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吧 关注:30,516贴子:210,808
  • 9回复贴,共1

江西宁都李氏的迁徙来龙去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宁都客家姓氏的迁徙来龙去脉摘录如下:
李:陇西郡。据琳池大四郎墓碑及《宁都陇西李氏九修族谱》载,基祖大四郎公,号子鱼,先世熙煦避世乱,由中原南徙抚州赤南门,子鱼敕封御史大夫,于唐朝后期从抚州赤南门迁宁都清泰乡琳池定居,已传40多代。长子孟威后裔第十三世海郎迁石上湖圳口。次子孟烈于唐末移居东山坝。《古下仕登伯彬隆侃房谱》载,德辅(生于北宋乾德二年甲子岁)从抚州赤南门游教虔宁,遂成家焉,为古下始祖。其后四世孙兴公析居县衙后孝友坊(现名李家巷)。《东龙李氏翊俊翁墓》载,子鱼公后裔由琳池徙石城半迳,传至翊俊翁于北宋乾德五年从半迳迁田埠东龙开基。《新田李氏十二修族谱》载,十五郎于北宋天圣丙寅年从吉州砂罗缸谷村迁新田定居。宁都李氏人口为全县之冠,1991年有5.9万多人,遍布各乡、镇、村。俗称“无李不成村”。据福建、广东李氏族谱载,后裔于宋代迁往汀州、宁化、永定、武平、始兴、连平、平远、大埔、兴宁、蕉岭、南雄等地。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0-04-09 13:49回复
    宁都西平堂李氏始祖 李子鱼 唐中和年间生 唐末由洪都西山(今南昌市)迁抚州赤拦门后复迁虔华县清泰乡琳池定居。今赣州市宁都县东韶乡琳池村开基。今统计在世子孙几十万;繁衍四十多代。
    父亲:李珏,殁葬永丰县石马镇上升村。
    哥哥:子龙、子凤、子麒、子麟。
    子龙居南昌定居、失联;子凤徙居抚州赤拦门定居、失联;子麒徙居永丰上溪乡礼坊村;子麟徙居吉水定居、失联;
    子鱼为我祖,夫妻殁葬东韶乡琳池村,历经多次重修;子鱼坟最新于2012年重修、子鱼婆太坟最新于2019年重修。
    子鱼生四子:孟威、孟烈、孟雄、孟金。
    长子孟威,琳池守基开族。后裔繁衍:宁都县:琳池(孟威公)、大布(仲和公)、洛口塘坊、韶江、肖田山塘、坪溪(德卿公)、湛田李家坊(子文贡)、石上谢坊(公超公)、石上村(公越公)、城西(陟明公)、城北(少二郎公)、固厚观下(仲庸公)、田埠东龙(翊俊公)、霄高(丑郎公)、马头(千郎公)等;瑞金市:瑞林、留金坝、壬田、日东湖洋(德可公)、西关李屋(十一郎公)等;石城县:松山背(生郎公)、小松丹溪(德/伯钦公)、上湘(围安工公)·、峻岭(清甫公)等、乐安县:万崇韶源(千仞公)等;永丰县:石马镇(千仞公)、沙溪乡等;于都县:桥头乡东山村杨屋(翊义公卿与公)、仙下三贯(正存公、锦三郎)、于都宽田李屋(伯宣公)、黄麟寨头(伯徴公)、梁蓬上(一林公)等;兴国县:方太乡(英茶房)、鼎龙乡(英茶房)、湖北武汉、内蒙赤峰、浙江丽水、广东清远等。
    次子孟烈,徙居宁都东山坝。后裔繁衍:宁都县东山坝、钓峰乡、黄陂、广昌县新安、石城县:秀岭(叔兴公)、仙源坊(仲轩公)、汉坑等;兴国县:鼎龙湖溪、南坑乡(金标公)等、广东梅州五华县等。
    三子孟雄,徙居洪都西山(今南昌市新建区),其中一支裔孙十五郎公;返迁宁都湛田新田村开基。
    四子孟金,徙居福建汀州宁化县长治乡下坪开基,后裔繁衍:宁都县:上罗溪(高桂公)、固村(可仪公)、黄陂、小布、大沽张家坊(高梧公)、洛口麻田、大坪里、厚田、对坊乡留坑(文政公)、固厚茶树下、佘坊(廷稳公)等;福建龙岩市长汀新桥江坊、龙岩市宁化县长治乡下坪(六郎公)、福州福塘、三明市清流长校(五郎公)、建宁县池滩头、连城县等;石城县:上庄(德用公)、窑前(廷准公)等;瑞金市:云石山乡超田(文富公)等;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李屋(大都公)、银坑松山等;兴国县:均村乡大岭背(中华、应生公)、樟木乡新圩等;永丰县:沙溪乡严坑(念三郎)、君埠乡君田村(李绅公)等;广东南雄南亩鱼鲜村(一浦公)、肇庆阳春县南门棱岗(有桃公)、广西北流扶来、上河(书台公)、下河(果时、敏时、若时、结时)等。
    地名不胜繁表,各分支有开族其他省份未统计到地名;
    子鱼公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赣南李氏巨族。


