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了”表示行为、活动、性质、状态等(可统称为过程)成为事实、进入事实状态,具体来说既可以表示过程已发生,也可以表示(或隐含)过程已结束,这和具体动词及其组合的语义特征有关,下面将动词分类并逐一分析“了“的含义。
一、瞬间动词(点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是一瞬间完成的,一开始就结束,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是重合的,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既表示过程已发生,也表示过程已结束。如:死、到、来、去、回、开始、结束、结婚、毕业、忘记。
另外补语渐变性较弱以至没有的动结式词语也可归为这类,如:看见、办成、写完、弄错、砸碎、拉断。
二、短持续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虽有持续时间(和瞬时动词的区别是可以加“开始“)但持续时间极短,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非常接近(有的还会和瞬间动词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一般也认为不但表示行为已发生,也表示行为已结束。如:跳、敲、碰、买、卖、爆炸、响、拍手、点头、眨眼。
注意:短持续动词的时量补语的含义一般不是过程本身的持续时间,如“拍手”表示的过程虽然持续的时间极短,但该过程常会多次重复,因此时量补语一般理解为多次重复该过程的总计持续时间。而“买、卖”在具体语境中时量补语还可指为实现买、卖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过程的持续时间。如“卖了三天”有两个含义:a.这批货太多了,卖了三天才全部卖完。b.这件货特别不好卖,卖了三天还没卖出去。
三、变化动词。这类动词以明确的状态变化作为过程终止点,还可带有一个向终止点演进的变化过程(所以大多可以加“在/正在“,有的还可以加“着),但过程的开始点不强(因为关注的焦点是变化的结果),所以“了”在这类动词后表示过程已结束。如:出现、消失、变成、成为、减少、增加、提高、形成、灭亡、实现以及复合趋向动词。另外“变”+形容词(如“变漂亮”)、动趋式短语(如“拿起、跑进来“)和补语渐变性较强*的动结式短语(如“打扫干净、看清楚“)也可归为这类。
需要注意的是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组成的动趋式短语,“了”既可在动词后也可在整个短语后且意思有区别,在动词后侧重表示过程已开始,在短语后侧重表示过程已结束,请比较:拿起来=>a.拿了起来 b.拿起来了
*从形式上判断补语是否渐变性较强的方法是看补语是否能(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用在“开始……了”或“……中”或“(在/正在)……起来/下去”的结构中,有一个成立就可以认为渐变性较强。
一、瞬间动词(点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是一瞬间完成的,一开始就结束,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是重合的,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既表示过程已发生,也表示过程已结束。如:死、到、来、去、回、开始、结束、结婚、毕业、忘记。
另外补语渐变性较弱以至没有的动结式词语也可归为这类,如:看见、办成、写完、弄错、砸碎、拉断。
二、短持续动词。这类动词表示的过程在一般认知中虽有持续时间(和瞬时动词的区别是可以加“开始“)但持续时间极短,也就是说开始点和终止点非常接近(有的还会和瞬间动词之间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了”在这类动词后一般也认为不但表示行为已发生,也表示行为已结束。如:跳、敲、碰、买、卖、爆炸、响、拍手、点头、眨眼。
注意:短持续动词的时量补语的含义一般不是过程本身的持续时间,如“拍手”表示的过程虽然持续的时间极短,但该过程常会多次重复,因此时量补语一般理解为多次重复该过程的总计持续时间。而“买、卖”在具体语境中时量补语还可指为实现买、卖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过程的持续时间。如“卖了三天”有两个含义:a.这批货太多了,卖了三天才全部卖完。b.这件货特别不好卖,卖了三天还没卖出去。
三、变化动词。这类动词以明确的状态变化作为过程终止点,还可带有一个向终止点演进的变化过程(所以大多可以加“在/正在“,有的还可以加“着),但过程的开始点不强(因为关注的焦点是变化的结果),所以“了”在这类动词后表示过程已结束。如:出现、消失、变成、成为、减少、增加、提高、形成、灭亡、实现以及复合趋向动词。另外“变”+形容词(如“变漂亮”)、动趋式短语(如“拿起、跑进来“)和补语渐变性较强*的动结式短语(如“打扫干净、看清楚“)也可归为这类。
需要注意的是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组成的动趋式短语,“了”既可在动词后也可在整个短语后且意思有区别,在动词后侧重表示过程已开始,在短语后侧重表示过程已结束,请比较:拿起来=>a.拿了起来 b.拿起来了
*从形式上判断补语是否渐变性较强的方法是看补语是否能(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用在“开始……了”或“……中”或“(在/正在)……起来/下去”的结构中,有一个成立就可以认为渐变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