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这个头开得太烂了…西晋开国面临很多问题,大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马家篡位时间太长
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局开始,到司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之后西晋统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费三代四人总共31年的时间。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权力交接越复杂,造成的消耗就会越大。
司马懿本人也就是个权臣,不是王公,更不是皇帝,司马师有什么资格继承他的权力地位?所以司马懿死后别说太傅,就是大将军也是过了两年司马师才当上的。而且朝内朝外对他不服的人也多的是,张辑李丰还有文钦毋丘俭都发起了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司马师本人也死在了平叛中。
司马昭的执政方针相对于司马师来说圆润了很多,那就是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大家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这一招司马师也在用,但司马昭给的封赏明显要厚重得多,司马家每当发生大事就疯狂赏赐人。
以狗腿子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前贾充只是个400户的亭侯,司马师灭文钦毋丘俭庆祝一下,增加到750户,司马昭灭了诸葛诞又庆祝一下,成为1750户的乡侯,干死曹髦再庆祝一下,增加到2950户。你猜这中间花了几年?五年。对比一下曹魏的开国三公贾诩华歆王朗那七八百户的食邑,就知道司马昭的封赏有多夸张。
而司马昭又不可能只收买自己的狗腿子,他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什么曹魏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不能落下。曹魏当年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
到司马炎这里就更夸张了。司马昭好歹在司马师时期打过一些仗,有功劳在身,司马炎有个什么功劳?司马炎上台时刚年满三十,虽说不算小,但满朝高官个个都是他的长辈,这种情况到司马炎去世也没能改变。司马炎留来辅佐儿子司马衷的几个人里,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衷的爷爷辈,卫瓘倒和司马炎是平辈(亲家),然而卫瓘比司马炎大16岁,比司马衷大39岁,说到底和司马衷还是差着两辈。司马炎就是这样和一群长辈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自己没什么威望,朝堂上还个个都是大爷,于是司马炎对大臣的赏赐比司马昭还丰厚得多。朝廷一直以三公为尊,而司马炎时期三公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八公。另外,司马炎还封了一堆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但生产力恢复的速度跟得上司马昭父子封赏的速度吗?
如果不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而是一两代就完成从权臣到皇帝的转变,西晋留下的毛病也不会如此严重。
二、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
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证明了天下大乱之后,拳头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后又把皇帝一脚踢开,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就证明了即使天下没有大乱也可以这样做。
以著名的钟会之乱为例。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时年40,官居司徒。和司马父子对比一下,论出身,河内司马氏赶颍川钟氏差着几条街。论资历,司马懿40岁时在给曹操当秘书,司马师40岁时在当中护军,司马昭40岁时靠父兄的关系当上了征西将军,通通比不上位居三公的钟会。论功劳,不提别的,光是在灭蜀之战里率领主力长驱直入汉中这一点,也就司马懿能比比。钟会唯一的劣势就是不如司马家能生。这种情况下,***父子可以篡位,我钟会怎么又不能有想法?
然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相当恶劣。虽然史书里马后炮一样写了一大堆某某人预言钟会要造反的记载,然而钟会真正造反时,司马昭一开始是完全懵逼的——我对钟会那么好,他怎么可能造反?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这种反应其实很搞笑,难道曹家对***家不好?
此前司马昭要给钟会增加食邑,钟会不要,封钟会当九卿,钟会也不做。时人称钟会为再世张良,不光是说他算无遗策,也是称赞他淡泊名利。然而这些都是可以装出来的,曹家给司马父子封赏时,司马父子辞让得还少?
