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吧 关注:11,620贴子:55,439
  • 8回复贴,共1

动态助词“了”的意义用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动态助词“了”的意义用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07 20:34回复
    动态助词“了”表示行为、活动、性质、状态等(可统称为过程)成为事实、进入事实状态,具体来说既可以表示过程已发生,也可以表示(或隐含)过程已结束,这和具体动词及其组合的语义特征有关,下面将动词分类并逐一分析“了“的含义。
    一、瞬间动词(点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是一瞬间完成的,一开始就结束,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是重合的,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既表示过程已发生,也表示过程已结束。如:死、到、来、去、回、开始、结束、结婚、毕业、忘记。
    另外补语渐变性较弱以至没有的动结式词语也可归为这类,如:看见、办成、写完、弄错、砸碎、拉断。
    二、短持续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虽有持续时间(和瞬时动词的区别是可以加“开始“)但持续时间极短,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非常接近(有的还会和瞬间动词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一般也认为不但表示行为已发生,也表示行为已结束。如:跳、敲、碰、买、卖、爆炸、响、拍手、点头、眨眼。
    注意:短持续动词的时量补语的含义一般不是过程本身的持续时间,如“拍手”表示的过程虽然持续的时间极短,但该过程常会多次重复,因此时量补语一般理解为多次重复该过程的总计持续时间。而“买、卖”在具体语境中时量补语还可指为实现买、卖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过程的持续时间。如“卖了三天”有两个含义:a.这批货太多了,卖了三天才全部卖完。b.这件货特别不好卖,卖了三天还没卖出去。
    三、变化动词。这类动词以明确的状态变化作为过程终止点,还可带有一个向终止点演进的变化过程(所以大多可以加“在/正在“,有的还可以加“着),但过程的开始点不强(因为关注的焦点是变化的结果),所以“了”在这类动词后表示过程已结束。如:出现、消失、变成、成为、减少、增加、提高、形成、灭亡、实现以及复合趋向动词。另外“变”+形容词(如“变漂亮”)、动趋式短语(如“拿起、跑进来“)和补语渐变性较强*的动结式短语(如“打扫干净、看清楚“)也可归为这类。
    需要注意的是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组成的动趋式短语,“了”既可在动词后也可在整个短语后且意思有区别,在动词后侧重表示过程已开始,在短语后侧重表示过程已结束,请比较:拿起来=>a.拿了起来 b.拿起来了
    *从形式上判断补语是否渐变性较强的方法是看补语是否能(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用在“开始……了”或“……中”或“(在/正在)……起来/下去”的结构中,有一个成立就可以认为渐变性较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4-13 19:45
    回复
      四、长持续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一发生就以该状态存在持续,但没有较明确的终止点(但不同动词的终点性强弱仍有差别),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只表示过程已发生而不表示过程已结束。如:明白、懂、养(养狗)、病、睡、休息、当(当班长)、流行。
      形容词以及表状态的短语也类似强持续动词,表示的性质状态在一般认知中可以有较明确的开始点但没有较明确的终止点,因此“了”在形容词以及表状态的短语后只表示该性质状态已发生、成为事实。
      五、弱持续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也是一发生就以该状态存在持续,虽有终止点但持续时间的长短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终止点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过程发生了进行到哪一个时点都可视作终止,因此说“了“表示过程已发生和表示过程已结束实际是一回事。如:看、吃、喝、写、画、检查、商量、打扫、广播。
      但是如果这类动词有(或隐含)有某种界限如时间界限(如“唱了一首歌)、空间界限(如“吃了一碗饭“)或数量界限(如“喝了一斤酒“)的搭配成分(如处所宾语、专有名词、这/那/数+(量)+名或名词本身即为单指),可以使整个组合表示的过程有自然终止点(即达到该界限),那么这时“了“不仅表示过程已发生往往还会隐含该过程已达到自然终止点结束的意思,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过一般可通过语境消除模糊性可能产生的歧义。
      以 “吃(晚饭)了”((晚饭)表示“晚饭“为吃的隐含宾语)为例,当甲乙两个人见面,甲说“我吃了。”由于乙看见甲现在并没有吃饭,因此会得出甲说的“我吃了”不但表示“吃晚饭”这一行为已发生,而且表示“吃晚饭”这一行为已结束,即“吃完晚饭了”。这时因为“了“的模糊性不会导致歧义,明确说“吃完了”反而变得累赘。
