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 -下载本文
综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逐步扩大,它将成为钱币收藏中独具魅力的珍品系列。
第五套的图文说明以及具体规格,见网页:
http://www.blogcn.com/user55/renshengjidubeiliang/blog/24222959.html
1948年12月1日,我国第一批人民币——面值为50元(第一张编号为ⅠⅡⅢ——00000001)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人民币上的汉字“中国人民银行”、“伍拾圆”等均由董必武负责。人民币的票版是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王益久和沈乃庸设计的。
第一次设计,标版上有毛主席像:第二次设计时,王沈根据董老的建议,票面设计了解放区生产建设的图景。
票面的正面,底纹呈浅蓝色,花边是高梁红色,图景为黑色,中间花符线为紫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中间有“伍拾圆”等正楷字样,左边为\水车”,右边为“煤矿”等图景。背面底纹呈黄茶色,背边为深茶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中间及左右两边均有“五十”等字样。
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共发 行12种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券。有62种 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 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色彩。 一是印制质量粗糙,印制技术、工艺不统一,纸张易磨损;二是票面设计图案比较单调,色彩变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额、版制种类繁多;四是面额大(最大的 50000元),单位价值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不便;五是票券防伪功能差!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的。50年代初,医治了战争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场物价趋于稳定,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种类多、质量差、破损严重等弊病,国家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二套人民币发行从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发行了11种券别,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 16种版别,其中:1分、2分、5分2种(纸、硬币各一种);1角、2角、5角各1种;1元、2元券各2种;3元券1种;5元券2种;10元券1种。
一是消除了战时痕迹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版别少,面额小,单位价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图案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具有好看、好认、好算、好使用“四好”特点;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术和纸张质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币好,防伪性能增强;四是钞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过渡到本国独立印制,1961年我国自制的水印纸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币钞券上。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
不同至少可细分为24种。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 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促进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方便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货币使用,国务院决定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使我国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审阅,周总理作了十分详细认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王式廓、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澎等主持下,组成由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石大振、贾鸿勋、刘延年、沈乃镕等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这期间,除凹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批准并已陆续投人生产。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反复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号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总理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一直没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行名仍沿用马文蔚的书体,但汉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体字。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设计图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吴彭越、鞠文俊、林文艺、刘国栋、赵亚云、苏席华、王雪林、高增基、贾绪丰、张永信等雕刻师们共同会战,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艺术性和防伪性更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吴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图。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及时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印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刘正祥、柳溥庆、陈彭年、鲍振增等和有关单位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设备的技术难关,同时造出了我国自己的水印钞票纸,如空心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和天安门固定水印,均由袁荣广和郑新臣设计雕刻。从此,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础上,经过了18年的逐步调整和更换,共陆续发行7种券别,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13种版别,其中:1角4种(纸3种、硬1种),2角、5角、1元各2种(纸、硬各1种),2元、5元券各1种。至此,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发行齐全
