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取舍之间很是艰难,尽管结果往往并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 ——题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唯有“死亡”这一苦却是苦中之最,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永远也不想触及却又无法逃避的。
2012年3月,我来到了妇产科,一个“初生”的地方,每天看着一个个婴孩呱呱落地,听着他们的嗷嗷哭声,看着他们噘着嘴巴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一种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我们以为这就是安乐的状态,那就大错特错,可能是见识浅薄,在大医院里危重孕产妇比比皆是,每一个产妇生个孩子都如同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然而从“生”到“死”两者只有一念之差,一线之隔。
医院便是人性的镜子,看尽人间百态、人情冷暖。2016年9月,我来到了重症监护室,一个“往生”的地方。生“死”都在这一墙之隔。人世间任何东西在死亡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前一刻患者还生龙活虎,后一刻就发生了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比如我进修期间,有一名患者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可家属的期望值却很高,经过几日的监护,就在我夜班快天亮的时候突发病情变化,经过抢救仍然回天乏术,家属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大哭大闹,那一声长泣就像把自己掏空也要把亲人唤回来一样,我的心也揪着,一来是生怕自己哪个环节的疏忽,二来是想起自己的亲人也是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从此阴阳两隔,心绪久久无法平静。有时人情比寒冬的天还冷。ICU就曾收治过这样一名患者,患者入院时已经昏迷,入院后维持各种生命支持,可是家人却迟迟不出现,只有年迈的老伴无家可归,联系家属都无果,晚上我们只好在科室门口搭凳子让她休息,又生怕天寒地冻,时不时出来看看。那天晚上,那个老太太哭着跟我控诉她的不孝子女,看着老太太瘦小的身躯却承受如此的重负,实在于心不忍。最后家属还是放弃治疗,不免让人惋叹。而人生这场选择,取舍艰难,结果不如预期美好,如能选择,就有希望。我科近日收治了一名从上级医院转院过来的患者,患者的女儿一过来就说过几天我们就放弃治疗回老家,原因是已经花费了20多万了,家庭经济实在承担不起。想想心里还是十分可惜的。就在几天后患者意识从昏迷转为清醒,患者的女儿此刻的心理肯定很纠结。如果放弃治疗,对已经清醒的人来说实在残忍,如果继续治疗,后期花费的金钱和精力也是一个重压。最后患者的女儿依旧选择继续治疗,患者最后也好转出院了。我相信即便生活的担子再重,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好好的再活着,哪怕只有几天也是足够的。
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幸运,总会抓到几张烂牌。有的牌还稍有一线生机,但有的牌,抓到手上时,就知道,已经输了。前段时间,饱受胰脏癌病痛折磨的85岁前体育主播傅达仁,经过漫长治疗后选择“安乐死”。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有一天,你的至亲得了很重的病或发生了意外,而你已经倾尽所有家当为他治疗可结果并不理想,你还会继续下去吗?这个答案很明显,我相信所有人第一个念头一定是继续!因为一旦放弃,便会引发这个不可避免的敏感词语——死亡!常常听到患者送来后,家属沟通时说明了不插管,不进行任何抢救措施。其实有时人都是矛盾的,既想继续抢救,希望活得更长久一点,又不想受太多痛苦折磨。因为今生已经受太多病痛,走时还是希望安详地、无痛苦地离开。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没有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是生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抹除,这是社会性的死亡;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从此世上没有人再知道你的存在时,才是真正的死亡。平日里,人们不会去思考死亡这个话题,直到家人离去或者自己大限将至时才会认真思考这个永远都在逃避的词语。此刻的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取舍之间很是艰难,尽管结果往往并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虽然最终的结局仍是人们不想面对的结局——死亡。
生死是什么?当你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时,便是生;当你从别人的眼泪中结束时,便是死。人生不过尔尔,生死不过是用三两滴泪水来证明。庄子认为生死是了然的、通透的,生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生为死的前奏,死为生的延续。轮轮回回,无穷无尽。
