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期一天天逼近,考生们都进入紧紧张张的倒计时模式了。但是,我要告诉考生和家长们,倒计时,必须有好的策略,否则,结果真是倒的,就是反的。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是好的?我得先接着上一回的“目标”问题说起。
做重要的事情,都要有目标。高考,是人生大事,甚至是家庭的大事,必须有目标。而且还要有目标策略,否则,就有可能起反作用。高考,对家庭和考生而言,就是一个大战役。那么,复习就如练兵,高考就是开战,但我们又不可照搬打仗那一套。部队训练和演习,强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实战时的要求当然更高。但学习、考试则不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心理因素必然起重要作用。所以我提倡用这样的策略,叫做“演习”高标准,“实战”低要求。就是复习迎考要高目标,真正考试时则要降标准,甚至要有“最坏的打算”——万一考砸了怎么样。这样能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的程度。这样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良好地发挥,因为已经努力过了,学到的东西不会因为目标的降低而丢失。否则,考试时仍然想着所定的最高目标,就有可能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发挥失常。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目的性颤抖”,也叫“穿针心理”,就是在给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进去。那么,有些事情,你的目的性太强,一心想做好,反而做不好,道理是一样的。
无须赘言,下面讲讲当年我儿子高考前,我和他就目标方面的互动。
当学校竖起了高考倒计时牌子的时候,我们就议论这件事,他问我“家里是不是也搞一个?”我说“应该的”。然后,我就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设计任务,因为我自以为这方面还是可以的。我设计的是每周用一张纸,上面有这一周的日期和每天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每天划掉一个日期,一目了然。我的得意之作是上面还有一条励志口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而且是彩色的,立体的,那个年代彩色打印还不是很普及的呢。更重要的是,一行字是从左到右向上斜的,寓意高远,真正一飞冲天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9d17a9ec6c8a786be2a4a065708c9c7/1b5bccbf6c81800ac516536aa63533fa838b47e3.jpg?tbpicau=2025-03-02-05_7bdc14af214701e3fd72c5318d381adf)
我喜滋滋地拿给儿子看,他却泼了我一头冷水:“这个不行,口号不明确”。我问“那用什么口号?”他说“就四个字——进军北大!”我觉得有道理。然后他自己从网上找了一张苏联红军的图片,将下面的字改成“你抓紧时间了吗?!”这时候,我有点佩服年轻人了,搞倒计时,不就是为了提醒抓紧时间吗?这个多醒目、直接?
当然我也有小贡献的,下面“活的”可抽插的日期是我设计的。我们将整个内容贴在一个挂历的后面,挂到儿子房间的门上。一旦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会将挂历反过来,因为我们是历来低调的(其实都是男中音,开心一下啦),内紧外松,不能让外人知道我们的秘密的。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e1b5fbb30f4bfb8cd09e5c334e788f/5d28d40735fae6cd6f6a710518b30f2443a70fff.jpg?tbpicau=2025-03-02-05_e5ef5564e7ee75705bcd640f8a65e8af)
但在高考前20天左右,儿子又说“老爸,那个牌子收起来吧”。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时候了,哪个考生和家长不知道高考还有多少天呀,哪个考生还不抓紧啊?还挂着那个牌子,不是制造紧张局势嘛!”