一是体现了当时的建设方针和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二是采用了手雕与机雕相结合等多种先进技术,印制精细,对各券别近似图案颜色进行调整,使不同面额钞券有所区别,既方便使用又美观大方;三是体现了我国全部自行印制钞券的能力,实现了从设计、制版到纸张、原材料、印制设备全部国产化,同时,由于油墨、纸张、制版、印刷等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防伪性能;四是各种券别结构,经过调整,进一步趋于合理,加之纸币、硬币品种丰富,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和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发行9种面额,14种票券。其中1角券1种,2角券1种,5角券1种,1元券3种(1980、1990、1996),2元券2种(1980、1990),5元券1种;10元券1种,50元券2种(1980.11990),100元券2种(1980、1990)。
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从1967年1月总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1985年5月定案,历时18年,这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种极左干扰,最终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上的灾难。
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除50元和100元外,币面主图均采用我国各民族人物的头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旁侧的纹饰,都是富有我国民族传统的吉祥图案。币背的图景,取材于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是一套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很高的币制。
壹圆币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左边是“燕子桃花”图。燕子是欢快勤奋的报春鸟,桃花绽开于春光明媚之际,“燕子桃花”占尽春光,将万里江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并寓意美满幸福和青春常在。币背画是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似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延绵的群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贰圆币正面是维族和彝族妇女头像,左旁是“绶鸟翠竹”图。绶鸟即吐绶鸟,俗名火鸡。“绶”谐音“寿”,含长寿之意。翠竹系君子之象征,刚直正派,虚心劲节,素为文人雅士称道。大文豪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名句。币背画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观。南天一柱位于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市海边,面朝大海,背靠山岩。海滩之上,块块巨石,经过风雨海浪的雕琢,变成了各种奇形怪状,其中有块刻有“天涯”的立石,其右边有块刻着“海角”的卧石,再向右就是拔地而起的一块巨石,上刻“南天一柱”,它是海南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于“南天一柱”海滩之上,别有一番情趣。伍圆币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头像,左侧是“仙鹤劲松”图。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鹤又喻为贤能之意,古代招贤诏书称为“鹤板”。劲松挺拔,不畏严寒,是坚贞不屈之象征。松鹤组合,又寓意健康长寿。币背图案是“长江巫峡”壮观。巫峡全长45公里,从重庆巫山县之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船行其间,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时而大山挡前,时而峰回路转,著名的巫峡12峰中最诱人为神女峰,亭亭玉立,令人神往。
拾圆币正面是汉族和蒙族男子头像,左边是“凤凰牡丹”。凤凰是我国传说中的神鸟,有“百鸟之王”的美称。《史记》记载:“四海之内,感戴舜功,兴九韶之乐而凤凰翔天下”。《说文解字》内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出现是国泰民安吉祥之兆。牡丹则是我国的名花,唐代诗人李正封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将牡丹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币背为珠穆朗玛峰图。珠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之中部,海拔8848米,像座巨型之金字塔,耸立在群峰之上,气势不凡,景象壮观,为世界第一名山,是世界上任何山峰都无法与其相比的。
伍拾圆币正面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头像,币背是黄河壶口瀑布。壶口位于山西吉县西南25公里处的九曲黄河河床中,是全国第二大瀑布。黄河流经此处,两边大山挟持,河床宽度从250米骤然缩至50米,巨浪急流被约束在石沟之中,波涛滚滚,水花飞溅,声如雷鸣,形如巨壶沸腾,从20米高处横面狂泻而下,浪涛冲撞,团团水雾,形成“烟云”腾起,阳光折射,出现圈圈彩虹,景色奇丽。故有“水中冒云烟”、“黄河出彩虹”之赞美之词。
壹佰圆币正面是四大伟人头像,浮雕像系司徒兆光先生创作,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绘画,雕刻家苏席华精心雕刻成人民币凹版,十分精美。币背是井冈山主峰图。它位于湘赣两省边境,属井冈山市,在罗霄山脉之中段,方圆275公里,有大小峰峦500多座,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井冈山集自然风光和革命圣地于一体,有奇峰异石,流泉飞瀑,浮云薄雾,高山田园,更有很多革命胜迹,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景观
第四套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钞票防伪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墨层厚,手感强,难以复制。人民币的主景图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纹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更具有立体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头像作主景,因此,对凹版雕刻工艺的要求也
比前几套人民币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服饰的人物,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刀法加以细致的刻画和区别。这从各个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头像,线条清晰,刀法流畅,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每一幅头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参加全套票券正背面雕刻的艺术家有高振宇(1角券正面,50元券背面)、苏席华(10元、50元、100元券正面)、宋广增(5角券正面)、李斌(2角、1元、5元券正面)、徐永才(2元券正面)、吴依正(5元、10元、100元券背面)、花瑞松(1元券背面)、薛书桐(2元券背面)3参加装饰雕刻的有赵亚云、谭怀英、耿生发、马建玺等。凹印接线技术也是钞票的一种专用印制技术,其特点是色彩较为明显,颜色衔接自然过渡,无漏白,无错位,线条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成线状。