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埃尔马》(Tal-Elmar)是《中洲历史》全十二卷(不算入第十三卷《索引》)中,最末尾的一篇作品:它具有一种和托尔金的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气质,被放在全作的最后,似乎正是恰如其分的。在托尔金的创作生涯里,很少能看到像《塔尔-埃尔马》一样的记叙,采取了完全是小人物的、平民的视角,而叙事的触角又屡屡伸向灰色的、正邪不分的地带,以至于连素来“伟大光荣正确”的“精灵之友派”努门诺尔人,也惊人地暴露出了阴暗暴虐的一面。
《塔尔-埃尔马》是对批评托尔金的作品“正邪分明”、“过于理想化”的人的一记重拳,它明确地告诉读者:托尔金完全了解光鲜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污垢,帝王的功业必然建立在枯骨之上,就连那些牺牲者与受害者,他们的双手也并不是完全不沾染血腥的。在“不懂”与“不写”之间,存在着一条明确的界限:《塔尔-埃尔马》就是托尔金的这条界限。
《塔尔-埃尔马》的手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克里斯托弗 • 托尔金的推测,写于1950~1955年之间;第二部分题为“《塔尔-埃尔马》的后续”,写于1955年。此外,在1968年,托尔金又给这篇作品增加了一段注解。
和托尔金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塔尔-埃尔马》也是一份未完成的手稿,故事在高潮到来之前便戛然而止。
《塔尔-埃尔马》
【作者注:这是一个故事的开篇,它从野蛮人类的视角描述了努门诺尔人。起初创作它时,我没有对地理问题做过多的考虑:但是,它要么是一篇独立成章的故事,和《魔戒》关系不大;要么(依我之见)就是一份对沦亡前的努门诺尔人(精灵之友)来到中洲建造永久性港口的历史记载。如此一来,地理描述必须符合安都因河口和长滩一带的地形。】
很久很久以前,在黑暗列王尚存的年代,那时候的人可以从太阳初升之地一直走到太阳沉落之海,而不沾湿自己的鞋子——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翠绿的阿嘉丘陵里有一座护篱环绕的村庄,村庄里面住着一个老头儿,他的名字叫长胡子哈扎德。长胡子哈扎德平生有两大骄傲:一是,他有整整十七个儿子;二是,他的胡子有整整五呎长(这还不带抻直的)。比起儿子们来,哈扎德倒是更喜爱自己的胡子:胡子总是陪在他身边,柔软又服帖;儿子们却流散各处,而那些留在他身旁或来探望他的,又毫不服帖礼貌。哈扎德的儿子们跟年轻时候的哈扎德,简直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宽肩膀,黑皮肤,矮个子,脾气硬,舌头毒,手劲儿狠,动不动就拿拳头说话。
《塔尔-埃尔马》是对批评托尔金的作品“正邪分明”、“过于理想化”的人的一记重拳,它明确地告诉读者:托尔金完全了解光鲜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污垢,帝王的功业必然建立在枯骨之上,就连那些牺牲者与受害者,他们的双手也并不是完全不沾染血腥的。在“不懂”与“不写”之间,存在着一条明确的界限:《塔尔-埃尔马》就是托尔金的这条界限。
《塔尔-埃尔马》的手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克里斯托弗 • 托尔金的推测,写于1950~1955年之间;第二部分题为“《塔尔-埃尔马》的后续”,写于1955年。此外,在1968年,托尔金又给这篇作品增加了一段注解。
和托尔金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塔尔-埃尔马》也是一份未完成的手稿,故事在高潮到来之前便戛然而止。
《塔尔-埃尔马》
【作者注:这是一个故事的开篇,它从野蛮人类的视角描述了努门诺尔人。起初创作它时,我没有对地理问题做过多的考虑:但是,它要么是一篇独立成章的故事,和《魔戒》关系不大;要么(依我之见)就是一份对沦亡前的努门诺尔人(精灵之友)来到中洲建造永久性港口的历史记载。如此一来,地理描述必须符合安都因河口和长滩一带的地形。】
很久很久以前,在黑暗列王尚存的年代,那时候的人可以从太阳初升之地一直走到太阳沉落之海,而不沾湿自己的鞋子——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翠绿的阿嘉丘陵里有一座护篱环绕的村庄,村庄里面住着一个老头儿,他的名字叫长胡子哈扎德。长胡子哈扎德平生有两大骄傲:一是,他有整整十七个儿子;二是,他的胡子有整整五呎长(这还不带抻直的)。比起儿子们来,哈扎德倒是更喜爱自己的胡子:胡子总是陪在他身边,柔软又服帖;儿子们却流散各处,而那些留在他身旁或来探望他的,又毫不服帖礼貌。哈扎德的儿子们跟年轻时候的哈扎德,简直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宽肩膀,黑皮肤,矮个子,脾气硬,舌头毒,手劲儿狠,动不动就拿拳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