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4日讯 3月13日下午6点半,山东华软金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昊天解除了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走出了隔离点。对于习惯了忙碌的王昊天来说,14天的隔离观察有点无聊,隔离期间他专注于远程办公,每天看看书充实自己。除此之外,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父母通电话。
“现在感觉真轻松,隔离结束了,我的身体很健康,不会给亲人朋友带来麻烦。今天晚上先回自己家收拾一下东西,明天就回老家去看望父母。”此时此刻,这是王昊天最大的心愿。
瞒着父母 主动要求奔赴战“疫”一线
2月4日晚上,王昊天接到了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任务,负责医院信息化设备调试和安装。“其实,我是瞒着父母向公司主动要求奔赴一线的。接到任务,收拾完行装才给妈妈打了电话。当时妈妈非常反对,说话间就落泪了。做父母的,有些担心很正常。我今年30岁,还没有成家,在他们眼里还是像小孩子一样。”王昊天笑着说。父母的担心和反对也没能改变王昊天的决定。“都知道去武汉是要冒风险的,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都奋战在一线,我没理由逃避,心里也害怕,但是我的工作可以保障医院各项信息化设备稳定运行,为更多病人争取生的机会。有压力,但是更幸运。”在王昊天的劝说下,父母最终也都尊重了他的选择。
从上学读书到毕业工作,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王昊天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这么远的地方。他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如果这是去旅行,肯定倍感轻松,但是在开车去武汉的路上,心里只剩下了着急。王昊天希望早点到武汉,投入工作。
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同事轮流开车休息,一路上,他们发现很多满载着防护物资的车辆和他们一样在逆向奔驰。“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头暖暖的,我们并不孤单。疫情面前,全国人民都是靠在一起的。”
加班加点 只为让ICU早日投入使用
2月6日下午6点,王昊天和同事们第一次来到火神山医院。当时火神山医院已经被军队接管,病区也都在陆续接收病人。“看到火神山医院的一瞬间就是震撼,这和你在电视上看报道的感觉还不一样。当我们看到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心里就很踏实,疫情似乎没那么可怕。”回忆到这里,他的语气里透露出一种骄傲。
王昊天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火神山医院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比如电脑、打印机、呼叫器等。其中,ICU中的设备安装调试是重中之重。这些信息化设备是帮助医护人员记录病患处置详情的媒介,如果没有这些设备的帮助,ICU就很难运转。而设备如果能早一分钟安装调试完成,病房就有可能早一点交接使用,让更多的病人受益。抱着这样的信念,王昊天和同事们一刻不敢耽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加班加点赶进度。
当地人送来取暖神器
2月7日,大家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晚上6点结束了当天所有的工作安排。正当大伙儿准备去吃晚饭的时候,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因为有两间ICU病房需要提前交接,所以病房内的信息化设备也都要提前安装调试。接到任务,大家饭也没来得及吃,匆忙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钟,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困、累,这个都可以接受,当时最不舒服的感觉是冷。武汉的天气本来就潮湿,前一天又下了雨。但是,让我们很感动的是,有一位其他公司的负责人,他是武汉当地人,看到我们冻得通红的手,拿出几片暖宝宝递给我们,告诉我们,这个东西在武汉是必备的取暖神器。”接到暖宝宝的那一刻,心里特别温暖,王昊天说。
到武汉一个星期之后,火神山医院的各项工作都顺利地完成了。原本王昊天和同事们可以返程了,但当他们得知,雷神山医院也需要他们这样的技术人员时,大家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既然已经来了,就要做好再回去。”说话的同时,王昊天给闪电新闻记者看了一张湿透了的口罩照片。“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摘下口罩,发现口罩都被汗水和呼出的气体浸透了。”由于又援助了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王昊天和同事们比预定返程时间晚回两个星期。
2月26日,王昊天和同事启程回乡。“20天的援建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们结识了很多一线的勇士,也见证了很多感人的一幕幕……即将离开的时候,竟然是不舍。我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还是寒冬,道路还有结冰,风也是冷的,感觉这个城市没有生机。而我们离开时的武汉草绿花开,逐渐有了生气。”王昊天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次援建武汉,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大家积极面对。而对于他自己而言,似乎更加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现在感觉真轻松,隔离结束了,我的身体很健康,不会给亲人朋友带来麻烦。今天晚上先回自己家收拾一下东西,明天就回老家去看望父母。”此时此刻,这是王昊天最大的心愿。
