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吧 关注:6,611贴子:90,669
  • 12回复贴,共1

大概是些含丕量>50%的文字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首阳山小破亭子qwqqqq终于把初中时代的魔鬼短发留长了,好想再去一回鸭


1楼2020-03-13 11:38回复

    看到之后我一直想,曹子桓的诗就应当是这样用的。是讲述街头巷尾角落中寻常人的故事,像榆钱儿泛绿桑叶黄,年岁脉脉地流淌,在这样的时候,作为前人的诗句,被一个普通人闲闲地想起来。
    如今的人看燕一,惊异于尚未提出四声分出韵部的时代里,七言诗的滥觞即使到今天念起来也是那样好听,或者,看到漂亮的意象平顺地流淌而出,秋风、大雁,皎皎月光或是空房,逶迤在时间长河的上游,朦胧间似乎神秘、雅致,充满古典美。然而燕一始终并非什么花间词,从不适宜出现在深闺的绣扇上,就像曹子桓从未描写过什么花儿朵儿,甚至连“朱华冒绿池”也没有。只有草木,国王也见,乞丐也见;草木着霜的冷,国王也知,乞丐也知。他的诗歌的清新平易的风格,从深处来看也并不会因为时间而变成华丽深覆。从这里可以延伸到他作品的现代的意义,或者在所谓“文学平民化”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他怎样理应被回忆起来——然而我想到别处去了。我想到这一句实在写得好啊...像他的家族从横槊赋诗到顾盼含章,也最终湮隐于无常。


    2楼2020-03-13 11: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下面这个是状物散文...我的一切目的原本在于水帖,牵强附会地说起来,要不是某葡萄王子谁状物散文会去写水果!!!!(掀桌
      没办法,我太馋了,馋曹子桓还馋他的水果
      其实也安利到了丕丕
      吃葡萄
      今日处暑。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葡萄在果盘里出现的频率终于上升至天天都有。早晨有,午睡后有,晚饭后有。而且每一回的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
      这好像有点与众不同,大部分人只钟情于某一个品种。事情是这样的:在台风的卷云笼罩城市的那几天,天公打喷嚏要缓缓气息的宝贵间隙里,我妈四处找雨伞,说是要去买葡萄。
      “三四天不吃也并没有什么事啊,“我说,”葡萄是贵族水果,一千八百年前,没有一个南方人能吃到葡萄。就连孙权也吃不到。”
      “哼......”已经擎着雨伞的这个女人嗤笑了一声,好像嘲笑我价值观的落后似的,“那么我就要买红的,黑的,绿的,圆的,长的。让我们南方人挑着吃。”
      于是,冰箱里一时真的璀璨琳琅了。各式各样的葡萄被我妈一字排开。这一回吃哪个呢?我从每一串葡萄上揪下一颗品尝。美人指葡萄可以吃得很优雅,吻着美人泛红的指尖一吸。但是美人并不总能秀外慧中,里面的滋味竟很寡淡而且没有香味。小小的绿色提子那么小,那么圆,那么紧,甜得踏踏实实,亦不用剥皮,好像吃糖豆儿,缺乏趣味。一模一样的两串绿色葡萄,居然有两个毫不相干的名色,我左尝半颗,右尝半颗,居然敏锐地指出右边的香些,但要如此以偏概全,亦有失公道,焉知葡萄不是一粒一香的呢?
      最后的决定是选了一串颜色好看些的。璀璨琳琅的葡萄们最终也都被吃了,家人中居然是各有胥戴,果盘便长此缤纷了。
      我选择的是深紫色又大又圆的葡萄,需要剥皮,剥得不好,汁液便血溅五步。它在滋味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长得像一年前我在西安吃到的葡萄,能让我想起那种野里野气的清甜——我的价值观依然过时,觉得北方的葡萄才算是真正的葡萄呢。这不算是南方人的自卑吧,我只是爱附庸一点点风雅:
      (接楼下