套印、对印技术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使钞票正背面图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图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对应吻合的。平凸印接线技术是目前人民币采用的比较可靠的防伪技术,它的特点是一条完整的线上印几种不同的颜色时,不产生重叠、缺口现象。上述所有先进印刷工艺和新型印钞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币的防伪性能,它标志着我国的印钞造币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6月30日发行!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19四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发布了“关于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的公告”。公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策2邱号国务院令,我们将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并详细介绍了首次发行的100元券的票面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与前四套人民币相比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这说明我国货币的设计印制体系已经成熟,完全有能力在银行系统内完成国币的设计、印制任务,且此套新版人民币经过专家论证,其印制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第二,第五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第三,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尤其是突出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面额,这样便于群众识别,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这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的人民币。第五,第五套人民币在票幅尺寸上进行了调整,票幅宽度未变,长度缩小。
另外,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结构在前四套人民币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交易中2元券和2角券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取消这两个券种不但对流通无碍,而且还能节省印制费用。但从收藏的角度看,这两种票券极具升值的潜力。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商品交易中10元面额的主币逐步承担起找零的角色,相对其他面额的货币来讲,10元面额票券的使用量较多,致使客观上需要一种介于50元与10元面额之间的票券担当重任,以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新版人民币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达到了发达国家的 平均水平的货币,其防伪功能从过去的10多种增加到2 0多种。比如新版100元券就采用了固定人像水印、纸 张中有红蓝两色纤维、磁性微文字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 隐性面额数字、光变面额数字、阴阳互补对印图案、雕刻 凹版印刷、横竖双号码、胶印缩微文字等防伪新技术因此,为了调整人民币流通结构,完善币制,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券
套新版人民币动用了11位工艺师同时用 5个月的时间各自进行设计,最后从中筛选出一套最佳方 案。因此设计堪称高水平。据称,用10倍放大镜去观察 券中的主席肖像,会发觉主席的眼睛十分生动传神。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综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逐步扩大,它将成为钱币收藏中独具魅力的珍品系列。
第五套的图文说明以及具体规格,见网页:
http://www.blogcn.com/user55/renshengjidubeiliang/blog/24222959.html
1948年12月1日,我国第一批人民币——面值为50元(第一张编号为ⅠⅡⅢ——00000001)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人民币上的汉字“中国人民银行”、“伍拾圆”等均由董必武负责。人民币的票版是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王益久和沈乃庸设计的。
第一次设计,标版上有毛主席像:第二次设计时,王沈根据董老的建议,票面设计了解放区生产建设的图景。
票面的正面,底纹呈浅蓝色,花边是高梁红色,图景为黑色,中间花符线为紫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中间有“伍拾圆”等正楷字样,左边为\水车”,右边为“煤矿”等图景。背面底纹呈黄茶色,背边为深茶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中间及左右两边均有“五十”等字样。
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共发 行12种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券。有62种 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 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色彩。 一是印制质量粗糙,印制技术、工艺不统一,纸张易磨损;二是票面设计图案比较单调,色彩变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额、版制种类繁多;四是面额大(最大的 50000元),单位价值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不便;五是票券防伪功能差!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开始发行的。50年代初,医治了战争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场物价趋于稳定,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种类多、质量差、破损严重等弊病,国家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二套人民币发行从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发行了11种券别,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 16种版别,其中:1分、2分、5分2种(纸、硬币各一种);1角、2角、5角各1种;1元、2元券各2种;3元券1种;5元券2种;10元券1种。
一是消除了战时痕迹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版别少,面额小,单位价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图案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具有好看、好认、好算、好使用“四好”特点;三是精心制作,印制技术和纸张质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币好,防伪性能增强;四是钞券的印制,由部分依靠外援过渡到本国独立印制,1961年我国自制的水印纸研制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币钞券上。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5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
