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星图》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星图
1609年,伽利略做出了放大倍数达32倍的望远镜。每天晚上,伽利略都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浩瀚的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在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因此,人们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2004年5月,位于伦敦的英国图书馆展出了一幅来自中国的《敦煌星图》——世界上最古老而准确的星座图。为了说明该图的准确性,图书馆还配了一张现代天体绘图同时展出作为对照。由此可见,中国人探索天体的奥秘时间远远早于伽利略和其它欧洲天文学家。
《敦煌星图》,大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这幅珍奇纸卷长210厘米宽25厘米,分为两块,一为26张形状各异的云图,附随文字说明在占卜上的意义;另一块为12张星象图,每张都由东至西描绘30度线的夜空景象,再加上一张极地天空的星象图,星空观测位置应为北纬34度,可能是过去长安(今称西安)或洛阳的观测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划分为12个区块,以追踪木星(古称岁星)公转,木星大约每12年绕太阳一周,这也是中国旧历1年12个月的计算基础。
《敦煌星图》也是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位置沿黄道、赤道带分12段,先把紫薇垣以南诸星用类似墨卡托圆筒投影的方法画出,再将紫薇垣画在以并极为中心的圆形平面投影上。也就是说,它把天空描绘成在圆筒球柱上射出的椭圆,而欧洲在15世纪才开始使用这种现代技术。
在《敦煌星图》上,每张星图旁都附有文字说明名称、隐含寓意,以及据说会受这个天体区域影响的中国疆域。
《敦煌星图》还将1,339颗星划为257个星群,其中两个与大北斗座及猎户座一致,还包括不易以肉眼观察的微弱星星及几颗南半球的星星。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天文学家吉恩•马克•邦尼特•比达德(Jean-Marc Bonnet-Bidaud)指出,图中最耀眼的星星位置相当准确,与现在的位置相差几度。近地平线的星空则依据圆筒状式投影,子午线依据等距的垂直线绘制,纬度则与水平线相符;近天极地区使用方位角投影,保留星空原有方向,这些方式仍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绘图。
(未完待续)

1609年,伽利略做出了放大倍数达32倍的望远镜。每天晚上,伽利略都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浩瀚的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在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因此,人们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2004年5月,位于伦敦的英国图书馆展出了一幅来自中国的《敦煌星图》——世界上最古老而准确的星座图。为了说明该图的准确性,图书馆还配了一张现代天体绘图同时展出作为对照。由此可见,中国人探索天体的奥秘时间远远早于伽利略和其它欧洲天文学家。
《敦煌星图》,大约绘制于唐中宗时期。这幅珍奇纸卷长210厘米宽25厘米,分为两块,一为26张形状各异的云图,附随文字说明在占卜上的意义;另一块为12张星象图,每张都由东至西描绘30度线的夜空景象,再加上一张极地天空的星象图,星空观测位置应为北纬34度,可能是过去长安(今称西安)或洛阳的观测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划分为12个区块,以追踪木星(古称岁星)公转,木星大约每12年绕太阳一周,这也是中国旧历1年12个月的计算基础。
《敦煌星图》也是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位置沿黄道、赤道带分12段,先把紫薇垣以南诸星用类似墨卡托圆筒投影的方法画出,再将紫薇垣画在以并极为中心的圆形平面投影上。也就是说,它把天空描绘成在圆筒球柱上射出的椭圆,而欧洲在15世纪才开始使用这种现代技术。
在《敦煌星图》上,每张星图旁都附有文字说明名称、隐含寓意,以及据说会受这个天体区域影响的中国疆域。
《敦煌星图》还将1,339颗星划为257个星群,其中两个与大北斗座及猎户座一致,还包括不易以肉眼观察的微弱星星及几颗南半球的星星。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天文学家吉恩•马克•邦尼特•比达德(Jean-Marc Bonnet-Bidaud)指出,图中最耀眼的星星位置相当准确,与现在的位置相差几度。近地平线的星空则依据圆筒状式投影,子午线依据等距的垂直线绘制,纬度则与水平线相符;近天极地区使用方位角投影,保留星空原有方向,这些方式仍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绘图。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