      3楼2020-03-13 11:46
      回复
        “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腻,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南方有桔,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远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蒲萄就是葡萄,音译词,代表了它的外籍身份。这并不是什么闲适小品,却是魏文帝的诏书。我和几个无聊的朋友们都猜测这是曹丕对孙权所贡水果的玩笑式回应,再带点炫耀。确实值得羡慕。那个时候,吃葡萄代表掌有富饶的北中国,代表重开西域的赫赫功绩。加以清绮的文笔,描述着雅致的生活情趣——北方是汉末的文化高地,所谓天下三分月色,二分尽在曹家。碧眼儿毕竟不是常人,不然早被曹子桓酸死。
        好在今天下并不三分,倾慕北方,就可以去。我确实从葡萄建立了对北方的向往。一年前在夏雨初歇的西安,露天吃羊肉泡馍,那是在城郊,坐对秦岭,平视夕阳,气象万千。又吃了沾满孜然的羊肉串,咬了北方的大面团——那是个什么东西呢?黄白黄白的,奇硬无比,居然也能像麻糕一样温柔地掉渣子!就在吃得豪气干云,满手羊肉腥膻味的时候,一个挑着两大框葡萄的老人,头顶白毛巾地来了。他让我尝尝,语调好听极了,我豪气上头,并不推辞,就着他挑着的大筐子伸手摘了一颗,有一股冷气儿瞬间冲破孜然与油汪汪羊肉的肥美,是冷冽,清甜,使人折服,与南方的热带水果那腐烂般的甜蜜恰成对照。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北平带霜的玉李”,那个“带霜”,还有曹丕的“掩露”,大概表达的就是那种冷味吧!只是那一次的葡萄,也就吃了一个晚上,从此依然是吃不着,那滋味儿依然收回到《魏文帝集》的字里行间去了。
        由葡萄而往,我决定自己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方向是朝北。我将可以吃到带霜的玉李,掩露的紫葡萄。我会有那里的朋友,燕赵佳人,北地胭脂,用胳膊环住他们的胳膊。张恨水曾经讨论过胳膊问题,说北方美人的胳膊光洁圆润,是南方姑娘长不出来的。
        曾经看到一个人写饭碗,说以前只知道夸米粒粒香,却见到一只碗,碗底写四个篆字,“一粒一香”。这像是和尚的趣味,因为大概吃不着荤的人才会这么细致地品味米粒子。可如今葡萄对我来说,也是一粒一香了。吃葡萄在我,如同咀嚼幻想。一粒一香,葡萄们巧妙照应着那些心里最无法解释而根深蒂固的无聊之事。


        4楼2020-03-13 11:46
        回复
          解读得太美啦❤燕一也是好风雅好脱俗的简称。
          「惊异于尚未提出四声分出韵部的时代里,七言诗的滥觞即使到今天念起来也是那样好听,或者,看到漂亮的意象平顺地流淌而出,秋风、大雁,皎皎月光或是空房,逶迤在时间长河的上游,朦胧间似乎神秘、雅致,充满古典美」
          超级喜欢这句~


          IP属地:北京5楼2020-03-13 11:49
          收起回复
            果然充满了高中生式傻气
            那什么,还有的话且让我细细翻找...
            求有回应 来一起水!!!!!


            6楼2020-03-13 11:49
            回复
              先马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13 11:52
              收起回复
                是照片书签来自南京六朝博物馆,太好康了。


