安安,再见了”
绫罗布甲,各安天涯。
从普通初中走向中点高中,对于平凡的她来说是件困难的事。如同大部分人一样,中等智商,中等外貌,中等家庭,她是个彻底的普通人。羡慕着年级第一的博闻强记,羡慕着校花的漂亮,甚至羡慕着同桌玲珑心思和好人缘。她,资质平平,在这样的学校里,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不落后与人。好在,她总能快乐拥抱平淡乏味的生活,那时候,凌晨六点学校门口的奶茶,好朋友带来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周五晚上网吧门口的炒面…总能让一整天都精彩,晚自习后回宿舍路上的谈话里总有着欢声笑语。
15岁开始的暑假,她认识了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网友,奇异的与她契合,本以为是闺蜜换了游戏账号逗自己,百般逼问下却得知确是偶然遇见的陌生人,她尴尬极了,戏谑般的亲密称呼唤了许久,对于这样的陌生,实在不知该怎样处理。在那个网络并不普及的时候,“网友”这个流行的词汇,她却并没有接触过。
这个人,还真是自来熟。她想。
一连几天,这个网友总是按时找她打游戏。对于这游戏而言,她其实并不精通,一次又一次的“拖后腿”中,她以为,那个自来熟的网友肯定不喜欢这样一个坑货队友,长此以往,那样的乌龙事件应该可以不了了之吧。
可后来,她却发现,他声音好听,性格温和,和他一起的时间总是轻松快乐。可能是同样来自普通人的共鸣,让她逐渐享受和他的相处,午后的游戏成为了那个暑假最珍贵的记忆。
时间过得很快,短暂的暑假很快过完了,她从对面的高一教学楼搬到了对面,惊喜的发现和曾经玩得好的后座女生分到了统一班级,开学的第一天,她很快融入了新环境。
后座女生是一个人缘极好的娃娃脸女生,因着老同学的原因,她们从前后桌变成了同桌,又变成了室友,关系的密切开始让两个女生无话不谈。她说起了暑假时候那个有趣的网友,她似乎有些洪水猛兽的“网恋”征兆。同桌女生调侃“那么喜欢福建,干脆努力些考去厦门大学奔现好了”,她有些不知所措,厦门大学呀,分数线那么高,应该很难考吧。
高二,文科班更加忙碌。背不完的诗词歌赋、政治思想和朝代更迭,还有那个书桌上总烨烨生辉的“厦门大学”几个大字让她没有时间再玩游戏。周末的短暂上线时,她忐忑的给那个灰色的图像下留下了一串数字,那是她的电话号码,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要将遥远的关系拉近,同样也不知道那边,会不会有消息传来。
“我只是想了解下福建好不好,坚定报考厦门大学的决心”她这样告诉自己。
电话很快打来了。晚自习的时候,藏在抽屉里的手机亮着光,显示着一串陌生的数字。她陡然心慌起来,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讲的什么,再也听不进去。
晚上九点半,晚自习下课,她磨蹭着落在最后,心里慌乱万分着回拨了那个电话号码。那头的声音很熟悉,就是那个蝉鸣声声的午后听过的那个,她紧张的挂断了电话。
电话很快回了过来,接通的时候,她听到那个人叫她“小夭”,那是她的网名,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结结巴巴的应了几句,听到电话里传来的低低笑声,她羞愧的无地自容。却听那边说“我以为,你应该是挺开朗的女生”想起刚开始时候游戏中的亲密称呼,她脸红的厉害,强自镇定的说着厦门大学,那边耐心的和她聊着,很快月亮挂在头顶,她急急的说了改天联系,听着那个熟悉的声音说“加油,欢迎来福建,晚安了”,随后就是空空的忙音。晕乎乎的躺倒床上,一晚上,脑子里全是那句晚安了,直到床头的闹钟响起。
这样的联系由夏天持续到冬天,他们越发熟稔,如同熟识很久,她开始以为自己以女朋友的身份出现,也越发期待未来,一年半之后的见面。
后来又变成了笔友,单方面的,那个大她三岁的男生说自己不喜欢写信交流,太麻烦,也太慢。她却喜欢,她觉得,电子信息虚无缥缈,不如信件,有一种浪漫的踏实感觉,这样会让她感觉这场“恋爱”更加真实可靠。这是第一次,她喜欢一个人。
西安到罗源的距离,是1371公里,太远了,一封信,要寄9天,一条围巾,要寄7天。
2012年12月24日,没有世界末日,但确实是不太美好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晚自习后,她拨通了那个号码,与往常不同,电话响了很久,却是另一个人接起来的。那个接起电话的男生告诉她,他不在,她却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喊声“我的电话吗?谁呀?”接起电话的男生说“小夭?这是谁?”那边远远的答到“啊,某某游戏里的女朋友”她默默挂掉了电话。
是呀,他们之间的联系,确实只有暑假时候的那场游戏。
很久没有联系,很快,他的社交软件上出现了女孩子的照片,一起看的电影和留言板里的亲密称呼。
2013年的寒假和新年,她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一整天。听到家人压低声音讨论着担心,她向那个许久不联系的号码发送了“新年快乐”的短信,顶着两只红肿的的眼睛,笑着下楼和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大声讨论着春晚的小品。
本来以为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了,她遗憾,难受,却未曾后悔。但很快,她再次接到了那个号码的电话,他失恋、打架、毕业、找工作,甚至日常见闻,吃喝小事,那个电话频繁的打来,她却总做不到挂断。她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来源于他怎样的想法,却总是甘愿扮演着这样卑微的角色。“毕竟也算是半个朋友,反正,那种虚无的关系很早都结束了”。
高三后半学期,课程很紧张,她可怜的英语成绩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努力学习,她却总因为他的琐碎话语或是暂停联系走神,她把内心很长的话写成网络上的文字,很多人为这样的故事和可笑的执念感叹,她也感叹,“早恋果然耽误学习”。
高考,她考了个不好不坏的成绩,被她辜负的英语,果然拖着她的脚脖子。不想复读,只好听从家里建议,报考了省内的普通本科大学。“再也去不了福建了”她想。
大学生活轻松,同样无趣。她努力的踊跃起来,想忘掉那些不快的回忆,很快,她参加各色活动,加入各种社团,认识新的朋友,一起玩乐学习,就像所有大学生一样,她很怕自己独特不群。再接着,她也有了男朋友,称谓亲密,散步林荫,拥抱接吻,总有某个瞬间,她回忆起那个明月当空时候的晚安,那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和那一瞬间的脸红心跳感觉。
2017年6月,大学毕业,跟随恋爱四年的男友来到西藏,顺利轻松的国企工作,领导宽厚,同事友好,薪资可观。再没了远方的来电,她再不敢登录那个2011年暑假的游戏。
11月,她点开很久不曾打开的那个灰色图像,依旧打了行字,删除,却一不小心按下了发送。她急忙撤回,那边却瞬间回了消息过来,简短的聊了几句话,物是人非,她笑“当年果然是太过单纯”。
2018年,听从家里的意思,她辞去了国企总是出差的工作,做了个初中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逐渐成为她要面对的紧迫事情。
2020年,寒假,24岁马上就要结束,“福建,总要去看看才好”她想着,于是很快到了。那个毫无特点的城市,却承载着青春里最长的梦呀。她走过那时寄出去信件的熟悉地址,尝过那个许多年前听来的特色小吃,呼吸着海岸边潮湿温暖的空气,看过那个心心念念想要报考的厦门大学。
游戏总会结束的,梦总要醒来的,人总要长大的。
“青春,再见了”
“罗源、长安,罗安安,再见了”
绫罗布甲,各安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