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人的印象不同,在主流货币理论中,缺乏“内在价值”的货币的可接受性并不是一个问题。Tirole等人的“理性泡沫”模型证明,即使所有的行为人都是完全理性的,在无限期界的代际交叠模型中,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金融资产也可能成为价值储存的手段,而非兑现货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类似地,在Kiyotaki和Wright基于搜寻-匹配框架的货币模型中,均衡状态下用作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可以没有“内在价值”。虽然这些看似反直觉的模型对于大众而言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它们背后的逻辑则不难用浅显的语言阐述清楚。设想投资者购买某种无“内在价值”金融产品然后在下一期卖给他人的资产交易,其中每次交易都会给买卖双方带来一定收益,但是其数量远远低于金融产品的面值。如果这一交易的期限是给定的,也即会在未来的确定时刻让所有投资者都清仓离场,那么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没有人会参与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因为人们知道,在游戏结束时金融产品的价值为零,因此那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它。考虑到没人接最后一棒,在游戏结束的前一期人们就不会愿意持有这种产品,以此类推,在游戏一开始就不会有任何人进场,即使这种金融产品的存在是对大家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