                8楼2020-03-13 22: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沙雕植丕文也放一下8
                  (紧贴时事)怎样得体地追一篇植丕文
                  “植大大您好,我是粉丝给您点的虚拟催稿er,我开始了。”
                  曾经曹丕对同人文这种现象还不是很理解。
                  毕竟他初次接触同人的契机,是在和曹植冷战期间,知心姐姐小郭学姐在当了他整整两周哀怨树洞之后,丢来一则来自“好想变成葡萄”的神秘分享。
                  “别再记弟弟的仇啦,你爹让你送他去参加作文比赛不一定是他自己的意思嘛,再说你爹又怎么知道你那天刚好约了什么甄姐姐假姐姐的呢,更不会是在故意向你炫耀爹爹的爱了啊哈哈哈哈哈哈你真的可爱......”
                  “这个的作者就是你家弟弟,多多研究换位思考,做哥哥的还是要包容弟弟呀。”
                  一点开,呀还是长篇未完结。
                  等等,为什么是“好想变成葡萄”?
                  ......弟弟还是比水果重要一点吧,虽然葡萄可不是普通的水果。这小子整天在想什么?
                  看完第一章,曹丕有点懵。
                  看完第十章,“我要举报!!!天凉了,让魏o3倒闭吧!!!!”
                  不过毕竟曹丕的灵魂里住着一个向往自由充满包容精神的文人,他决定忽略这是弟弟亲自下场写的植丕文的事实,放下岁月和家庭伦理给自己套上的成见桎梏,用他引以为傲的理性批判精神,和这部其实很优秀的作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心与心的交流默默地发生着。
                  在(单方面)冷战的坚冰下静水流深地发生着。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情况,曹丕想催更。
                  其实,也不能承认是因为什么文学价值,对于小说,曹丕认为自己更欣赏那些较为通俗简洁和含蓄蕴藉的叙述方式,曹植这个抒情太滥不行不行的——只不过似乎慢慢解开了一些心结,想要继续了解下去罢了。
                  问题是,怎么催?
                  突然风行网络的虚拟xxx服务是很好的办法,但是还是开小号去委托吧,如果人业务不熟练把自己泄露了,这场冷战可还怎么把傲娇进行到底啊!
                  于是点开自己的二十多个小号精挑细选出一个(看似)最不容易掉皮的。
                  等等,既然已经有了号,何必再委托他人?
                  “植大大您好,我是粉丝给您点的虚拟催稿er,我开始了。”
                  打下这一行字再点下发送,曹丕内心有点点隐秘的激动和慌张。
                  作为建安文学沙龙最有责任心的成员和主要组织者,曹丕已经很熟悉催稿的流程了。无非就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如果对方还要咕咕咕,再以炖鸽子的瓦锅作色威胁之......
                  开个上帝视角,“作威作福,杀人活人”这套软硬兼施的催稿大法,还是在曹丕继承家族企业,无暇催稿的时候,才教给(好不容易磨来的)代催夏侯尚的呢。
                  所以,以《建安文学月刊》主编的专业业务水平,他开始了。
                  “植哥哥今天写了吗?”
                  “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植哥哥今天写了吗?”
                  曹丕知道被叫哥哥是曹植的隐秘恶趣味。曾经有一回曹植半夜发烧发到说胡话还偏不愿意乖乖喝药,曹丕非常害怕爹妈旅游回家发现自己没能照顾好弟弟从此觉得他是个没担当没能力的哥哥,于是用尽浑身解数想让曹植喝药,已经努力到了不要尊严的地步(反正烧成这样肯定什么都不会记得了),最后发现只要搂在怀里叫植哥哥这臭屁小孩就会突然十分勇猛一口干。
                  这个曹植不会记住的夜晚留给了曹丕很大的心理阴影,他永远记得自己在某种恐惧和责任感的压迫下弄上一身不属于自己的臭汗连耳鸣都是“植哥哥”的狼狈样子。
                  所以曹植小说里的双箭头也不完全像他自己在评论区说的那样一半靠想象啊。
                  那边厢曹植一看又来了个虚拟催稿**,天知道今天是哪一股邪风自己已经被快破百个虚拟催稿er催了,已经到了连“不想写就是不写爪巴(互联网上的曹植不介意自己身上有点厌世的负能量反正不担心掉粉)”都懒得回的地步,可是看到满屏植哥哥的时候,他显然愣住了。
                  记忆的谷风呼啸而起,吹乱了夕烧时分漫天的乱云。
                  似乎就想起了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
                  不......不能吧?
                  但曹植的本性是觉得没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就连自己n年前发烧产生的甜甜幻觉都因为内心深处隐秘地渴盼它成真所以时常温习不敢忘却。
                  所以居然回了。
                  “可是今天哥哥还是没有理我,没心情。”
                  ????你的文学灵感究竟是从哪儿来啊?丕式迷惑,想吃点葡萄助消化助理解。
                  于是出门撞见曹植。
                  忍不住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又想起在冷战就马上把视线撇开了。轻轻地打开冰箱拿出葡萄放进小盘子,再轻轻地关上。曹丕可以确保把一切怨怼都封在睫毛之下,冷战就冷得彻彻底底。
                  丕式“作色”,就是没有脸色。
                  (内心:“哼!!!!!”)
                  然后回到房间继续催,手沾了葡萄汁不方便打字就语音输入,堂堂《建安》主编怎么可能在看到出文之前收手。
                  可是不能被听到——蒙上棉被。
                  “植哥哥加油!其实写得很好啊,虽然抒情稍稍铺展得太开,但是丰盈充沛的诗人灵魂果然也值得笔墨.......”文学批评,主编职业病,开麦了就兜不太住。
                  虽然不一会儿又被棉被焐出一身汗,被自己催到耳鸣都是“植哥哥”,可怕的回忆又复现了,不过这一回稍稍有了安慰,曹植更了。
                  虚拟催稿er计划通。
                  于是一连催了几天,似乎都有奇效,以至于曹植粉丝群里已经在热烈讨论是什么使一向任情纵性的植大大勤奋日更。
                  曹植闲闲地拨拉着粉丝群应接不暇的聊天记录,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字谜天才”两位大粉互相猜测是哪条催稿消息这么管用,轻轻叹了一口气。
                  少年曹子建的烦恼,果然即使写成长长的小说,也没人能完全懂得啊......甚至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难道这就是汤显祖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么?
                  曹植被自己的伤感惹得熏熏然,不知道是陶醉于自己的情思还是别的什么,总之拥着手机睡着了,屏幕上亮着那一天的流行过去之后唯一留下来的“虚拟催稿er”的消息。在他天马行空的瑰丽梦境里,他终于鼓起勇气跌跌撞撞地推开了哥哥的房门,掀开哥哥的棉被——他早就发现隔壁房间时常发出闷闷的声音——捧起哥哥水汽氤氲的冷冷的脸颊......
                  “哥哥......”被子里突然闯进一个滚烫的不明物体,隐隐约约一股植里植气的奶味,曹丕被吓到立马崩出这几天说得最多的词。
                  ????????????????接着自己把自己吓到当场呆住,再工于矫情自饰的人都会有应付不来的场面,比如曹植就是他自饰系统最大的bug。
                  这边厢其实已经在心理生理双重发烧的曹植显然被这如在梦中的声音激发了一直埋藏在弱质诗人表象下的英雄情结和占有欲,就像当年豁出命一口饮尽曹丕熬的一股焦臭的糟糕中药一样,一口衔住了哥哥颤抖的嘴唇。
                  故事的结局就是曹植的故事永久坑掉了。因为兄弟俩双双病倒谁也照顾不了谁,曹操深感失望,叫曹昂先不去宛城代自己开会,直接改票到邺城照顾弟弟们去了。
                  所以是一个一切平安的结尾呢。
                  这就是得体地追一篇植丕文的正确方式了。


                  9楼2020-03-13 22:23
                  回复
                    我...我饿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20-03-14 08: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