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语吧 关注:3,339贴子:364,056
  • 51回复贴,共1

谈谈建湖人的地域观(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看吧里争论认同感这玩意,其实认同感这玩意是要培养的,跟你自己去的地方,接触的人都有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认同感是不同的,本文无意引发争论,肯定有不妥的地方,就是谈谈自己的感知。
我老家是在盐城乡下,靠近龙冈镇,生长于建湖县城。盐城四里八乡也是有差别的,最传统的划分方法是分为东乡与西乡,东乡是盐碱地,过去是煮盐为主。西乡属于里下河流域,传统是以捕鱼、水稻种植为主。建湖是由老盐城县分出来的,旧称盐城县西北乡,风土人情与西乡更为接近。我的老家靠近城厢,那时候乡下条件差,都是各个公社自己打井,盐城不愧是盐城,自来水都是咸的,那时候回老家就是喝不惯水。饮食习惯各方面跟建湖都差不多。
建湖往北,就是阜宁县。按照过去的说法,建湖人称阜宁人为侉子。侉子,是对北边的人的称呼,如阜宁侉子,淮安侉子,徐州侉子,安徽侉子,山东侉子等等。过去卖花卷、馒头的,基本上都是侉子,一般认为是山东侉子。还有要饭的,也没有问人家的籍贯,统统归类为安徽侉子。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小青年大概已经不知道这样的称谓。倒是有很多山东、东北来的青年,到这里当老师、医生、公务员,一些老杆子还是会戏谑性的称他们为侉子。
这里的人,也把云贵川的人称为侉子,如四川侉子,贵州侉子等等,虽然他们要比建湖要偏南的很多。农村人娶不起媳妇,贵州人过来的比较多,乡下侉子媳妇多得很。侉,是口音不正的意思,想来把北方和西南都称为侉子还是有道理的,他们都讲得是官话方言。
阜宁话,又被称为山芋腔。在我听来,我是不太分得清阜宁、滨海、淮安、洪泽话的区别的,听着腔调都差不多,也不知道外地人是否分得清建湖、盐城的区别,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泾渭分明。
蛮子,则基本上值得是苏南上海人。过去的人下江南,就说人家是江南蛮子。盐城东部还有启海人开发农场种棉花。这些农场里的人,也被称为蛮子。我的二姨父母亲就是海丰农场的,我们就喊她是蛮子奶奶。听老人说,知青下放的时候也有不少蛮子过来,蛮子那时候经济条件好,识字的多,有的就当了代课老师,说起话来因为好笑,是乡下少年的模仿取消的对象,后来落实政策大多数就返了乡。
冒子,是听射阳的朋友说才头一次知道这个词的,射阳黄沙港以北的人把黄沙港以南说盐城话的人称为冒子。建湖人不把南边的人称为冒子,建湖往南是盐城西乡,盐城话的发音方式,又称为盐城腔,建湖人认为盐城人说话比较土,建湖的方言也比盐城更接近普通话。
建湖往西是宝应、淮安,漫漫的射阳湖荡区也许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三地人之间的交流。不清楚建湖人如何称呼宝应人、淮安人。其实往来也挺密切,建湖往宝应的班车挺多的。而建湖跟东台大丰之间的联系就很不密切了。建湖去东台大丰都没有直达班车,都需要在盐城中转。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是遥远的存在。在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外面的故事就是繁华富裕的苏南上海,和贫困的苏北平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外面的大学生、打工的人回来,常常讲述江南灯火通明的盛况,和江北漆黑一片的平原。所以家乡的人们除了在家吃公家饭的,普遍不愿意呆在家乡,都想到南方去一展身手。其实现在的南下潮不是新鲜事。在解放前,就有大量的人去江南谋生。
现在9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是有在苏南上海居留经历的。很多人也定居于大江的彼岸,称为老家人口中的上海人、苏州人,认同感就是如此的尴尬,当你到了一个新城市生活,在老家人眼里你就是那个地方的人,在那个地方看来,你又是外地人。等待父母老去儿时同伴也不相见,就成为了一个没有故乡的人。
建国前的盐城这带,因为水患和盐务的废弛,当时非常的贫穷,所以上江南这个潮流,在老人的印象中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
上江南,是说江北人去江南,但这个过程又常常与返乡潮相伴。大的返乡潮就有三次。一次是日寇进攻上海,一次是日寇侵占江南,再一次便是建国初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贫下中农获得了土地,过去人对土地的渴望与依赖感是非常强烈的,不少人返回家乡后就没有再返回江南,随着户口制度建立,特别是合作社、人民公社后,人口大规模迁移便堵死了,这轮上江南也就成了历史。