    2楼2022-08-11 10:16
    回复
      李姓为宁都县百家姓排名第一,宁都李氏开基一世祖:李子鱼,字兴隆,号大四郎,袭四直阁;宁都琳溪(今宁都县东韶乡琳池)开基始祖。唐昭宗时期任肇庆通判;因孙李胜建隆元年拥宋太祖称帝有功,追赠宪台御史大夫;有三代诰勅为鐫。
      子鱼公唐末宁都琳池开基,据今1100余年。妣王氏、曾氏;生四子:长孟威、次孟烈、三孟雄、四孟金。长孟威琳池守基,次孟烈徙邑内东山坝;三孟雄徙洪都西山,四孟金徙福建汀州清流长校等;繁衍子孙数十万余。枝繁叶茂,星罗棋布;为赣南李氏名门望族。


      据宁都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宁都全县李姓人口约6万余;90%李姓均为子鱼公后裔,居宁都李姓各族之首。琳池村为千年古村,依山环绕,人杰地灵;也是’赣江源流所在地。原名琳溪,清时改称琳池地名延续至今。琳池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凌云山脚下,当地百姓民风淳朴、世代以农耕为主。琳池村现为东韶乡政府驻地、琳池村委会驻地,设有圩市,逢“一、四、七”赶集。村内常住人口约五千余人,村内有东韶中学、东韶中心小学各一所、幼儿园几所;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卫生院各一所。乡镇政府机构均在琳池村。2021年被评为宁都最美乡村之一。
      琳池村为宁都李氏三祖地:即子鱼公总祠(李氏大宗祠)所在地、李氏子鱼公夫妻坟所在地、子鱼公开基祖地。古时为城堡,设有“大前门”等,大前门牌楼曾有 “梅水望族”牌匾,彰显一方;现今无存。全村李姓占比85%左右,均为子鱼其长子孟威公后裔。


      李氏大宗祠(子鱼公总祠)位于琳池村主街道琳池大桥右侧,堂号:孝思堂。始建于明弘治孝宗年间,距今五百余年。清乾隆时期由子鱼公30世李宜青,时任江南监察御史、福建台湾监察御史、台湾省提督学政、太禄寺少卿;主持重修。奈何时代变迁,民国动乱时期不幸被毁。经子鱼裔全体宗亲不懈努力,2007年共筹集捐款两百二十八万余元于原址奠基并于2011年重建告竣。新建总祠占地1150余平方米,长44.8米,宽24.6米,分上、中、下三栋,两侧楼层为厢房。建筑总面积1389平方米,祠内供奉子鱼公塑像及各房祖牌位。因当时受限于资金预算问题,房顶未做防水,导致屋顶老化严重,经“子鱼公宗亲理事会”倡议,在2021年再次重修。经大门牌坊拔高、祠内粉刷、及屋顶加固防水翻修等重修后;总祠焕然一新,祠宇气势恢宏、磅礴轩昂。总祠大门口立有清朝石狮一对,为李宜青主政台湾政绩斐然,离台时由台湾百姓所赠送。也是两岸一家亲最好的见证,此石狮现为宁都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大宗祠正门前有琳池村民的母亲河-“琳池河”,琳池河旧称:上西江。宽约50余米,水深约1.5米;清澈见底,并建有蓄水坝等。水源于凌云山脉,两水汇于琳池大河。河水长流不息,也象征着子鱼公裔孙万载兴隆,源远流长!
      江西宁都李氏子鱼公宗亲理事会
      江西宁都李氏子鱼公文化研究会
      李平生 15970900279
      李厚文 13751200018


      7楼2022-11-16 10:02
      回复
        孟皇定居在哪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3-04-05 13:25
        回复
          遍地李白花如雪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3-12-24 14:59
          回复



            IP属地:广东16楼2025-03-09 18:27
            回复
              2025年最新更新的李氏子鱼公后裔大致分布总图


              IP属地:广东17楼2025-03-09 18:35
              回复


                IP属地:广东18楼2025-03-09 18:37
                回复
                  回复楼主。
                  今天听叔公老一辈讲。我这边李氏。是从惠东县迁过来的。听他们说以前祠堂门口还有吉竹围牌坊。
                  我以前也听过我爷说过一下(八十多岁,)
                  族谱文革时期丢了。
                  李氏。惠东县三棵竹迁来。牌坊吉安围。
                  爷爷辈锦字辈,爷爷锦容,伯公锦秋。太公叫耀生。
                  现在村名地址惠州市龙门县龙潭镇塘坑坑尾村。听他们说以前新中国成立1950年左右改的村名。
                  我记得的只有这么多。现在老的陆陆续续都走了。辈分最大的也只有七十多岁的叔公辈。麻烦您这边核实一下。很希望能找到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3-09 19: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