不同至少可细分为24种。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 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促进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方便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货币使用,国务院决定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使我国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审阅,周总理作了十分详细认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王式廓、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澎等主持下,组成由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石大振、贾鸿勋、刘延年、沈乃镕等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这期间,除凹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批准并已陆续投人生产。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反复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号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总理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一直没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行名仍沿用马文蔚的书体,但汉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体字。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设计图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吴彭越、鞠文俊、林文艺、刘国栋、赵亚云、苏席华、王雪林、高增基、贾绪丰、张永信等雕刻师们共同会战,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艺术性和防伪性更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吴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图。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及时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印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刘正祥、柳溥庆、陈彭年、鲍振增等和有关单位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设备的技术难关,同时造出了我国自己的水印钞票纸,如空心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和天安门固定水印,均由袁荣广和郑新臣设计雕刻。从此,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础上,经过了18年的逐步调整和更换,共陆续发行7种券别,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13种版别,其中:1角4种(纸3种、硬1种),2角、5角、1元各2种(纸、硬各1种),2元、5元券各1种。至此,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各券别、版别发行齐全
一是体现了当时的建设方针和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二是采用了手雕与机雕相结合等多种先进技术,印制精细,对各券别近似图案颜色进行调整,使不同面额钞券有所区别,既方便使用又美观大方;三是体现了我国全部自行印制钞券的能力,实现了从设计、制版到纸张、原材料、印制设备全部国产化,同时,由于油墨、纸张、制版、印刷等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防伪性能;四是各种券别结构,经过调整,进一步趋于合理,加之纸币、硬币品种丰富,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和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发行9种面额,14种票券。其中1角券1种,2角券1种,5角券1种,1元券3种(1980、1990、1996),2元券2种(1980、1990),5元券1种;10元券1种,50元券2种(1980.11990),100元券2种(1980、1990)。
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从1967年1月总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1985年5月定案,历时18年,这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种极左干扰,最终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上的灾难。
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除50元和100元外,币面主图均采用我国各民族人物的头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旁侧的纹饰,都是富有我国民族传统的吉祥图案。币背的图景,取材于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是一套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很高的币制。
壹圆币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左边是“燕子桃花”图。燕子是欢快勤奋的报春鸟,桃花绽开于春光明媚之际,“燕子桃花”占尽春光,将万里江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并寓意美满幸福和青春常在。币背画是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似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延绵的群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贰圆币正面是维族和彝族妇女头像,左旁是“绶鸟翠竹”图。绶鸟即吐绶鸟,俗名火鸡。“绶”谐音“寿”,含长寿之意。翠竹系君子之象征,刚直正派,虚心劲节,素为文人雅士称道。大文豪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名句。币背画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观。南天一柱位于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市海边,面朝大海,背靠山岩。海滩之上,块块巨石,经过风雨海浪的雕琢,变成了各种奇形怪状,其中有块刻有“天涯”的立石,其右边有块刻着“海角”的卧石,再向右就是拔地而起的一块巨石,上刻“南天一柱”,它是海南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于“南天一柱”海滩之上,别有一番情趣。伍圆币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头像,左侧是“仙鹤劲松”图。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鹤又喻为贤能之意,古代招贤诏书称为“鹤板”。劲松挺拔,不畏严寒,是坚贞不屈之象征。松鹤组合,又寓意健康长寿。币背图案是“长江巫峡”壮观。巫峡全长45公里,从重庆巫山县之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船行其间,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时而大山挡前,时而峰回路转,著名的巫峡12峰中最诱人为神女峰,亭亭玉立,令人神往。
