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贴主要展示用光学望远镜在各种倍率下太阳系行星的最佳理想观测效果,忽略了大气干扰及光污染(SE也模仿不出来),同时图片模式采用HDR,因此会比肉眼实际观测清晰得多,对比100倍下的土星及木星,长时间曝光+后期处理的照片及肉眼观测的效果对比可能就是这样:

以及这样
:

所以本贴图片仅供新手参考,天文观测选取地点很重要
。
望远镜最大倍率一般取口径2倍以下为宜,当然2倍也是理想值
。市面上常见最大口径一般是牛反500mm,所以地面上观测取1000倍是极限。哈勃望远镜的口径是2.4m,就取其极限倍率5000。
首先上个太阳系分布图(时间是2518年10月),轨道上粗线末端即行星位置,旁边附有标签。
全家照:

近日行星分布:

观测还要考虑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好的观测时机与坏的对比下,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可以差很多甚至是数倍的距离,同样观测倍率也相当于提升了数倍,能看到的细节自然更多。所以本贴在展示当前位置的观测效果时,还会加上凌日、大冲等距离最近的极限情形。
根据上面的行星分布图,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算是接近大距,比凌日、大冲的距离还是远不少。当然水星、金星只能是接近凌日,不然什么都看不到
。
本贴考虑极限情形下倍率提升比例,粗略估计如下:
水星1.5
金星3
火星4
木星1.8
土星1.5
冥王星1.5
天王星后面的行星轨道周期基本告别有生之年了
,且天王星、海王星接近冲日,感觉对比大冲也缩不了多少距离,就不考虑比例了。
最后,本贴的截图展现的视场大小约为8°,基本相当于一般低于10倍的手持望远镜的视场,可以当成你在用手持望远镜观测,当然高倍天文望远镜肯定没那么大的视场就是。因为空间望远镜用得是相机,涉及到哈勃的假想截图就不考虑视场了。

以及这样


所以本贴图片仅供新手参考,天文观测选取地点很重要

望远镜最大倍率一般取口径2倍以下为宜,当然2倍也是理想值

首先上个太阳系分布图(时间是2518年10月),轨道上粗线末端即行星位置,旁边附有标签。
全家照:

近日行星分布:

观测还要考虑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好的观测时机与坏的对比下,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可以差很多甚至是数倍的距离,同样观测倍率也相当于提升了数倍,能看到的细节自然更多。所以本贴在展示当前位置的观测效果时,还会加上凌日、大冲等距离最近的极限情形。
根据上面的行星分布图,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算是接近大距,比凌日、大冲的距离还是远不少。当然水星、金星只能是接近凌日,不然什么都看不到

本贴考虑极限情形下倍率提升比例,粗略估计如下:
水星1.5
金星3
火星4
木星1.8
土星1.5
冥王星1.5
天王星后面的行星轨道周期基本告别有生之年了

最后,本贴的截图展现的视场大小约为8°,基本相当于一般低于10倍的手持望远镜的视场,可以当成你在用手持望远镜观测,当然高倍天文望远镜肯定没那么大的视场就是。因为空间望远镜用得是相机,涉及到哈勃的假想截图就不考虑视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