      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语境,则“了”是仅表示过程已发生还是还包含了过程已结束的意思则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产生歧义。仍以 “吃(晚饭)了”为例,当甲乙两个人打电话,甲说“我吃了。”由于乙没有看见甲,因此通过“吃了“只能确定“吃晚饭“这一过程已发生,而“吃晚饭”这一过程是否已结束是无法确定的(甲可能边吃边打电话),甲如想消除歧义可以说“我吃了,正在吃“或“我吃了,吃完了“(当然一般会直接说“我正在吃“或“我吃完了“)。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过程已结束是默认的。因为一般认知中过程既然存在自然终止点,那么发生后就应自然终止,所以除非确有必要明确表示过程已结束,即使无语境也不需要加上明确表示过程已结束的词。当然如果确有必要明确表示过程已结束,那么为消除模糊性,则有必要加上明确表示过程已结束的词(如补语“完”)予以明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0-08-15 11:59
      回复
        需要注意的是“了”还可表示发生在将来时间的过程成为事实,一般出现在前后连续发生的两个事件的前一个事件里,或条件、假设从句里。如:
        ①我下了课就去。
        ②等你上了学,就明白了。
        “了”除了做动态助词(可记作“了1”)外还有其他几种用法,下面也简要说明一下。
        一、语气词(了2)。表示强调语气,提示听话人注意某一情况(表该情况的部分常有或可加上强调重音予以明确),可能是①已经或将要新出现的情况(这时“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也可能是②说话人认为有必要提示听话人注意的情况。如:
        ①的例子:('表示后面的字可有强调重音)
        着'火了!(报警)
        吃'饭了!(招呼)
        我'知道了。
        现在'可以/'不能这么干了。
        我今天'不吃午饭了。 (和“不“共现时只能是“了2“)
        提示将要发生的情况时一般要有表示将来的时间词。如:
        我马上吃饭去了。
        如果有相关语境也可以没有时间词。如:
        我吃饭去了。(但如无语境则会产生歧义:①我刚才吃饭去了。②我要吃饭去。)
        ②的例子:
        多'谢了。
        好了好了,'别说了!
        你应该'看看病了。
        我'小学就认识他了。
        (都)'三十好几的人了。
        他做得'很好了。
        (今天/明天)圣诞'节了。
        鞋'大了。挂'高了。(加在形容词后不是表示性质状态已发生,而是表示不符合标准)
        注意:1.句尾的“了”有三种情况:“了1”、“了2”和“了1”+“了2”,要注意区分:
        ①“了1”在同一语境下可以用“没(有)“否定且否定的是行为状态已发生。
        ②“了2”在同一语境下不能用“没(有)“否定或否定的不是行为状态已发生,且一般替换为语气词“了”的加强形式“啦”(=“了“+“啊“)后仍基本符合原意(只是强调语气有加强)。
        以“他吃早饭了。”为例,“了“既可以是“了1”表示“他吃早饭”这一行为已发生(这时能用“没有“否定),也可以是“了2”表示他以前不吃早饭而现在吃早饭这一情况的变化(这时不能用“没有“否定)。
        ③如果可以用“没(有)“否定,且将“了”换为“啦”后仍基本符合原意(只是强调语气有加强),那么就是“了1”+“了2”。
        实际上说话人的提示语气也往往强弱不定并不很明确,所以句尾“了”是“了1”还是“了1”+“了2”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晰、典型。
        二、“了”还可在动词后起结果补语的作用(了3),表示损害、破坏、消失、分离等含义。如:
        ①我想吃了这个苹果。(可用于未发生的行为)
        ②我不会忘了你的。(可用“不”否定)
        ③拆了那个窗户!别放跑了他!(可用于祈使句)
        ④没丢了东西就好。(可和“没”共现)
        括号里说明说明“了”的出现场合和“了1”要求的相违背,可知不是“了1”。
        注意:动词必须具有[+损害、破坏、消失、分离]的语义特征才能与“了”组合。试比较以下句子:
        ①a.脱了那件衣服吧。
        b.穿(×了)上那件衣服吧。
        ②a.我想忘了这件事。
        b.我想记(×了)住这件事。
        ③a.准备开除了这个人。
        b.准备录用(×了)这个人。(因为“脱、忘、开除”有消失、分离的语义特征,而“穿、记、录用”无消失、分离的语义特征,所以不能和“了”组合)
        三、“了”还有成句作用(了4),这时“了”出现在句尾,很难说出有什么意思,但去掉后句子的可接受度就降低。如:
        太好了。好极了。热死了。他去了学校了。要是他在就好了。他就/就要/快要回国了。我想把那个苹果吃了。小心被骗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0-08-15 12:00
        回复
          hello,在么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39楼2020-10-31 06:34
          收起回复
            你好,我想问问“了3”的用法出处是哪里?


            IP属地:广东40楼2024-12-22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