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社会与市场营销研究中心Socis2月5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70.5%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充满敌意;仅有6%的人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很友善。另有13.7%的人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态度不咸不淡,谈不上友好,也谈不上敌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克兰人对欧美的好感度持续上升。38.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友好国家,36.9%的受访者德国持有好感,还有31.9%的人视白俄罗斯为友好国家(多选)。对上述三国家持敌视态度的受访者,占比分别是9.1%、3.8%和4.4%。
被乌克兰人民视为第一大友好国家的,是其西部邻邦波兰。有高达40.8%的受访者持这一观点。
SOCIS是乌克兰知名社会民调研究机构,盖洛普组织成员,该公司的自我推介语是:“1997年以来一直提供高质量的市场营销调研”。
总而言之,这是家老牌、靠谱的调研公司。上述民调进行于1月20日至27日,覆盖了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分裂地区之外的所有州,20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参与,较客观地反映了乌克兰社会的基础民意。
二
分析上述民调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俄乌之间的兄弟情谊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是仇恨与敌视。四个乌克兰人中,就有三个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不怀好意,这种敌意已经深入人心,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化解。
不管俄罗斯和普京是否乐意,反俄仇俄已经成为乌克兰最基本的民意。这在去年乌克兰大选中也得以证实。三个主要候选人(波罗申科、季莫申科和泽连斯基)在竞选中无一例外向选民展示对俄强硬立场,誓言要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将俄罗斯侵略者赶出顿巴斯。泽连斯基上台之后,虽然与俄关系有所缓和,但总体上反俄抗俄调门不减。
2、亲欧疏俄,已经成为乌克兰外交难以逆转的大趋势。民意所向,当政者也必须顺应民意。现任总统泽连斯基生长于亲俄氛围浓厚的乌克兰东部,乌克兰语远没有俄语说得溜,但他上台执政之后,也明确要继承前任波罗申科定下的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外交路线。
3、波兰成为乌克兰人心目中的第一大友好国家(这一结论当然不包括那些与乌克兰相隔遥远的非利益攸关国),而不是美国或者欧盟双雄(德国和法国),这有点让人意外。但细想起来也在情理当中。两国都曾经或者正在遭受苏俄侵略,同病相怜,同仇敌忾,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感受。
4、无论是欧美,还是友邻,均未赢得超过半数以上乌克兰人的好感。这反映出了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动荡和战乱之后,多数乌克兰民众已经不再盲目相信那些域外国家,不再奢望有所谓的救世主能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泽连斯基在竞选时喊出的那句“每个人都是乌克兰总统”的口号,正是因为唤醒了民众心中的自立自强意识,才引发了极大的共鸣。
三
乌克兰传统上被分为亲欧西部地区和亲俄东部地区两大政治版块。一位乌克兰政治家曾经形象比喻说,欧洲和俄罗斯就像两把座椅,而乌克兰注定在这两把椅子之间徘徊不已。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被美国支持的广场革命赶上台之后,习惯于兵出奇招、险中求胜的普京,果断出手“收复”了赫鲁晓夫当年赠予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
收复克里米亚,无疑是普京个人的丰功伟绩,但此举对于俄国家根本利益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普京在2018年俄大选前夕接受俄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时,就克里米亚问题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表态:
“我们的对手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众所周知,达到了自己的所有战术目标。但看长远看,我们还是赢了。”
普京这段话,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美西方抓住克里米亚问题大做文章(对俄实施一轮接一轮的制裁,持续炒作俄罗斯威胁论,让俄在国际上面临空前孤立),取得了对俄罗斯的战术优势。但从长远上看,收复克里米亚是个战略性胜利。
普京这话说得很硬气,但6年来的事实不容乐观:俄罗斯虽然赢得了克里米亚,却将乌克兰彻底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阵营,而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小兄弟国,对俄罗斯的离心力也在增强。
尤其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拧成了一个死结。目前最乐观的结局是,俄乌在欧盟的斡旋之下,就顿巴斯冲突达成和解。但吃到肚子里的肉不可能再吐出来,俄罗斯断然不可能主动将克里米亚“交还”乌克兰。而克里米亚问题不解决,俄乌无法实现真正的修好。
当事双方都寄希望于时间能够解决克里米亚这个棘手的难题。俄罗斯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乌克兰和国际社会都能逐渐接受这一既定事实。而乌克兰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翘首期盼,俄罗斯在国际制裁和国内积弊的双重挤压之下,有朝一日会像前苏联那样分崩离析。届时乌克兰就能顺理成章地拿回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