但这样一来司马昭父子还敢相信谁?后来有人诬陷镇守淮南的石苞谋反,石苞这人是司马师提拔的亲信,出身低,人缘不好,差不多算个低配邓艾,司马炎听到消息后也是吓得不行,马上把他给传召回朝廷,接着是一通罢免。
就算是铁杆狗腿子贾充,也照样不是没可能造反。关于他反对灭吴这件事,王夫之就评价说贾充是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好当司马懿第二。
充知吴之必亡,而欲留之以为己功,其蓄不轨之志已久,特畏难而未敢发耳。乃平吴之谋始于羊祜,祜卒,举杜预以终其事,充既弗能先焉,承其后以分功而不足以逞,惟阻其行以俟武帝之没,己秉国权,而后曰吴今日乃可图矣,则诸将之功皆归于己,而己为操、懿也无难。晋感充之弑君以戴己,而不早为之防,求其免于乱也难矣。所幸充死七年而武帝始崩,贾谧庸才,且非血胤,不足以为司马昭耳。不然,高贵乡公之刃,岂有惮而不施之司马氏乎?女子犹足以亡晋,充而在,当何如也?
按说司马炎发动灭吴时,贾充差三年就去世了,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哪来这么大的野心。然而司马懿不也是离死只差两年时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么,鲜活的正面教科书摆在面前。就算贾充未必这么想,司马炎就不会怀疑贾充这么想?于是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着。
三、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魏晋时期大族之间靠联姻巩固关系,一些后起之秀得以迅速崛起加入士族圈子,也是用的这种方式。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
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
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像那个哭喊着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的司马孚,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灭曹爽、败诸葛恪、废曹芳都立了大功,别说司马孚,就连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不是司马炎敢随便招惹的对象。最后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了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此外,又由于司马师去世时是弟弟司马昭继的位,这导致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也整天想要接哥哥的班。人们常常指责司马攸因司马炎而死,实际上司马炎对司马攸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司马攸去世前的待遇如下:齐王、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可以说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只差不肯封他当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四、执政过宽带来的反噬
http://news.tom.com/202004/4004786580.html
前面提到了司马家几代人为了将大族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从司马懿时期开始,他便有意收买人心,例如设立大中正一职,赋予大族特权以获取支持。后来司马懿在株连造反时也常常用网开一面的手段拉拢人心,例如高平陵之变时曹爽的同行官员全部赦免、夏侯霸投敌后家族无人被杀、曹文叔和郭淮的妻子不予追究等等。这些路数后来也被司马懿的后人学到,结果就是对高门大姓用刑越来越宽松,最后这种模式几乎成了通行制度,连钟会造反都可以不株连家人(出身较差的邓艾却不行)。
到了司马炎这里执政宽容达到顶峰。前面已经说了司马炎整天打交道的是一堆比自己大至少十几岁还立下大功的权贵,背后又有一堆有威望有法理的亲戚,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只好以纵容大臣这种极端方式来获取支持。史书上常常看到有记载说司马炎知道某某官员什么地方不好或者某某制度有问题,但他也不去处理。像贾充一直坚决反对伐吴,但司马炎为了在不得罪贾充的前提下完成伐吴,故意让他挂了个灭吴主帅的头衔,贾充做了主帅后也不断阻挠行动,结果等到灭吴完成后,司马炎还赐他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户,顺带封赏了他一堆亲戚。
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马炎让手下高官斗富,令整个西晋官场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氛围当中。然而对司马炎来说,一百个斗富的高官也不如一个淡泊名利的钟会来得可怕。著名的斗富专家石崇是刚刚提到的石苞的儿子,石苞被诬告谋反时司马炎吓得罢了他官,石崇贪污斗富时司马炎却不去指责。但这样一来,导致整个西晋官场从中央到地方都腐败到了极点,权贵阶层有方方面面的特权,社会风气又败坏,对底层的压榨可想而知。
