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更,为大家通俗的讲讲cpu的各个标准和研发。
今天一楼,先谈。cpu的制程,及研发更低制程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的核心是芯片,再喜欢就是电子管,早期的计算机,有一栋楼大,只能简单的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那时候的计算机准确叫电子管计算机。到90年代集成电路开发出来以后,硅的提纯,电子计算机才是电子计算。因为可以开发微米雕刻技术了。电子管变成了晶体管,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并且计算指令开始出现,计算机的主控cpu模型成型,同时科学家在计算机子令方面出现了分叉。就是。risc和cisc。risc进入机器控制,单一编程,片上系统等,以嵌入式发展。cisc则进入个人学习,企业管理等文化领域。形象点就是一个以控制机器为目的。另一个是以人的第二大脑为目的。各自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制程呢。就是为了便携。在当初。计算机就是一栋楼。90年代。电脑微机,开口闭口就是这个。那时候的微机是什么?就是586。686。就是奔一,奔二的年代。我2000年进入电子科技学院。接触的是486。还是黑白显示屏。
为了商业化。让cpu执行更多的性能。就要提升指令集,指令集多了要晶体管数量的提升,在芯片面积没法提高大的情况下。就只能研发更低制程。当时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叫滴答。就是每代cpu,先提升制程,再提升架构。
所以制程并不代表性能的提升。提升cpu性能的是架构。只是制程有利于性能提升。但是研究制程的目的。是为了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或降低能耗。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里的soc同样架构。比如高通855。一个用14纳米,一个7纳米。性能是没变化的。变化的是功耗问题。7纳米发热小点。

今天一楼,先谈。cpu的制程,及研发更低制程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的核心是芯片,再喜欢就是电子管,早期的计算机,有一栋楼大,只能简单的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那时候的计算机准确叫电子管计算机。到90年代集成电路开发出来以后,硅的提纯,电子计算机才是电子计算。因为可以开发微米雕刻技术了。电子管变成了晶体管,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并且计算指令开始出现,计算机的主控cpu模型成型,同时科学家在计算机子令方面出现了分叉。就是。risc和cisc。risc进入机器控制,单一编程,片上系统等,以嵌入式发展。cisc则进入个人学习,企业管理等文化领域。形象点就是一个以控制机器为目的。另一个是以人的第二大脑为目的。各自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提高制程呢。就是为了便携。在当初。计算机就是一栋楼。90年代。电脑微机,开口闭口就是这个。那时候的微机是什么?就是586。686。就是奔一,奔二的年代。我2000年进入电子科技学院。接触的是486。还是黑白显示屏。
为了商业化。让cpu执行更多的性能。就要提升指令集,指令集多了要晶体管数量的提升,在芯片面积没法提高大的情况下。就只能研发更低制程。当时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叫滴答。就是每代cpu,先提升制程,再提升架构。
所以制程并不代表性能的提升。提升cpu性能的是架构。只是制程有利于性能提升。但是研究制程的目的。是为了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或降低能耗。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手机里的soc同样架构。比如高通855。一个用14纳米,一个7纳米。性能是没变化的。变化的是功耗问题。7纳米发热小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