第二轮互动则是知青下乡潮,不少苏南青年被下放到苏北农村,也有不少原籍苏北的知识青年投亲插队,可算是亲戚又回到故乡。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有了变化。南的人更多,可以说当时家家都有亲戚在江南。因为听说江南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后又有不少人去苏南上海、甚至去深圳广州,但还是以江南为主。
当然经过三轮互动,给家乡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盐城是一个穷地方,而江南的邻居则非常富裕,放在以前,如若一个苏南人说盐城是个穷地方,盐城人一般是接受认可的。这种苏北穷的印象应该是从2005年以后才有所改观,随着城市化大潮的普遍推动,家乡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人对家乡的自豪感得以提升,才有了我们这边不是很穷,只是相对于苏南穷的说法。现在盐城高架通了,很多人也出过国,比比我们崭新的城市,感慨外面的世界也不都是那么好,很多地方都不如盐城。
没出过远门的建湖人,对于扬州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印象中是一个存在于古诗词中的城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丝毫没觉得其实扬州市其实跟我们搭界。这从我去扬州的经历也感受的出来,虽然扬州到建湖有两趟班车,但是我跟售票员说去买票去建湖,扬州人则会疑问的跟我确认,是去金湖吗?
对南通的认识则是在南通高考的盛名之下,县中的老师去启东中学参观过后,啧啧感叹启东的富裕,启东中学门口都是有钱人家来接孩子的汽车,而彼时,汽车对于建湖人来说还是稀罕物。
建湖人对北方的认知则相对模糊,除了知道北方人喜欢吃面食、环境比较差、土里土气、脾气也比较暴躁之外,没有太多的认知。毕竟从盐城往北的江苏,越往北越贫困,是没有多少人去讨生活的。还有不少农村人把徐州连云港人都归类为山东人,虽然他们除了建国初那几年,基本上都属于江苏。


IP属地:江苏1楼2020-04-14 21:23回复
    俺们连用刚就不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14 21:39
    回复
      建湖的口音和扬州市区很像,不过可能也有几种口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14 22:16
      收起回复
        俺们连用刚就不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14 22:59
        收起回复
          对于滨海大部分人来说,不管是民间还是网络上,对于盐城市区以及周边的东台,大丰,建湖,都感觉是很陌生的地方,生活中也许多少听说盐城,但是没啥亲切感,主要由于去盐城定居工作的人太少,外出主要还是往苏南,上海的多。周边阜宁,射阳有些来往,主要离得没那么远,口音差不多。盐城话虽然也基本听懂,但是总有区别。毕竟盐城以前也是一个县升级成地级市,地盘太大,并没有比周边县好多少,这些年发展作为地级市算有了些框架。射阳黄沙港以南都称为猫子,再往南到苏南,上海都称为蛮子。响水包括往北的都称为侉子。南蛮北侉,可能这是淮扬地区很多人的认知。徐州山东又称为老侉,我觉得这个老应该是程度副词,表示很,非常。因为过去人交通不便,认知都有很多主观性因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15 12:47
          收起回复
            接着谈:
            建湖其实也是分东乡和西乡的,东乡以上冈为代表,西乡则以县城为代表。东乡的上冈,在204国道旁,以前是新兴场(盐场)的驻地,又是盐城去淮安的官道所经之处,过去建湖、盐城去阜宁、射阳,都要走上冈走,历来是商贾汇集之地。而西乡的建湖县城,则是西塘河边上的一个小小的集市,因米而兴。建湖县城又叫湖垛,按本地传统的发音是谐音糊涂,建湖有糊涂招商场,还传说以前这里有个糊涂县官,所以就叫糊涂了,其实是语音附会而已。现代的年轻人发音已经跟普通话的发音类似了,糊涂这个别称也没有人说了。过去的淮安府六县,只有盐城县产米,盐城产米又以西乡和建湖产米,建湖县城正是在这向淮安的官河必经之路,成为了重要的米市。西乡人是种庄稼的,比较淳朴,在西乡人眼里,东乡上冈人是刁钻狡诈的,充满着市井的气息。甚至西乡的干部也不愿意到上冈去做官,因为上冈的百姓不好对付。