因此从西晋统一中国开始,这个政权已经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恢复生产的部分更像是曹魏在完成,而西晋负责的就只是转衰的部分。
https://tech.chinadaily.com.cn/a/202004/14/WS5e9549b0a310c00b73c76f0d.html
一、司马家篡位时间太长
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局开始,到司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之后西晋统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费三代四人总共31年的时间。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权力交接越复杂,造成的消耗就会越大。
司马懿本人也就是个权臣,不是王公,更不是皇帝,司马师有什么资格继承他的权力地位?所以司马懿死后别说太傅,就是大将军也是过了两年司马师才当上的。而且朝内朝外对他不服的人也多的是,张辑李丰还有文钦毋丘俭都发起了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司马师本人也死在了平叛中。
司马昭的执政方针相对于司马师来说圆润了很多,那就是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大家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这一招司马师也在用,但司马昭给的封赏明显要厚重得多,司马家每当发生大事就疯狂赏赐人。
以狗腿子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前贾充只是个400户的亭侯,司马师灭文钦毋丘俭庆祝一下,增加到750户,司马昭灭了诸葛诞又庆祝一下,成为1750户的乡侯,干死曹髦再庆祝一下,增加到2950户。你猜这中间花了几年?五年。对比一下曹魏的开国三公贾诩华歆王朗那七八百户的食邑,就知道司马昭的封赏有多夸张。
而司马昭又不可能只收买自己的狗腿子,他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什么曹魏老臣、外戚勋贵、封疆大吏个个不能落下。曹魏当年掌控中军的宗室大将曹真到死也就2900户的食邑,司马昭时期边镇大将几乎人均5000户以上。
到司马炎这里就更夸张了。司马昭好歹在司马师时期打过一些仗,有功劳在身,司马炎有个什么功劳?司马炎上台时刚年满三十,虽说不算小,但满朝高官个个都是他的长辈,这种情况到司马炎去世也没能改变。司马炎留来辅佐儿子司马衷的几个人里,司马亮是司马炎的叔叔,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衷的爷爷辈,卫瓘倒和司马炎是平辈(亲家),然而卫瓘比司马炎大16岁,比司马衷大39岁,说到底和司马衷还是差着两辈。司马炎就是这样和一群长辈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自己没什么威望,朝堂上还个个都是大爷,于是司马炎对大臣的赏赐比司马昭还丰厚得多。朝廷一直以三公为尊,而司马炎时期三公已经不够用了,变成了八公。另外,司马炎还封了一堆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但生产力恢复的速度跟得上司马昭父子封赏的速度吗?
如果不是耗费了三代人的心血而是一两代就完成从权臣到皇帝的转变,西晋留下的毛病也不会如此严重。
二、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
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证明了天下大乱之后,拳头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后又把皇帝一脚踢开,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就证明了即使天下没有大乱也可以这样做。
以著名的钟会之乱为例。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时年40,官居司徒。和司马父子对比一下,论出身,河内司马氏赶颍川钟氏差着几条街。论资历,司马懿40岁时在给曹操当秘书,司马师40岁时在当中护军,司马昭40岁时靠父兄的关系当上了征西将军,通通比不上位居三公的钟会。论功劳,不提别的,光是在灭蜀之战里率领主力长驱直入汉中这一点,也就司马懿能比比。钟会唯一的劣势就是不如司马家能生。这种情况下,***父子可以篡位,我钟会怎么又不能有想法?
然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相当恶劣。虽然史书里马后炮一样写了一大堆某某人预言钟会要造反的记载,然而钟会真正造反时,司马昭一开始是完全懵逼的——我对钟会那么好,他怎么可能造反?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
这种反应其实很搞笑,难道曹家对***家不好?
此前司马昭要给钟会增加食邑,钟会不要,封钟会当九卿,钟会也不做。时人称钟会为再世张良,不光是说他算无遗策,也是称赞他淡泊名利。然而这些都是可以装出来的,曹家给司马父子封赏时,司马父子辞让得还少?