拾圆币正面是汉族和蒙族男子头像,左边是“凤凰牡丹”。凤凰是我国传说中的神鸟,有“百鸟之王”的美称。《史记》记载:“四海之内,感戴舜功,兴九韶之乐而凤凰翔天下”。《说文解字》内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出现是国泰民安吉祥之兆。牡丹则是我国的名花,唐代诗人李正封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将牡丹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魁。币背为珠穆朗玛峰图。珠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之中部,海拔8848米,像座巨型之金字塔,耸立在群峰之上,气势不凡,景象壮观,为世界第一名山,是世界上任何山峰都无法与其相比的。
伍拾圆币正面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头像,币背是黄河壶口瀑布。壶口位于山西吉县西南25公里处的九曲黄河河床中,是全国第二大瀑布。黄河流经此处,两边大山挟持,河床宽度从250米骤然缩至50米,巨浪急流被约束在石沟之中,波涛滚滚,水花飞溅,声如雷鸣,形如巨壶沸腾,从20米高处横面狂泻而下,浪涛冲撞,团团水雾,形成“烟云”腾起,阳光折射,出现圈圈彩虹,景色奇丽。故有“水中冒云烟”、“黄河出彩虹”之赞美之词。
壹佰圆币正面是四大伟人头像,浮雕像系司徒兆光先生创作,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绘画,雕刻家苏席华精心雕刻成人民币凹版,十分精美。币背是井冈山主峰图。它位于湘赣两省边境,属井冈山市,在罗霄山脉之中段,方圆275公里,有大小峰峦500多座,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井冈山集自然风光和革命圣地于一体,有奇峰异石,流泉飞瀑,浮云薄雾,高山田园,更有很多革命胜迹,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景观
第四套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一直是国际上通用的钞票防伪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墨层厚,手感强,难以复制。人民币的主景图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纹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图案更具有立体感。由于第四套人民币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头像作主景,因此,对凹版雕刻工艺的要求也
比前几套人民币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服饰的人物,都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刀法加以细致的刻画和区别。这从各个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头像,线条清晰,刀法流畅,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每一幅头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参加全套票券正背面雕刻的艺术家有高振宇(1角券正面,50元券背面)、苏席华(10元、50元、100元券正面)、宋广增(5角券正面)、李斌(2角、1元、5元券正面)、徐永才(2元券正面)、吴依正(5元、10元、100元券背面)、花瑞松(1元券背面)、薛书桐(2元券背面)3参加装饰雕刻的有赵亚云、谭怀英、耿生发、马建玺等。凹印接线技术也是钞票的一种专用印制技术,其特点是色彩较为明显,颜色衔接自然过渡,无漏白,无错位,线条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成线状。套印、对印技术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使钞票正背面图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图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对应吻合的。平凸印接线技术是目前人民币采用的比较可靠的防伪技术,它的特点是一条完整的线上印几种不同的颜色时,不产生重叠、缺口现象。上述所有先进印刷工艺和新型印钞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币的防伪性能,它标志着我国的印钞造币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6月30日发行!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19四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发布了“关于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的公告”。公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策2邱号国务院令,我们将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并详细介绍了首次发行的100元券的票面特征!
第五套人民币与前四套人民币相比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这说明我国货币的设计印制体系已经成熟,完全有能力在银行系统内完成国币的设计、印制任务,且此套新版人民币经过专家论证,其印制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第二,第五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第三,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尤其是突出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面额,这样便于群众识别,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这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的人民币。第五,第五套人民币在票幅尺寸上进行了调整,票幅宽度未变,长度缩小。
另外,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结构在前四套人民币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交易中2元券和2角券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取消这两个券种不但对流通无碍,而且还能节省印制费用。但从收藏的角度看,这两种票券极具升值的潜力。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商品交易中10元面额的主币逐步承担起找零的角色,相对其他面额的货币来讲,10元面额票券的使用量较多,致使客观上需要一种介于50元与10元面额之间的票券担当重任,以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新版人民币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达到了发达国家的 平均水平的货币,其防伪功能从过去的10多种增加到2 0多种。比如新版100元券就采用了固定人像水印、纸 张中有红蓝两色纤维、磁性微文字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 隐性面额数字、光变面额数字、阴阳互补对印图案、雕刻 凹版印刷、横竖双号码、胶印缩微文字等防伪新技术因此,为了调整人民币流通结构,完善币制,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券
套新版人民币动用了11位工艺师同时用 5个月的时间各自进行设计,最后从中筛选出一套最佳方 案。因此设计堪称高水平。据称,用10倍放大镜去观察 券中的主席肖像,会发觉主席的眼睛十分生动传神。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