            建湖的北乡则要比南乡贫穷些,北乡的情形更接近阜宁。南乡滩荡多,被勤劳的庄稼人改成了沤田产米,过去是两稀一干;北乡的土地贫瘠些,则免不了要吃很多山芋,小时候北乡的亲戚来,免不了要送很多山芋过来,那么很长一段时期的早饭就要用糖水、馓子跟山芋煮。更远的阜宁由于在旧黄河的边上,更免不了吃很多的山芋,于是山芋腔成了阜宁话的别称也是自嘲。
            若论在建湖人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阜宁人和盐城人,东边的上冈那边接触的射阳人会多一点。建湖以前皮鞋很有名气,不少阜宁人来建湖做皮鞋,建湖县城离阜宁公兴、益林也很近,公兴、益林人要上街,很多人就不去离的远的阜宁县城,而是到建湖来。接触的多了,不觉得阜宁话多难懂,不少建湖人都以模范一口阜宁腔取乐,感觉阜宁腔充满了喜剧感。以前一个滨海方言搞笑视频节目,在建湖也很火。建湖人在外,也愿意和阜宁人说方言,基本的没有太大的交流障碍,而与西边的宝应话则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331省道没通车以前,楼王、学富的老百姓逛街是来建湖的也不少,毕竟过了芦沟镇,就到了建湖县城。楼王、学富那里的口音,跟建湖也非常的类似。一个建湖人说话,到市区大概是能被人家一下听出不是本地的,但是到了楼王、学富,则就是安能辨我是雌雄了。这些年建湖人去盐城市区买房的人多了,有条件的人家,都不在县城买房,要想办法去市区弄套婚房。盐城毕竟是苏北新兴的重镇,在阜宁、盐城、东台老三县中威望不是很高,以前的经济也不如东台,建湖是盐城属县中最真诚的拥趸。建湖人在外面和阜宁人的关系也很不错,毕竟这里,也是一个多元交融的地方,盐阜大地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
            现在在外面的盐城人,人数最多的是阜宁、滨海、射阳人,都是老阜宁县分出去的。老盐城县人不比老阜宁县人少,只是市区现在发展起来就业机会变多,郊区出去的人少了,只有一个建湖县还在大量人口外流。而上述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外面很多人是不熟悉不清楚的,只能统以盐城冠之。


            IP属地:江苏7楼2020-04-15 16:57
            收起回复
              建湖地区确实更接近扬州市区方言。除非高邮如泰地区和建湖相似。盐城除了大丰东台是如泰方言区其他本来就是和扬州同属洪巢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15 17:17
              收起回复
                不错,很客观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4-15 19:19
                回复
                  我奶奶家就是建湖县城附近迁到楼王的,当年公路不发达的年代,盐城西乡和建湖通过水路联系还是挺多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4-15 19:21
                  回复
                    佛类好嘞很累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15 21:09
                    回复
                      建湖出去的名人,《咬文嚼字》创始人,郝铭鉴老师刚刚去世。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发了消息。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0-04-16 06:13
                      回复
                        诚实的盐城人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4-16 07:2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22 02:11
                          回复
                            射陽人路過 在方言親近感上 與建湖話間是沒有障礙 但鹽城市區話就誇張點了 聽識比較吃力 說快了更是不懂 可見建鹽小片之間是存在可見距離的 甚至出現有鹽城市區話使用者將建湖話亦稱"山芋腔"的排他現象 見下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4-22 02:36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24 0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