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下吧 关注:696贴子:3,051
  • 0回复贴,共1

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中国历史上不乏有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大国工匠。技术精湛的庖丁,留下了游刃有余的千古佳话;千凿百雕的鲁班,无愧于名垂青史的木匠祖师爷之称;平凡无奇的卖炭翁,上演着滴油不漏的经典说……在岁月长河中,正是因他们存在,不断刷新着中国工匠的传奇记录,延续着大国工匠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应当继承这份精益求精的民族品质,以工匠精神助推“中国智造”的美好蓝图。
精心设计成就理论之美。经典的理论总是拒“世俗”于千里之外,阻碍了理论知识的输出与发展,也无法更好地呈现于世人眼前。三源里“网红”菜市场,通过开办主题展览,借现实生活介绍经济学问题,“精准”打动人心,触发传播的魅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在知识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精心设计,选择贴近生活的场景,精心打磨,让知识融入生活的表达。精心的设计,精准的定位,精彩的融合,让“高阁之上”的理论更“接地气”,以“下里巴人”之姿绽放“阳春白雪”的耀眼光芒。
精细管理实现品牌声誉。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技术更新之速已远非昨日可语,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是现代企业不可抗拒的必由之路。海尔集团正是深谙此道,才留下了“总裁砸冰箱”的品牌佳话,才能在一堆世界名牌家电行业之林中屹立不倒。因此,当代企业应该积极回应时代的号召,提升企业管理运营的精细化程度,依托大数据时代的利好之势,实现企业管理的转型升级,让精细管理助推精品产业、精细服务、经典品牌,更好地打造独具特色、风靡全球的中国品牌。
精细化学习造就大国工匠。当前功利化教学风行于世,学习唯分论、成绩决定论依然主导着殷殷学子的课堂之风。课堂教学语言精准唯一,学生回答标准准规范,这一切显然与造就有思想、有灵魂的时代新人背道而驰,其背后折射出了漠视人才培养的规律、忽视创新精神的追求和对人才的尊重。而如果人人都争当张学海这样的“大工匠”,即使斩获无数技术成果,依然二十年如一日不懈地打磨钳工技艺,那么,我们又何愁“用工荒”、“人才荒”等危言论调呢?
传承工匠精神,让大国工匠代不乏人,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当代中国人应有的担当。以精心设计盘活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在菜市场绽放经典理论的无穷魅力;用精细化管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在全球化浪潮中闪耀着中国智造的品牌光芒;传递精细化学习理念,在5G时代锻造复兴中华的“国之重器”。中国未来,大国工匠,可期可待!


1楼2020-02-16 18:0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