瞒着父母 主动要求奔赴战“疫”一线
2月4日晚上,王昊天接到了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任务,负责医院信息化设备调试和安装。“其实,我是瞒着父母向公司主动要求奔赴一线的。接到任务,收拾完行装才给妈妈打了电话。当时妈妈非常反对,说话间就落泪了。做父母的,有些担心很正常。我今年30岁,还没有成家,在他们眼里还是像小孩子一样。”王昊天笑着说。父母的担心和反对也没能改变王昊天的决定。“都知道去武汉是要冒风险的,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都奋战在一线,我没理由逃避,心里也害怕,但是我的工作可以保障医院各项信息化设备稳定运行,为更多病人争取生的机会。有压力,但是更幸运。”在王昊天的劝说下,父母最终也都尊重了他的选择。
从上学读书到毕业工作,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王昊天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这么远的地方。他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如果这是去旅行,肯定倍感轻松,但是在开车去武汉的路上,心里只剩下了着急。王昊天希望早点到武汉,投入工作。
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同事轮流开车休息,一路上,他们发现很多满载着防护物资的车辆和他们一样在逆向奔驰。“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头暖暖的,我们并不孤单。疫情面前,全国人民都是靠在一起的。”
加班加点 只为让ICU早日投入使用
2月6日下午6点,王昊天和同事们第一次来到火神山医院。当时火神山医院已经被军队接管,病区也都在陆续接收病人。“看到火神山医院的一瞬间就是震撼,这和你在电视上看报道的感觉还不一样。当我们看到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心里就很踏实,疫情似乎没那么可怕。”回忆到这里,他的语气里透露出一种骄傲。
王昊天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火神山医院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比如电脑、打印机、呼叫器等。其中,ICU中的设备安装调试是重中之重。这些信息化设备是帮助医护人员记录病患处置详情的媒介,如果没有这些设备的帮助,ICU就很难运转。而设备如果能早一分钟安装调试完成,病房就有可能早一点交接使用,让更多的病人受益。抱着这样的信念,王昊天和同事们一刻不敢耽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加班加点赶进度。
当地人送来取暖神器
2月7日,大家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晚上6点结束了当天所有的工作安排。正当大伙儿准备去吃晚饭的时候,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因为有两间ICU病房需要提前交接,所以病房内的信息化设备也都要提前安装调试。接到任务,大家饭也没来得及吃,匆忙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钟,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困、累,这个都可以接受,当时最不舒服的感觉是冷。武汉的天气本来就潮湿,前一天又下了雨。但是,让我们很感动的是,有一位其他公司的负责人,他是武汉当地人,看到我们冻得通红的手,拿出几片暖宝宝递给我们,告诉我们,这个东西在武汉是必备的取暖神器。”接到暖宝宝的那一刻,心里特别温暖,王昊天说。
到武汉一个星期之后,火神山医院的各项工作都顺利地完成了。原本王昊天和同事们可以返程了,但当他们得知,雷神山医院也需要他们这样的技术人员时,大家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既然已经来了,就要做好再回去。”说话的同时,王昊天给闪电新闻记者看了一张湿透了的口罩照片。“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摘下口罩,发现口罩都被汗水和呼出的气体浸透了。”由于又援助了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王昊天和同事们比预定返程时间晚回两个星期。
2月26日,王昊天和同事启程回乡。“20天的援建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们结识了很多一线的勇士,也见证了很多感人的一幕幕……即将离开的时候,竟然是不舍。我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还是寒冬,道路还有结冰,风也是冷的,感觉这个城市没有生机。而我们离开时的武汉草绿花开,逐渐有了生气。”王昊天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次援建武汉,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大家积极面对。而对于他自己而言,似乎更加懂得了感恩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