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对射雕的评价,全文如下: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义的《
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着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一九五七年)
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遗孤郭
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刻苦自励,始终不忘
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
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
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
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除若干情节未能自圆其说
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武功之出神入
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不掩瑜。在这部罕见
的钜着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于
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
章节。
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威地位
。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增删为今传之
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自我突破、创新的武
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
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限情境
」的种种变态行径,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亲和力;
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于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以致显得不真实、不
自然。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义的《
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着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一九五七年)
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遗孤郭
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刻苦自励,始终不忘
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
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
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
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除若干情节未能自圆其说
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武功之出神入
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不掩瑜。在这部罕见
的钜着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于
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
章节。
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威地位
。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增删为今传之
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自我突破、创新的武
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
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限情境
」的种种变态行径,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亲和力;
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于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以致显得不真实、不
自然。