我从一个“生”的地方到一个“往生”的地方,就像人的一生一样,从生到死,轮回往复。我们虽惧怕死亡,因为死亡不可避免,却也要坦然面对。而唯有亲身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时,才会心怀慈悲之心,以此来面对缺失的生活。因为他们始终慈悲,他们相信,天命所归,极乐无穷。逝去的人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取舍之间很是艰难,尽管结果往往并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 ——题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唯有“死亡”这一苦却是苦中之最,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永远也不想触及却又无法逃避的。
2012年3月,我来到了妇产科,一个“初生”的地方,每天看着一个个婴孩呱呱落地,听着他们的嗷嗷哭声,看着他们噘着嘴巴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一种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我们以为这就是安乐的状态,那就大错特错,可能是见识浅薄,在大医院里危重孕产妇比比皆是,每一个产妇生个孩子都如同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然而从“生”到“死”两者只有一念之差,一线之隔。
医院便是人性的镜子,看尽人间百态、人情冷暖。2016年9月,我来到了重症监护室,一个“往生”的地方。生“死”都在这一墙之隔。人世间任何东西在死亡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前一刻患者还生龙活虎,后一刻就发生了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比如我进修期间,有一名患者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可家属的期望值却很高,经过几日的监护,就在我夜班快天亮的时候突发病情变化,经过抢救仍然回天乏术,家属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大哭大闹,那一声长泣就像把自己掏空也要把亲人唤回来一样,我的心也揪着,一来是生怕自己哪个环节的疏忽,二来是想起自己的亲人也是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从此阴阳两隔,心绪久久无法平静。有时人情比寒冬的天还冷。ICU就曾收治过这样一名患者,患者入院时已经昏迷,入院后维持各种生命支持,可是家人却迟迟不出现,只有年迈的老伴无家可归,联系家属都无果,晚上我们只好在科室门口搭凳子让她休息,又生怕天寒地冻,时不时出来看看。那天晚上,那个老太太哭着跟我控诉她的不孝子女,看着老太太瘦小的身躯却承受如此的重负,实在于心不忍。最后家属还是放弃治疗,不免让人惋叹。而人生这场选择,取舍艰难,结果不如预期美好,如能选择,就有希望。我科近日收治了一名从上级医院转院过来的患者,患者的女儿一过来就说过几天我们就放弃治疗回老家,原因是已经花费了20多万了,家庭经济实在承担不起。想想心里还是十分可惜的。就在几天后患者意识从昏迷转为清醒,患者的女儿此刻的心理肯定很纠结。如果放弃治疗,对已经清醒的人来说实在残忍,如果继续治疗,后期花费的金钱和精力也是一个重压。最后患者的女儿依旧选择继续治疗,患者最后也好转出院了。我相信即便生活的担子再重,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好好的再活着,哪怕只有几天也是足够的。
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幸运,总会抓到几张烂牌。有的牌还稍有一线生机,但有的牌,抓到手上时,就知道,已经输了。前段时间,饱受胰脏癌病痛折磨的85岁前体育主播傅达仁,经过漫长治疗后选择“安乐死”。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有一天,你的至亲得了很重的病或发生了意外,而你已经倾尽所有家当为他治疗可结果并不理想,你还会继续下去吗?这个答案很明显,我相信所有人第一个念头一定是继续!因为一旦放弃,便会引发这个不可避免的敏感词语——死亡!常常听到患者送来后,家属沟通时说明了不插管,不进行任何抢救措施。其实有时人都是矛盾的,既想继续抢救,希望活得更长久一点,又不想受太多痛苦折磨。因为今生已经受太多病痛,走时还是希望安详地、无痛苦地离开。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没有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是生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抹除,这是社会性的死亡;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从此世上没有人再知道你的存在时,才是真正的死亡。平日里,人们不会去思考死亡这个话题,直到家人离去或者自己大限将至时才会认真思考这个永远都在逃避的词语。此刻的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取舍之间很是艰难,尽管结果往往并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虽然最终的结局仍是人们不想面对的结局——死亡。
生死是什么?当你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时,便是生;当你从别人的眼泪中结束时,便是死。人生不过尔尔,生死不过是用三两滴泪水来证明。庄子认为生死是了然的、通透的,生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生为死的前奏,死为生的延续。轮轮回回,无穷无尽。
我从一个“生”的地方到一个“往生”的地方,就像人的一生一样,从生到死,轮回往复。我们虽惧怕死亡,因为死亡不可避免,却也要坦然面对。而唯有亲身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时,才会心怀慈悲之心,以此来面对缺失的生活。因为他们始终慈悲,他们相信,天命所归,极乐无穷。逝去的人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