但这样一来司马昭父子还敢相信谁?后来有人诬陷镇守淮南的石苞谋反,石苞这人是司马师提拔的亲信,出身低,人缘不好,差不多算个低配邓艾,司马炎听到消息后也是吓得不行,马上把他给传召回朝廷,接着是一通罢免。
就算是铁杆狗腿子贾充,也照样不是没可能造反。关于他反对灭吴这件事,王夫之就评价说贾充是想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好当司马懿第二。
充知吴之必亡,而欲留之以为己功,其蓄不轨之志已久,特畏难而未敢发耳。乃平吴之谋始于羊祜,祜卒,举杜预以终其事,充既弗能先焉,承其后以分功而不足以逞,惟阻其行以俟武帝之没,己秉国权,而后曰吴今日乃可图矣,则诸将之功皆归于己,而己为操、懿也无难。晋感充之弑君以戴己,而不早为之防,求其免于乱也难矣。所幸充死七年而武帝始崩,贾谧庸才,且非血胤,不足以为司马昭耳。不然,高贵乡公之刃,岂有惮而不施之司马氏乎?女子犹足以亡晋,充而在,当何如也?
按说司马炎发动灭吴时,贾充差三年就去世了,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哪来这么大的野心。然而司马懿不也是离死只差两年时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么,鲜活的正面教科书摆在面前。就算贾充未必这么想,司马炎就不会怀疑贾充这么想?于是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着。
三、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魏晋时期大族之间靠联姻巩固关系,一些后起之秀得以迅速崛起加入士族圈子,也是用的这种方式。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
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
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像那个哭喊着说自己是大魏忠臣的司马孚,他是司马炎的爷爷辈,灭曹爽、败诸葛恪、废曹芳都立了大功,别说司马孚,就连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不是司马炎敢随便招惹的对象。最后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了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此外,又由于司马师去世时是弟弟司马昭继的位,这导致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也整天想要接哥哥的班。人们常常指责司马攸因司马炎而死,实际上司马炎对司马攸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司马攸去世前的待遇如下:齐王、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假节,将本营千人,亲骑帐下司马大车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人,置骑司马五人。可以说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要面子有面子,只差不肯封他当继承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四、执政过宽带来的反噬
http://news.tom.com/202004/4004786580.html
前面提到了司马家几代人为了将大族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从司马懿时期开始,他便有意收买人心,例如设立大中正一职,赋予大族特权以获取支持。后来司马懿在株连造反时也常常用网开一面的手段拉拢人心,例如高平陵之变时曹爽的同行官员全部赦免、夏侯霸投敌后家族无人被杀、曹文叔和郭淮的妻子不予追究等等。这些路数后来也被司马懿的后人学到,结果就是对高门大姓用刑越来越宽松,最后这种模式几乎成了通行制度,连钟会造反都可以不株连家人(出身较差的邓艾却不行)。
到了司马炎这里执政宽容达到顶峰。前面已经说了司马炎整天打交道的是一堆比自己大至少十几岁还立下大功的权贵,背后又有一堆有威望有法理的亲戚,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只好以纵容大臣这种极端方式来获取支持。史书上常常看到有记载说司马炎知道某某官员什么地方不好或者某某制度有问题,但他也不去处理。像贾充一直坚决反对伐吴,但司马炎为了在不得罪贾充的前提下完成伐吴,故意让他挂了个灭吴主帅的头衔,贾充做了主帅后也不断阻挠行动,结果等到灭吴完成后,司马炎还赐他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户,顺带封赏了他一堆亲戚。
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马炎让手下高官斗富,令整个西晋官场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氛围当中。然而对司马炎来说,一百个斗富的高官也不如一个淡泊名利的钟会来得可怕。著名的斗富专家石崇是刚刚提到的石苞的儿子,石苞被诬告谋反时司马炎吓得罢了他官,石崇贪污斗富时司马炎却不去指责。但这样一来,导致整个西晋官场从中央到地方都腐败到了极点,权贵阶层有方方面面的特权,社会风气又败坏,对底层的压榨可想而知。
因此从西晋统一中国开始,这个政权已经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恢复生产的部分更像是曹魏在完成,而西晋负责的就只是转衰的部分。
https://tech.chinadaily.com.cn/a/202004/14/WS5e9549b0a310c00b73c76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