他还问我如果他考得不理想,我们会有什么态度。我问“不理想大概能考个什么学校?”他说“上海财经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他妈妈说“上海财经就很好啊!”我说“万一考砸了,砸到底,就跟老爸做校友(肯定不是名牌啦,都说了砸到底了,当然是相对于他说的)。但我相信你将来还是会很优秀的,只是要多走些弯路,要更辛苦一些”。他说“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因为我们这样的态度,他没有心理压力,结果如愿以偿,考进北京大学。
而一个亲戚的孩子也一样优秀,全家人都认为他一定能考入一所名牌大学,而且没有注意“内外有别”、“灵活变通”,在外人面前也公开这样讲。这无疑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结果考试不够理想,不得不进入低一个层次的学校。尽管这个孩子现在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毕竟与他最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成为终身遗憾。
所以,这个策略是很重要的,我再小结一下,就是确立目标时,提升一个层次,快考试时,降低要求,降低目标。也即“演习”高标准,“实战”低要求。
当然,不是有了目标并且也有策略,目标就都能实现的。要实实在在地到达目的地,我们还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措施(有兴趣就去看我的系列文章)。
做重要的事情,都要有目标。高考,是人生大事,甚至是家庭的大事,必须有目标。而且还要有目标策略,否则,就有可能起反作用。高考,对家庭和考生而言,就是一个大战役。那么,复习就如练兵,高考就是开战,但我们又不可照搬打仗那一套。部队训练和演习,强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实战时的要求当然更高。但学习、考试则不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心理因素必然起重要作用。所以我提倡用这样的策略,叫做“演习”高标准,“实战”低要求。就是复习迎考要高目标,真正考试时则要降标准,甚至要有“最坏的打算”——万一考砸了怎么样。这样能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的程度。这样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良好地发挥,因为已经努力过了,学到的东西不会因为目标的降低而丢失。否则,考试时仍然想着所定的最高目标,就有可能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发挥失常。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目的性颤抖”,也叫“穿针心理”,就是在给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进去。那么,有些事情,你的目的性太强,一心想做好,反而做不好,道理是一样的。
无须赘言,下面讲讲当年我儿子高考前,我和他就目标方面的互动。
当学校竖起了高考倒计时牌子的时候,我们就议论这件事,他问我“家里是不是也搞一个?”我说“应该的”。然后,我就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设计任务,因为我自以为这方面还是可以的。我设计的是每周用一张纸,上面有这一周的日期和每天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每天划掉一个日期,一目了然。我的得意之作是上面还有一条励志口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而且是彩色的,立体的,那个年代彩色打印还不是很普及的呢。更重要的是,一行字是从左到右向上斜的,寓意高远,真正一飞冲天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9d17a9ec6c8a786be2a4a065708c9c7/1b5bccbf6c81800ac516536aa63533fa838b47e3.jpg?tbpicau=2025-03-02-05_7bdc14af214701e3fd72c5318d381adf)
我喜滋滋地拿给儿子看,他却泼了我一头冷水:“这个不行,口号不明确”。我问“那用什么口号?”他说“就四个字——进军北大!”我觉得有道理。然后他自己从网上找了一张苏联红军的图片,将下面的字改成“你抓紧时间了吗?!”这时候,我有点佩服年轻人了,搞倒计时,不就是为了提醒抓紧时间吗?这个多醒目、直接?
当然我也有小贡献的,下面“活的”可抽插的日期是我设计的。我们将整个内容贴在一个挂历的后面,挂到儿子房间的门上。一旦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会将挂历反过来,因为我们是历来低调的(其实都是男中音,开心一下啦),内紧外松,不能让外人知道我们的秘密的。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e1b5fbb30f4bfb8cd09e5c334e788f/5d28d40735fae6cd6f6a710518b30f2443a70fff.jpg?tbpicau=2025-03-02-05_e5ef5564e7ee75705bcd640f8a65e8af)
但在高考前20天左右,儿子又说“老爸,那个牌子收起来吧”。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时候了,哪个考生和家长不知道高考还有多少天呀,哪个考生还不抓紧啊?还挂着那个牌子,不是制造紧张局势嘛!”
他还问我如果他考得不理想,我们会有什么态度。我问“不理想大概能考个什么学校?”他说“上海财经大学应该没有问题”。他妈妈说“上海财经就很好啊!”我说“万一考砸了,砸到底,就跟老爸做校友(肯定不是名牌啦,都说了砸到底了,当然是相对于他说的)。但我相信你将来还是会很优秀的,只是要多走些弯路,要更辛苦一些”。他说“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因为我们这样的态度,他没有心理压力,结果如愿以偿,考进北京大学。
而一个亲戚的孩子也一样优秀,全家人都认为他一定能考入一所名牌大学,而且没有注意“内外有别”、“灵活变通”,在外人面前也公开这样讲。这无疑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结果考试不够理想,不得不进入低一个层次的学校。尽管这个孩子现在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毕竟与他最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成为终身遗憾。
所以,这个策略是很重要的,我再小结一下,就是确立目标时,提升一个层次,快考试时,降低要求,降低目标。也即“演习”高标准,“实战”低要求。
当然,不是有了目标并且也有策略,目标就都能实现的。要实实在在地到达目的地,我们还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措施(有兴趣就去看我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